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花这么多时间做科普?张文宏谈成“网红”:我做了医生该做的事情

2020-04-30   中国家庭报

4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和上海市医疗救治的专家组、援鄂医疗队、疾控中心和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


疾病靠治已太晚,最好的方法是防

会上,本报记者侯杰提问,疫情发生以来,张文宏医生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医生,面向大众、面向海外做了很多科普工作,也说了很多金句,网络传播很广。“请问张文宏医生您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做科普工作?另外,面对网络这个复杂的舆论场,您是否有压力?”


“事实上,我在上海市定点医院救治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在上海市我们所有的医生,特别是我和胡必杰医生,除了进了医疗救治专家组还加入了预防组的工作,我们都充分认识到疾病靠治已经是太晚了,最好的方法是防。



张文宏回应表示,这次疫情中,中国到目前为止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而所谓的防控一个是防、一个是控。“怎么防?那就是科普。”


张文宏说,科普的全称是科学普及,专家来普及老百姓,面上是这样讲,实际的内涵不是这个意思。科普是沟通的过程,防疫政策、治疗策略不和老百姓充分沟通是起不到非常好效果的。所以疫情开始之初,整个上海市其实不是我一个,是有大量专家,涉及到公共卫生、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医学等等的专家组成了科普团队。


“因为我当时的位置是在医疗救治专家组,所有人都以为好像所有工作都是医疗救治在做,其实这是一次人民的战役,医生能做的工作非常有限,这次战役是不是取得胜利,事实上就是看整个民众是不是被发动起来。现在看起来中国的民众在这次抗疫当中是被发动起来了。”


为什么说“闷在家里你也是战士”?

“我记得我当时讲过一句话‘闷在家里你也是战士’。”张文宏解释,“闷在家里”在科学里面的讲法是我们要保持彻底的社交距离,长达两个星期以上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传播。“你们觉得是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好,还是‘闷’一个字表达方式好?”


张文宏说,闷两个星期病毒也被闷死了是什么意思?在整个传播链上这个病毒就不存在了,所以把病毒闷死了。所以,科普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把我们很好的防疫策略和公众进行沟通,如果强制性地说不许出去,出去必须戴口罩,如果不这样做就是不对的,那这种传播方式在传播学上是不会有效果。


张文宏


“所谓的科普,我认为某种意义上是我们所有的专家组把自己的防疫策略和公众进行充分的沟通。”张文宏表示,在防疫策略的沟通上这种科普就是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出一个布告,现在疫情期间,形势非常严峻,大家都待在家里,两个星期不要出去,但是道理没有讲清楚,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几个人可以坚持下去,但是我如果把这个科学道理说清楚了,在今天的上海、今天的中国,取得巨大胜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民众极大地配合了防疫专家和临床专家的建议。


张文宏表示,他始终认为科普和防治策略是一体的,根本不可能分开,所以这个时候有个公众号“华山感染”,今天在网络也算大V级别了,基本上每一个帖子出来,没有10万+都觉得不大可能。最多的一篇阅读量是两千万,在微博上转载次数是十几亿。所以通过这样的策略,能够非常好的把我们的防控策略以十几个亿的速度去传播。“我个人觉得比我在病房里看病人取得的效果更好,所以我自己觉得我做了医生该做的事情。”

文:侯杰 何娟

编辑:黄攀连

美编:王文文

校对:于潇枫

审核:叶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