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六旬夫妻新疆打工记:送别姑父王曙光

2020-04-29     愚伯的自留地

图文:张克龙


说起外出打工,以前是年轻人的事,可是现在农村里上了岁数的人也离开家乡,千里迢迢到处地去打工,或短期采茶叶,或长期上班,留守故土的人越来越少了。

我和妻子将年近六十,这两年也走出家门,加入到外地打工的行列。由于两个女儿都在苏州上班,去年我们第一次出远门,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苏州城。

走出大半生的农村生活圈,融入到现代气息浓郁的城市当中,高楼大厦,灯火阑珊,顿觉眼界大开,感到外面的世界原来如此美好。

去年年底,我们得知在新疆装饰公司当经理的表弟,他们办公室食堂需要做饭的人,由于儿子也在那里上班,我和妻子商量决定今年到万里之遥的新疆来打工。

我们来新疆打工有两个原因,一是想在能走得动的岁月里到外面转转,再说打工比种地要强些,也能看看与家乡不一样的风景,二来也是想走个亲戚,因为妻子的姑母家在这里,他们年近九十,多年不见,路途遥远,只有视频通话时能见见面,再说十年前女儿在新疆财经上大学时,姑父一家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我们很想来看望他们。俗话说路途再远隔不断的是血脉亲情。


由于今年疫情严重,我们三月中旬跟着表弟的自驾车从丰县老家出发,走京疆高速,经苏鲁,入河北,越内蒙,过茫茫戈壁滩、穿过几百公里无人区,经过两天两夜的旅途终于到达了新疆乌鲁木齐市公司所在地。

人们总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一点不假。新疆之大,大在壮阔;新疆之美,美在大气磅礴,巍巍壮观,令人震撼。

一路风景虽没有江南水乡的秀美和乖巧与小桥流水,但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星星点点的野马、野牛、野骆驼,那也是天底下灵动的风景,还有那黑黝黝的起伏山峦,一眼望不到边的不毛之地,波浪般的戈壁滩,见到木中之王黄杨树,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新疆的天空碧蓝如洗,绵绵天山白雪皑皑,终年不化。

这不都是上学时在课本上学到的《天山行》上所描写的风景吗?


我们到了公司,安顿下来,表弟早就安排好了宿舍,床上用品一应俱全,一点也不用再费心操办,由于公司中大多是家乡人,所以说有种不是家乡胜似家乡的感觉。

出门在外,老乡就是亲人,那是因为我们同饮一地水,同讲家乡音,亲切而温暖,这就是万里之外的老乡情。

来到公司第三天,表弟说,我安排了孟凯带你们去姑母家去走亲戚,同时还送给了一箱家乡特产。

姑母一家居住在新疆师范大学家属院,离公司不远,女婿孟凯开车,大约二十多分钟我们就见到了久别的亲人。

姑母家表姐沁芳知道我们要来,就通知了远在昌吉的表姐夫,还在在机场工作的表弟一家,银行退休的表妹一家,大家聚在一起,聊家常,叙亲情,其乐融融。

年近六旬夫妻新疆打工记:送别姑父王曙光

姑父王曙光,老家欢口镇王庄人,因为与我的父亲是同班同学,早就听父亲说过,他说王曙光原名王成明,大学教授,他弟王成立广州白云机场总工,欢口镇志中榜上有名。我与妻结婚后常与姑父电话联系,由于万里之遥而未曾谋面。


三年前父亲去世时,姑父发唁电祭之,书写“学兄张世英千古”挽幅,所以我印象深刻,十分感念。

如今与妻同来乌市打工,聆听姑父教诲得以实现,可见面后姑父口不能语,骨瘦如柴,看着实令人心痛。


早知姑父善诗赋词,写诗无数,有结集出书之愿望,我虽不才,愿在空余之时为姑父整理,发表于网络,由于姑父两手颤抖,一字百折,难以辨认,每天只能整理几首,发表前三十首时表姐沁芳为其朗读,姑父很高兴,心感欣慰。


我本打算整理百首后结集出版,名曰“驼马奔腾集”,让姑父看到新书,了却一生心愿。可天不遂愿,姑父于四月二十六日十三时三十分在家无疾而终,享年八十七岁。


姑父一生坎坷,历经磨难,身虽瘦弱但毅力坚强,才华横溢而驰骋教坛,育桃李万千。撰学术论文数篇而留芳后世。


姑父王曙光,生于一九三四年三月,幼聪慧,苦勤奋,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部队工作,特殊年代转业新疆于田工作,后调入新疆师范大学,副教授,曾主编《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多期,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姑父善写诗词,他把一生所写的诗词小令都抄写在一个日记本上,视为珍宝,从不离身,第二次我们去看望他时,给他带去了家乡的槐花和榆钱,姑父很高兴,似乎又尝到家乡的味道。

我说,姑父,我把您的诗词整理出来发表网络,您看好吗?他虽吐字不清,边点头边答应好。



在我整理前三十首时,姑父还健在,还能在手机上读到自己多年前的诗作,甚感欣慰。我还准备把新韵百首整理完毕,编印成书,可万万没有想到,四月二十六日,姑父却无疾而终,一生中虽出版论文数册,但诗集终未见到成书却永远离开了我们,诗作变成了遗作。


姑父自己还写了序言,他写道,近闻谣谚云:提拔了溜须拍马的,重用了指驴为马的,冷落了单枪匹马的,坑苦了当牛做马的。予以为大谬不然,有道是,无马不君子,是马三分龙。故曰:应以龙马精神为是。

因撰《驼马奔腾》新韵百首,以敬天人。

丰邑三槐堂 王曙光于新疆乌市洞天斋


姑父,生如春花之静美,逝如秋叶之灿烂。如今子孙满堂,子孝孙贤,天悲云凄,祭而哀之。对我来说不料此次初见便成了最后的告别。


姑父虽去,精神永存。他把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到新疆教育事业,最后安葬在风景优美的九龙生态园,他的"驼马奔腾”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赞曰:

王氏三槐堂

教坛耀曙光

驼马奔腾去

精神永流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yC2x3EBiuFnsJQV3eP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