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它还有个专业的医学名词——脑卒中。很多人认为脑卒中属于“老年病”,但是近年越来越多的临床数据显示,脑卒中已开始年轻化,青年人脑卒中发病率逐年攀升。作为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疾病,有一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即使存活下来,也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情况,严重影响自身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前者是因为大脑的血管被堵住了,导致大脑相应区域缺少血液供应,进而影响大脑功能,这就是我们俗称的“脑梗”。后者是指大脑内的血管破裂,血液从血管中溢流而出,造成大脑的功能性损伤,即我们俗称的“脑溢血”。
造成血管堵塞或破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特别是心房纤颤)、糖尿病、异常脂蛋白血症等。同时,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肥胖等原因也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文/郑铁晋
脑卒中6大征兆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越早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就越大。当发现周围有人发生脑卒中时,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院就诊。以下6个脑卒中征兆,大家一定要加以重视。
头痛头晕
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会出现意识模糊,早期出现率较高,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昏迷。
面部麻木、不协调
微笑时,突然出现一侧嘴角歪斜或者一侧脸部面无表情等异常表现。
突然视物不清
眼前突然出现如下情况,漆黑一片、灰蒙蒙、影像重叠或者短暂的视物旋转。
说不出完整的一句话
舌头偏向一侧,无力,连一句简单的话都说不出来。
一侧手足无力
手臂举起后,不受控制,无法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拿不住东西,手上的东西突然掉下来,攥拳无力。抬腿费力,平地摔跤。
肢体、躯体突然麻木
持续1-2分钟以上麻木,身体几个部分同时有这种感觉。比如,先是一只脚失去感觉,然后是一只胳膊,一条腿等。
预防脑卒中3要点
合理控制血脂、血压、血糖
由于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是血管堵塞或者破裂,所以影响血管及血液的相关慢性病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这都是诱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因此,想要预防脑卒中,就要对上述疾病进行对症治疗。控制好血脂、血压和血糖指数。
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初期的限速酶数量,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有效控制胆固醇水平。多项大型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国外有学者研究了不同时段的血压对脑卒中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清晨高血压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最大。使用长效降压药,其作用较强、持续时间较长、且降压平稳,能够有效控制清晨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并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按时复诊,警惕复发
脑卒中的复发率很高,疾病复发会导致患者已有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并使死亡率明显增加。
首次脑卒中发病后1年内是复发危险性最高的时间段,所以在脑卒中首次发病后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并按时复诊、复查,尽早开展预防工作。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膳食、低盐低脂、坚持运动、控制体重、戒烟戒酒,这些都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病几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