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嫁在本村的小姑

2020-04-11     愚伯的自留地

文:郭旭钦

图:来自网络


小姑就嫁在本村,我们和小姑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姑父当时是村里的党员,在大队部做事,年轻有为,实行推荐上大学的时候,村里分来一个指标,大家一致推荐姑父去,这样,姑父大学毕业后就在地委参加了工作。



姑父常年不在家,小姑和婆婆妯娌一家人在一起生活,我们有时去玩,人太多觉得不随便,在小姑的屋子里待一会儿就赶紧跑回来。直到小姑生第三个孩子时,才带着婆婆搬出来住进另一个院子,多年以后,小姑自己盖了新房,我们才去得多了


我大学毕业时,分配到离家很远的地方,父母不放心,我自己也不愿意去,就托姑父找人把我调回来。那时姑父在地委组织部工作,人脉很广,和那边县里说明情况,请人家帮忙把我的档案提出来重新分配。


事情办得差不多时,哥哥带我去办手续。那是县里的第一中学,我一个同学也分配在那里,她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说学校给我分了宿舍,还发了工资。办清了手续,和领导说了很多表示感谢的话,婉言谢绝了人家的工资。天色已经晚了,没有回去的班车,就在同学那里住了一宿。


回来后父亲又托人,把我分配在一所县中里。后来常常想,如果没有姑父的关系,我可能就要留在那里,那么,我的人生轨迹就要重写。


村里分地后,为了照顾家庭,姑父调回县里,星期天就帮小姑种地。托姑父办事的人经常找到家里来,姑父是个特别正直的人,该办的事不用找也会办,不能办的事谁说话也不管用,徇私枉法的事情绝对和他扯不上边。


退休后,他专心在家里种地,和一个普通农民没什么两样。村里有人问他,没有趁着在位时捞点实惠,后悔不?他说,不后悔,这样睡觉踏实。他在责任田里种满了苹果,有人请他通过老关系办点事,他就说,没时间,出不去,我的苹果离不开我。



秋后是小姑和姑父最开心的时候,摘回来的苹果堆在院子里,像小山一样,他们把苹果分成两部分,个头大色泽好的堆成一堆,准备打箱卖出去,个头小有瑕疵的放一边,一部分分给我们,一部分留着自己吃。


小姑头脑灵活,和邻居们相处得很融洽,在村里人缘很好。小姑三个孩子,大表妹学习好,读了大学,分配在检察院工作。她爱好写作,经常在报纸上写一些系统内部的新闻报道,有时也写几篇情文并茂的小散文,她既清高又有情调,业余时间练练大字,陶冶情操。


二表妹性情温和,贤惠善良,生了个女儿,伶牙俐齿,聪慧活泼。表弟最小,话不多人很实在,深受我父母喜爱。表弟媳很早就失去父母,和表弟结婚后,小姑和姑父十分疼爱她,她也特别懂事,知道孝敬公婆,一家人其乐融融。


父亲最信任小姑,有事也喜欢和她商量,我们有话不敢对父亲说,小姑就满口应承:不要紧,我去说。平时没事,小姑常来坐坐,父母也经常去小姑家,逢年过节,我们两家来往就更频繁了,在外边上班的孩子们回来,就去对方家看看,互相传换一些东西,陪长辈说说话。


记得有一年过端午,父亲早早去了小姑家,看看没有买肉,回来就和母亲叨叨,抱怨姑父管钱管得紧,心疼小姑过节不能改善生活,商量着把小姑叫来一起吃饭。小姑怕父亲不放心她,紧跟着也来了,再三解释收麦子活太忙,没有顾得上去买肉,现在姑父已经去买了。父亲才没事了。


父母和小姑先后搬到了城里,仍然住得很近,加上二姑,我,哥哥,弟弟,二表妹,大家都在一条街上,出去随便一转,说不定就会遇见我们家哪一位。有一次,我带着儿子去学校操场玩,发现一群小伙子打篮球,仔细一看,全场都是我们家人,侄子,外甥,表弟,表妹夫等,这可倒好,无论输赢,都便宜不了外人。



小姑和姑父在城里过冬,农忙了就回去种苹果,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了,表弟表妹都主张把地承包出去,让小姑和姑父在城里安心养老,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工作,两人才勉强同意。


闲下来的小姑,除了操持家务按时给表弟弟媳做饭,还做起了女红,用旧毛线织手袋,用边角布料做小玩意,用烟盒糊收纳箱等等,那些本来要废弃的东西,到了小姑手里,就幻化成神奇的手工艺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姑还学会了做虎头鞋,纳鞋底刷鞋帮,贴上两只吊着眼角的大眼睛,用丝线缝成红红的嘴唇,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惟肖惟妙,好玩极了。每设计一个新花样,小姑就一口气做几双,分配给我们兄弟姐妹每人一双,让我们留着给将来的孙子孙女穿。


时间长了,我们每家都有很多双,我开玩笑说,生双胞胎孙子也够穿了。姑父喜欢二胡,卧室里常摆着乐谱,他们一伙京剧票友找了一间闲屋子,每天在那里集合,有拉的,有唱的,自得其乐,非常热闹。小姑和姑父的生活也算是老有所为吧。



两年前,小姑家添置了一套楼房,又是乔迁新居,又是小姑和姑父六十六大寿,我们带着礼物前去庆贺。看得出,小姑和姑父对现在的幸福生活非常满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d3ja3EBiuFnsJQVGRh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