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束文杰
小巷是什么?是连接城市或者城镇里各个角落的小街道,是人们出行的来往通道。顾城眼中的小巷,“又弯又长”;郁可唯却唱道,“遗忘的那条小巷”,“依然还有熙攘”……
不知何时,突然喜欢背着包逛起了合肥的巷子。合肥小巷,既可以文艺(蝴蝶巷、柳木巷、梨花巷等),有时简单的甚至搞笑(一至五条厂巷等)。小巷长度各不相同,几百米至几十米不等,上千米的如今都更名为“路”了,所以最长小巷很难确定。那么,最短小巷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合肥最短小巷之争
曾经有人对合肥的马路进行盘点,其中一节标题是:“合肥最短马路——操兵巷”;并作介绍,小巷“位于今合肥市政府宿舍大院北边的一条僻静小巷,西接荣事达大道,东至四湾巷,东西长约200多米。”文章还对操兵巷的故事进行一番阐述。
合肥最短马路——操兵巷(来源 | 网络截图)
荣事达大道今天已改名为阜阳路,操兵巷向东则延伸通往宿州路(这一小段原是四弯巷一部分)。今天巷子东口树立的路牌上显示“320米”。
老城组图:三百米操兵巷(摄影 | 束文杰)
其实,那篇文章还提到一个小巷——“四湾巷”,今天的路牌上写作“四弯巷”(以前也叫作“四弯街”、“四弯子”)。到底是“湾”还是“弯”呢?其实看看小巷名字来历就知道了,“东起北大街(今宿州路,与义仓巷相对),西首折向北至陈小巷”。从南向北,弯了四道弯,成了一条巷,答案还用说吗?据说,四弯巷一度是昔日北大街的一段。
四“湾”巷老门派(摄影 | 束文杰)
四弯巷的辉煌在时光长河中逐渐褪去。随着宿州路一带建起了一栋栋单位住宿楼,四弯巷的长度一步步“缩水”。最终,形成了今天的100米小巷,而当年的“四弯”也只剩下了唯一一道。据说,当年巷内“篾匠铺数不尽”,今天仅剩下了宿州路上的两家。
宿州路上的两家篾匠铺(摄影 | 束文杰)
你以为,这样的四弯巷是合肥最短?还有更短的!
市侩小巷资料难寻
嗯?这是什么巷,怎么从来没听过?
看到标题,也许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当笔者撰写本篇之前做准备工作时,也仅仅从网络信息中发现“市侩巷”的身影,纸质资料上的“市侩巷”就和她的位置一样,很难寻觅。
市侩巷位置示意图(制作 | 束文杰)
巧合的是,与操兵巷相同,市侩巷也在宿州路上,而且正与义仓巷相对。如果足够仔细,你会惊奇的发现上文提到的四弯巷曾经也是“东起北大街(今宿州路,与义仓巷相对)”。咦!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个“市侩巷”是古早“四弯子”的一部分,正如上文所说,因为新建宿舍楼的缘故,这段小巷便与北段遥遥相望。北段继承了“四弯”这一名称,而南段一直无名。据街口报刊亭的老板回忆,2005年以后获得今天的名字。
市侩巷路牌(摄影 | 束文杰)
说了那么多,究竟市侩巷有多短?巷口的地名牌上显示“50米”。50米什么概念?站在巷口,一眼望到小巷的尽头,两侧的建筑物更是一览无余。据说,有人曾计算过从巷头走到巷尾,只要花费十秒钟。
市侩巷内(摄影 | 束文杰)
当然,话是这么说,平日里真想一眼望到头,还得等到小巷内没有车辆的时候。因为老城停车位实在奇缺,市侩小巷成了天然的停车场,本来水泥浇筑的是两车道,往往东停西靠之后只剩下窄窄的一车道。
一辆车驶入小巷(摄影 | 束文杰)
而且,作为三中附近的几条美食街之一,这里一到中午放学或者晚自习前立马被一大波学生堵得水泄不通。这一点,笔者在那些年的时光里深有体会……最近几年,三中施行了“午间静校”,这里逐渐沉寂了下来。当笔者再次探访小巷,当年巷内火爆的小吃也都不见了。只有一辆辆外卖车来来往往,告诉人们这里曾是吃货的天堂。
市侩巷还是市会巷?
其实,这条小巷本身名字便存在争议。大约几年前,笔者还在三中读书时,她还叫做“市会巷”。这次故地重游,发现牌子已经换了,上面的字也变成了“市侩巷”。
市会巷路牌(来源 | 网络图片)
这又是什么情况呢?笔者翻到了2014年安徽网的一篇题为《市会巷”还是“市侩巷”?合肥一小巷“真名”成谜》的报道。话说,当年一位在此居住十年的张先生对新置换(2013年11月)的“市侩巷”牌子提出异议,说他从搬过来这儿便叫做“市会巷”,会不会是有关部门写了错别字?随后那座路牌遭到拆除。
相关新闻报道(来源 | 网络截图)
今天不知为何,那座“市侩巷”的路牌又“卷土重来”!据当年那篇报道称,相关部门“立新路牌时走访过附近的老人”。街口报刊亭的老板二十年前来到了这里,见证了宿州路两旁的变化,她也表示赞同:“这个(市侩巷)是最早原来的名字,后来才改成了市会巷。”
街口的报刊亭(摄影 | 束文杰)
无论是市会巷还是市侩巷,除了巷口的地名牌,小巷子里未发现相关的门牌、涂鸦。巷子尽头的住宅小区,门牌号也是写着“宿州路167号”。
市政府机关宿舍门牌(摄影 | 束文杰)
其实这片住宅小区也有传奇故事。今天,她的名字叫做“市政府机关宿舍”。据《庐阳地名物语》介绍,七十年前,1950年左右,合肥市政府从今老省博址临时搬迁到了这里,当时有两排破旧的砖瓦结构平房,前一排是办公区,后一排是生活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据说连厕所也是公用的。后来,市府机关迁至淮河路址,而这里则陆续盖起了几栋小楼,成为机关宿舍区。
小巷内拾荒的老人(摄影 | 束文杰)
“市侩巷”还是“市会巷”?这样的问题似乎已不重要。街巷的名称本便是人们约定俗成,怎么方便怎么来吧。不过,今天既然定了,就不应再做变动了。街巷起名挂牌本为方便人们出行,别因变动成了“误导”!
结语
笔者准备离开时,时间已近傍晚。夏风迎着暮霞,柔和吹来。人们也悄悄走出空调房,结伴来到了街道上。孩童的喧闹,也惊醒了寂静的市侩巷,外卖车来往更加频繁……“市侩”一词曾指唯利是图的奸商,而今天却代表了老城最后的“市井气”。
- 作者:束文杰
- 参考:安徽网、《庐阳地名物语》等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