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干燥的冬季,新手妈妈要面临各种各样的育儿挑战,同时也考验着小宝宝的耐受力。科学适合的护理是养育宝宝的重要环节,尤其处于后疫情时代,做好家庭护理能更好地为宝宝健康保驾护航。
在护理宝宝的过程中,新手妈妈可能会有许多疑问和误区。别慌!我们整理了一些常见问题,特别邀请到 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护理总监、国际认证泌乳顾问胡家颖老师给出专业解答。
Q1 宝宝不爱喝水怎么办?
A:根据《中国居民饮水指南》和各种文献的报道,宝宝在1-4岁时, 每日所需的饮水量在1.3升左右,也可以按照 每公斤体重60-80毫升来计算。 当然,总的饮水量是包含了宝宝每日进食奶制品和进食食物里边的含水量,不光单纯指纯粹的水。我们也可以观察宝宝排大便时是不是通畅,小便是不是清亮的,皮肤是不是有弹性,来间接判断宝宝是否需要饮水。家长可以选用宝宝自己感兴趣的小杯子,让宝宝跟大人一同饮水。饮水可以 少量分次给宝宝进行,并给予鼓励。
Q2 哺乳妈妈如何选适合自己的吸奶器?用对了吸奶器能达到追奶效果吗?
A:很多妈妈在备孕的时候就准备了吸奶器,而吸奶器的型号也不尽相同。吸奶器什么时候应用?一般来讲是妈妈和宝宝分离的时候维持泌乳或者是妈妈要重返工作岗位进行背奶的时候使用。在选择吸奶器时,我们建议妈妈买的 吸奶器的罩杯要和自己的乳房匹配。在使用的过程中, 乳头不要与罩杯四周产生摩擦,使用时妈妈要觉得舒适,没有不适感。 如果我们要去追奶, 使用手挤奶加上吸奶器,确实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Q3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给宝宝进行如厕训练?
A:宝宝在18-24个月的时候,排便和排尿的肌肉才会逐渐发育健全。这个时候,家长也会发现宝宝有一些排便、排尿的信号发出来,例如把纸尿裤尿湿时会拉扯纸尿裤;也会模仿成人如厕的动作。这时如果给宝宝买了专属的小便盆,让宝宝进行如厕,宝宝还不能把便盆和如厕的动作联系起来。因此,需要家长 把宝宝带到小便盆前,做如厕的训练,让宝宝看到家长在做这些动作,让其模仿,也可以用一些 小道具,比如娃娃,来给宝宝进行示范。 训练要慢慢地来,不要着急,宝宝做对的时候给予鼓励, 宝宝没有成功的时候忽略它,有一天就会发现惊喜。
Q4 宝宝几岁分屋最科学?
A:宝宝什么时候能跟妈妈分屋呢?要先考虑宝宝是否做好了准备。比如,宝宝畏黑的这种情况,就要避免和妈妈分开睡。
根据宝宝的适应接受能力,心智发育的程度, 差不多2岁以后,可以让宝宝尝试着与妈妈分屋睡。在分屋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先尝试着把宝宝独自睡觉的屋门打开,这样宝宝一有情况就会找到妈妈。宝宝分屋,需要家人在背后支持他,慢慢进行,一步一步来完成。
Q5 宝宝频繁吐奶怎么办?
A:宝宝在小的时候,尤其是28天内的新生儿和1岁内的宝宝,会出现溢奶的现象。为什么呢?跟此时胃的解剖结构有关,小宝宝的胃呈水平位,有别于我们成人,成人的胃接近于垂直,宝宝在吞入乳汁的时候,会伴随着一些空气的进入,停留在胃下部的空气在我们挪动宝宝或宝宝活动的时候,空气会向上移动,造成溢奶现象的发生。妈妈可以在宝宝进食后让其趴在胸前、侧头, 手呈空心,自下向上轻轻的拍宝宝的背部,把宝宝的嗝拍出来,这样溢奶现象发生的几率就会减少,等宝宝渐渐长大,溢奶现象就会越来越少。
Q6 怎样帮助婴儿学会自主入睡?
A:宝宝的入睡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长。我们首先要知道,宝宝在早期,白天醒来、夜间入睡的激素还没有分泌完善、健全,所以就会不分白天黑夜地和妈妈在一起,频繁地哺乳,也是为了满足宝宝早期的营养需求。宝宝体内能让其昼醒夜眠的激素发育逐渐健全,是要在3个月以后。宝宝的睡眠模式和成人也不一样, 宝宝的浅睡眠周期比较长,这时,为了助于入睡, 妈妈把宝宝抱在怀里的时间要长些,等他进入深睡眠(入睡20-30分钟左右)的时候再放到床上,这样宝宝醒来的次数就会相对少些。
Q7 抱着喂奶好,还是躺着喂奶好?
A:妈妈在哺乳早期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姿势,很多时候难以选择。其实不管采用哪种喂哺姿势,妈妈首先要做的是要让自己放松,将 腰背部、肩颈部、肘下的受力点进行支撑,侧卧时背部也要有支靠,妈妈可以感受下 双肩是不是自然下垂。放松后妈妈与宝宝的皮肤相贴,只要 妈妈舒适了,宝宝舒适了,采取任何一种哺乳姿势都是可以的。
Q8 秋冬季宝宝常用药如何准备?
A:冬季到来,好多家长会问这个时候要为宝宝准备什么样的药?因为秋冬季室内外温差大,也是宝宝容易得一些常见疾病的时候,首先是 退热药,像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都可以给宝宝准备。当然也要看药上面的有效期和剂型,使用过程中,开瓶日期要标注,及时更换,不建议长期服用。
这时候宝宝容易出现一些呼吸道症状,有的时候会发现宝宝的小鼻子是堵的,要给宝宝准备一些 鼻喷剂。
冬季比较干燥,宝宝容易出现大便干燥的情况,也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小的 开塞露和乳果糖。如果这个时候宝宝出现腹泻的情况,当然腹泻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要保证宝宝的 进食中水量的供应,防止脱水,可以给宝宝补充一些 口服补液盐。
上面说的这些药物之外,如果宝宝有一些特殊的疾患,要按医嘱给宝宝准备一些急救药,比如说宝宝有 哮喘、过敏史,家长要准备一些 激素类的药物。另外,家长也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磕磕碰碰的常规消毒剂(酒精、碘伏)。但不管准备什么样的药物,都 不建议让宝宝长期使用,要对症处理。宝宝出现了任何的急症或家长处理不了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2020育儿向未来2.0《Parents BEST》
“星”品创作营成团大赏来啦!
业内首个母婴家庭类“星”品成团创作营
30位+专家天团硬核认证
父母世界Parents携手京东母婴、京东金榜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快手母婴
中婴网、京东图书等
12月29日共赴盛宴大赏
胡家颖为 《Parents BEST》助力打Call
编辑/温欣
编辑、视觉/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