天气转凉,听说,不少宝宝最近都生病了。今年情况特殊,宝宝生病,家长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应该就是 “能不去医院还是别去了~”
生病在所难免,想要少去医院,自然少不了家庭小药箱的支援。今天Parents请来了家有俩宝的儿科医生潘慧,透露一下自家的小药箱都有啥,你可以照着List来补齐自家的小药箱。
缓解感冒症状
艾畅 (小儿伪麻美芬滴剂 )
可以帮宝宝缓解鼻塞、流鼻涕、缓解咳嗽等各种不适症状。每4~6小时服用一次药,24小时不能超过4次,效果很不错。
诺斯清( 生理性海水鼻腔护理喷雾剂 )
我家宝贝每次感冒,鼻塞明显的时候,我会给他用这个药物, 能帮助缓解鼻腔干燥症状,宝宝会舒服一些。
治腹泻效果好
蒙脱石散(思密达)
它是我家的常备药,治疗宝宝腹泻的效果很好。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对消化道黏膜还具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的作用。但在使用的时候,注意观察宝宝大便性状,好转后可减量或停用,否则容易引起便秘。
安全退烧
泰诺林和美林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已知较安全的退热药成分,我常用的就是泰诺林和美林,剂型为口服滴剂糖浆或混悬液。当体温大于38.5℃时使用上述一种药物,4~6小时后监测体温,并且 我会严格按照孩子的体重参考剂量来服药,不会刻意追求最大剂量,同时谨尊每种药物的服药间隔和每日服药最大次数。
儿科医生妈妈贴心提醒
腹泻便秘都能用
培菲康、妈咪爱、纽曼思
针对宝宝常见的腹泻和便秘,我家里 常备这三种益生菌。这些药物 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腹泻、便秘都能给宝宝用。作用主要是补充正常生理菌群,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肠道中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的致病菌的生长。由于含有活菌,保存时要在冰箱里冷藏,使用也要用低于40℃的水送服,并且不要与抗生素、蒙脱石散等药物同服,一般建议间隔1~2个小时以上。
开塞露
少用,但家里得备上。开塞露可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起到协助排便的作用,而真正对因的治疗则需要从排便习惯和饮食结构上调整。 如果属于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则需要到医院除外严重性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等,再辅以使用。
放心用的过敏药
仙特明 ( 盐酸西替利嗪滴剂 )
我家宝宝有时会在春天出荨麻疹,家里会常备一些适合孩子用的过敏药,以防万一。我的药箱里常备的是仙特明, 孩子使用很安全,对于缓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症状,起效也很迅速,效果明显。
外伤用药不可少
医用酒精、碘伏、百多邦
宝宝在家里小区玩耍,少不了磕碰一下,家里必须常备一些简单的外伤用药。我家里常年少不了医用酒精、碘伏、百多邦。 酒精用于擦拭伤口周围的血迹或污秽,碘伏用于伤口黏膜的消毒。轻微外伤感染、脓包等,需要测试局部抗生素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
宝宝药箱管理的5个注意
1、设置宝宝专用药箱
不要将成人药品与儿童药品混放在一起。许多成人药品并不适合宝宝使用,有些药品虽然名称相同,但宝宝与成人使用的剂型、规格、剂量都是不同的,不能乱用。
2、药品分类保管,贴明标签
药品最好按功效不同分类放置,如退热药、止咳祛痰药、止泻药、抗过敏药等,以便紧急需要时能够快速找寻。 把内服药分门别类放好,贴上标签,写上药名、用法、用量及主要作用。外用药的标签应该醒目,以引起注意。如果家庭需要用无菌的消毒物品,如棉球、纱布等,最好在开袋一周内使用,最多不超过两周,并注明使用的开始时间。
3、合理放置药品
宝宝的一般药品应该存放在洁净、干燥、阴凉、避光处。一些零星药片最好装入棕色的玻璃药瓶内,避光保存,以免见光分解药效。糖浆类、液体类制剂或鱼肝油等药品可以放入冰箱冷藏贮存。对于易挥发、易失效以及刺激性较强的外用消毒溶液,宜装在密闭较严的容器内保管,用后应盖严,如酒精、碘酒及红花油等。
4、定期清理小药箱
每隔3个月应清理一次药箱,检查一下药品是否有发霉、粘连、变质、变色、松散、怪味等现象。凡是过期、变质、标签脱落、名称不详的药品,要及时清除并更新,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5、注意不建议在家里常备咳嗽药
严格来说咳嗽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所以治疗咳嗽主要是针对引起咳嗽的病因,如感染、过敏,当病因去除时,咳嗽自然缓解。咳嗽药本身是相当复杂的,大体分为祛痰药、镇咳药和复方制剂,每一类下面还分小类,使用不当甚至会加重和延误病情,如果没有把握的话, 最好是根据孩子每次咳嗽的具体情况遵嘱服药,切忌自行用药。
这些情况别在家生扛
虽然大家今年都不愿意带孩子去医院,但是 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丽都院区儿科主任朱建宏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形,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孩子的病情,造成危险。
1.小于3个月的宝宝出现发热症状。
2.孩子反复高热超过3天仍不退。
3.咳嗽剧烈,持续时间在1~2周以上,服药没有好转,或咳嗽3~5天,突然出现发热。
4.频繁呕吐或明显腹痛腹泻。
5.嗜睡,精神差。
6.进食变差,孩子喂养困难。
7.安静不发热状态下呼吸增快:3岁以上孩子大于30次/分,1~3岁孩子≥40次/分,1岁以下孩子≥60次/分。
8.孩子出现张口呼吸、喘息、呻吟,甚至出现口唇、面色变紫。
撰文/ 闪闪
编辑/ 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