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宠。
三个字:宠上天。
六个字:宠到无法无天。
宝宝,作为长辈的宠爱收割机,在家里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我们以为的宠娃,不过就是买买玩具和零食,谁知老人眼里的宠娃,是遇山开路遇水架桥,千难万险也要把宝贝的最爱捧到面前。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里家外的互相攀比,谁宠少了算谁输,别人有的我们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我家宝宝必须笑傲全小区。
爱看冰雪奇缘是吗?好的,安排!
70多岁的奶奶了,只因孙子爱玩,不辞辛苦年年给孙子搭一个人工雪滑梯。小区孩子都会来玩。
稍微想一下,就能想到这个孩子在小伙伴面前有多骄傲了。
孙女儿长大了,想要一只公鸡一只母鸡做宠物,那还不简单?爷爷奶奶立马开车5小时,给宝贝带回一只公鸡一只母鸡,性别都不带错的,小意思!
内蒙古的一位姥爷,因为外孙女喜欢玩沙子,专门买了整整一车,40吨沙子卸在后院。
不就是沙子嘛,怕是要星星,姥爷都能想办法去给你弄陨石!
别人有的我们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这才配叫真正的宠娃。
除了宠宠宠,爷爷奶奶心头最大的牵挂,就是怕饿着了宝贝娃。
爷爷奶奶的爱,是永远觉得你饿,别管已经多胖的娃娃,进了爷爷奶奶家,都能再胖一圈出来。
每一个奶奶,都愿意为了不肯吃蔬菜的娃,在案板前忙活两个小时,把蘑菇青菜胡萝卜细细切了调成馅,然后包饺子包包子烙馅饼花式做个遍。
而一旦外孙回到了姥姥家,家里的冰箱,就是娃胃口的风向标。并且不对你开放。
否则分分钟面临以下局面:
我妈:哈密瓜呢?
我:我吃了。
我妈:那是我给宝贝儿留的!你这么大人了吃孩子的瓜!你吃苹果不行么!家里那么多苹果!
呵呵,我在这个家里连哈密瓜都不配吃了!
从此我妈防我如防贼,水果买回来先带着防备的眼神叮嘱我:“这大草莓特别好,你别吃啊,专门给宝贝儿买的。”
而我只想尔康手嘶吼一句:妈!你的宝贝不就是我吗!难道不是了吗?
呵呵,爱你时你为所欲为,如今有了娃,你当你是谁。
有人说,说起老人带娃,我们的心情就像对待大姨妈一样复杂:既怕她们不来,又怕他们乱来。
毕竟老人带娃,常常仗着他们“丰富的经验”,放飞自我,信马由缰,自由发挥……
比如这位姥姥,想整理房间,外孙赖着不走怎么办,没关系嘛,咱们边拖地边遛娃,气定神闲,闲庭信步,人肉拖把不要太好用。
什么?地上脏?那可能是你见识少,管你多潮的娃,只要回了村,村口的泥塘就是娃的乐园。
看这妖娆的半身裙,怕不是哪个哥哥的背心给系在身上了。
老人带娃,就是能这样在极端宠爱和随随便便之间来回切换,就问你怕不怕?
可悲的是,自从家里有了娃,中年父母的地位就一落千丈,老人养娃再野,你也没有置喙的余地,想跟爹妈讲道理?那你真是 Too young too naive。
每次你对父母带娃有意见,父母的台词总是那么理直气壮:你小时候不就是我带的!
可是,爸妈,你们也没用带我的方式去带我的娃啊!
小时候我不吃饭,妈妈轻描淡写:饿了就知道吃了。
现在娃不吃饭,好的,姥姥追着喂。
我:妈!你别喂他,不饿他就不吃,养成习惯了顿顿喂饭怎么行。
我妈:我喂饭我愿意,小孩子能饿吗?小孩子不担事儿不知道吗!你小时候都八岁了,上学怕迟到我还喂你呢!怎么,也没见你现在不会吃饭啊,吃的比谁都多!
妈,您那是喂我吗?您那是嫌我慢,边打边塞啊!
娃在家里玩手机,我试图控制时间:宝贝手机给妈妈,已经半个小时了不能再玩了哦。
眼看着娃要哭。
我妈:诶呀你就再给他玩一会,你自己不也天天抱着个手机看?
我:妈他才几岁啊,盯着这个小屏幕对眼睛不好的啊!
我妈:就半小时就半小时,怎么回事你!非得让孩子哭吗!
???
妈不然我哭一个,您看我管孩子的时候您能不打岔吗?
