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70万不如月薪5000 | 那个逃离北上广的程序员后来怎么样了?

2019-11-03   变相怪姐

有人无奈放弃,有人苦苦挣扎

前段时间,有位在上海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程序员在某职场论坛吐槽:准备放弃70万年薪的工作,回到二线城市的国企上班,不过还没有去面试,希望面试能顺利。

他还表示,自己已经不再追求高薪,只希望开启新的生活。

从他的言语之中可以感受到,这位程序员在大城市过得不甚愉快,以至于连70万的高薪都毅然决然地舍弃,只求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而底下网友的评论却一致表示不理解他的选择。

在很多人眼里,程序员是一份可遇而不可求的高薪工作,很多年轻的程序员,在毕业几年以后,就能拿到普通人一辈子奋斗都赶不上的收入水平。

后来,这位程序员解释了自己不得不回去的缘由:

一是因为大城市薪水虽高,但生活成本、压力也大,即使年薪70万,但想买套房也是捉襟见肘。

二是因为他不想再过以前那种把心思和精力都扑在工作上的生活了,国企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安逸,福利待遇也好,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亲人。

虽然言之凿凿,但是却透露出一股无奈与辛酸。

是啊,如果有条件在大城市安营扎寨,谁不愿意留下,拿着不菲的收入、享受更多的资源和便利。

可是,现实的逼迫,却让人不得不离开。

这种想法,只有在大城市"漂"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毕业后去北京闯荡的室友,在某个夜晚拨通了我的电话,沉默半晌,说,感觉自己可能快撑不住了。

接着,她开始无奈地诉说,在北京这些年一直租房子住,买房遥遥无期,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孩子上学还要送回老家,父母年纪大了,自己离得远也照顾不到。在北京的生活看似体面,实际早已一地鸡毛。

我问她为什么不选择回到老家重新开始呢?

她想了想,说了三个字,"不甘心"。

不甘心放弃这些年在北京积累下来的资源和人脉,不甘心灰溜溜地回去,被周围人嘲笑"在大城市混不下去了",不甘心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一样,从小只能在小县城里度过童年、少年、青年……

那句"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的歌词,真是一语道尽个中苦楚。

没有谁是心甘情愿离开

电影《唐人街探案》里,刘昊然问王宝强:"你为什么来泰国?离家这么远。"

王宝强说:"有哪个人在国内混的舒坦,愿意出来呢,留下有留下的原因,出来有出来的理由。"

深以为然。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愿意离开呢?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新闻,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张晓勇,毕业后进入广州一家大型企业工作,2013年回到老家长沙,进入湖南长沙一小区当保安,目前担任某市场物管客户部主任。

当被问道清华毕业管理物业是不是"大材小用"时,张晓勇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定都要赚大钱,自己这么做是为了家庭和父母。

据了解,张晓勇选择离开广州回到老家,除了在广州的工作不顺利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父亲生病瘫痪。

事业不顺、父母生病,哪件事落到一个成年人身上,都是灭顶之灾。

还记得中兴员工欧建新跳楼事件吗?

因为被公司领导要求主动离职,并以低价回收股权,欧建新从中兴研发大楼顶上一跃而下,舍下家中的老人、妻子和一双儿女,结束了自己42岁的生命。

这几年,华为、中兴等一大批企业裁人的新闻层出不穷。

也许你今天还在正常上班,明天就会被通知卷铺盖回家。

即使在大城市有房有车又能怎样,一旦工作出现变动,你的生活就会随之发生变故。

几年前在朋友圈疯传的那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文章都还记得吧?即使是中产阶级,一年挣个几十万,都抵抗不了家人生一场病的危机。

银行的贷款,家里的孩子老人,哪一样用钱的事情都不会等你,让你有一口喘息的机会。

于是,人们只能一边被迫离开,一边歇斯底里地吼唱着《北京北京》那首歌: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离去,我希望人们把我埋在这里,在这儿我能感觉到我的存在,在这儿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

既然离开了,就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知乎上曾经有个提问:那些逃离北上广的人后悔吗,有过遗憾吗?

回答里绝大部分的人纷纷表示:后悔自己没有走得更早。

细数不愿意留在北上广深的原因主要是:

  • 不喜欢大城市的雾霾和狭小的出租屋;
  • 父母在老家年纪越来越大了,不想落到"子欲养而亲不在 "的结局;
  • 工资上涨的幅度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个人问题难以解决;
  • 把时间和耐心全献给了工作,留给自己的是疲惫的身躯和满满的负面情绪,透支了身心健康。

但是,其中有一个网友的回答却让大家沉默了:"实话实说,没有遗憾是假的。"

"北上广接触到的人脉和资源,是小城市所不能提供的,一线城市所能提供的工资上限和较高工资的岗位数量也远远高于其他城市。但是离开北上广,倒是让人明白一个道理:人生不进则退,一退就没底了。这样反而能够勉励自己,即使退回到小城市,也要不断进取。"

的确,离开的人再怎么抱怨大城市的种种不好,也掩盖不住大城市致命的吸引力。

即使知道现在大城市留给年轻人的机会不比从前,但多少人仍然怀揣着梦想前赴后继。

我们因为雾霾离开、因为高房价、没有户口离开,但我们从来不否定大城市的魅力和它自身的光芒。

我们因为种种现实离开,却从来不是因为这座城市本身离开。

大城市就像黑夜里的一盏灯塔,吸引着无数人过去。

我们在这儿欢笑我们在这儿哭泣,我们在这儿活着也在这儿死去,我们在这儿祈祷我们在这儿迷惘,我们在这儿寻找也在这儿失去。

做了大城市的"逃兵",但不做生活的"逃兵"

海明威曾经说过: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无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

离开的人,终其一生,也抹不掉这座城市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种种烙印。

每一个大城市的"逃兵",都不是生活的"逃兵"。

他们吃过漂泊在异乡的苦,体会过孤军奋战看不到未来的无助,所以即使回到小城市,也能坦然面对生活的难处,尝试过别人不敢尝试的领域。

他们即使离开,也不承认自己就是失败;

他们即使离开,也从不放弃对生活的期待。

离开的人,在任何一个小城市,也能够活得精彩。

离开的人,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也能够大放异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