我小时候调皮捣蛋,一顿打肯定是免不了的。
现在娃用蜡笔把一整面墙画的一塌糊涂。姥爷在旁边笑眯了眼:诶呦,我外孙子有天赋,书上都说要保护孩子的创造力,画吧画吧,姥爷看画的挺好。
爸,看不出来您还会与时俱进,科学育儿呢?
小时候我不写作业,上学被老师教训一顿,回家再被父母教训一顿。
现在孩子写会儿作业,姥姥旁边一会送水一会上水果,心疼的要哭:我们宝贝这么小就要做这么多作业,给我们累坏了怎么办啊!
我:我小时候那么累你不也逼着我好好学习吗?
我妈:我逼你是为你好!
我:那我现在逼他也是为他以后好啊
我妈:你小时候要是好好学习了现在有点出息!你家小孩还用这么累的?
我:???
小时候我哭,我妈总骂我。
现在孩子哭,我妈还骂我。
为什么挨骂的总是我?
总之,老人这种神奇的生物,你跟他们说事情,他们跟你谈感情,你跟他们谈感情,他们跟你讲道理,你跟他们讲道理,他们眉头一皱,以势压人。
自从有了娃,你就沦为食物链的最底层,你怕你爸妈,你爸妈怕你的娃。中年父母溃不成军。
我刚有娃的时候,也是坚定信心准备自己带,可谁知,我堂堂一个高材生,竟然搞不定一个小娃娃。
早晨想睡个懒觉,谁知娃的作息比报时的公鸡还准,清晨五点准时睁眼,一晚上被娃折腾的半死的老母亲只好起来陪娃。
中午想做个辅食,谁知娃身上像装了雷达,你在旁边他不闻不问玩的好好的,你一消失立马嚎啕大哭找妈妈。
饭吃不上,水喝不了,连三急都要抱着娃解决。
每次家里一地狼藉,孩子哇哇大哭,我心如死灰的那一刻,最期待的就是我妈如天神般从天而降,一分钟后,祖孙俩那边就响起嘎嘎的大笑声。
感动的恨不得跪谢妈妈隆恩!
这年头,双职工家庭,谁也没本事自己带娃。
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2岁半以下的儿童中,主要由祖辈照顾的比例达到60%~70%,3岁以上占40%。
不工作,养不起家,工作,带不了娃,这时候,老人义无反顾的站出来,不是舍不得孙子,是心疼你的不易。
曾经有个新闻,讲64岁的郭阿姨,她一年到头三地跑:寒暑假在杭州带孙子,九十月份回山东割玉米、种小麦,其余时间在江苏带外孙。
当镜头对准郭阿姨的时候,她朴素的笑笑:“哪里需要去哪里,虽然辛苦,但能帮衬孩子就值得。”
真正爱的人没有什么爱的多爱的少,他是把自己整个儿都给他爱的人。
有一种孩子,是爷爷奶奶带大,也有一种幸福,叫做被爷爷奶奶带大。
不仅能管孩子一日三餐,穿衣吃饭,还能陪玩陪闹,笑成一团。
不仅能趴在地上给孩子当马骑,也能风里来雨里去,带他们连上5个兴趣班。
这位在小公园认真做题的奶奶,已经陪孙女上了3年奥数课了,平时孙女学,她也学,两人并不互相教,更像一起努力学习的小伙伴。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陪孩子学习,是不是比辅导作业时气到心肌缺血的各位爸妈要高明多了?
除了数学,还有英语, 为了让孙子练就地道的伦敦腔,爷爷每晚都要跟着教学视频读好几个小时英语,笔记记得密密麻麻。
这是真下了苦功夫,现在英语启蒙风刮的这么火,我来看看有几位父母先自学成才了?
所以啊,别怪爸妈宠,那是爱的深。
父母愿意为我们的娃掏心掏肺,那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这个大宝贝。
有时候,父母为我们做了太多,多到我们太过习惯以至于忽略了他们的牺牲。
一位贵州的网友曾经发过这样一张照片。
她的父亲,背上背着老二,满广场追着老大跑。
父亲本来可以拿着丰厚的退休金,每天带着妈妈逛逛早市,没事儿就和小区的老人们组团去旅个游。
但他却选择牺牲自己的退休时光,出人又出钱,只为了让自己从小在手心捧大的孩子能轻松一点。
如果对父母的行为实在看不过眼,那就自己亲力亲为。父母收拾家务,买菜做饭,接娃送娃,不是欠你,是因为爱你。
我们要明白,每一位给孩子带孩子的老人,都是不容易的。
这不是他们的义务,他们却不吝付出。
有了他们竭尽全力的帮助,我们才能安心工作,赚钱养家。
其实,我们都欠父母一句谢谢啊。
爸妈,谢谢你们帮我带娃,这些年来,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