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保暖怎么办?告诉你“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0-03-27   中国家庭报

无论春夏秋冬,宝宝穿衣都是一个闹心的问题。夏天怕中暑,秋冬怕着凉,即使到了温暖的春天,也一样让宝妈们愁得不要不要的:

“不是春捂秋冻吗?把宝贝穿得暖暖的,却热出了病……”

“天气暖和了,我家宝宝反而着凉了?”

“一会儿冒汗,一会儿手脚冰凉,我究竟该给孩子穿多少?”

如今战“疫”胜利在望,季节也已过春分,虽然气温上升了,但保暖依旧很重要。为此,小编特意采访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王若义,教你捂春晾秋该怎么“捂”。

“所谓春捂秋冻,这些都是有讲究的,可不能一味地把宝宝包得厚厚的。”王若义表示,春天天气变化大,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也大,如果“捂”得太多或太少,宝宝非常容易生病。


捂得太多着凉、捂热综合症、高烧

你没看错,穿太多也是会着凉的。“如果宝宝穿太多而捂出了汗,被外边冷风一吹,反而更容易着凉。”

除此之外,医院里有不少宝宝是被妈妈捂出高热来的。宝宝新陈代谢快,被厚厚的衣物包裹着,会使热量无法散发出来。

“衣服内的温度越来越高,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孩子高热、脱水、缺氧、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就是我们所说的捂热综合征。”


穿得太少着凉、腹泻、流鼻涕、打喷嚏

春天虽回暖,但总的来说还是冷的。正值春冬交替,气温变化快,如果没有及时给宝宝增添衣服,那么着凉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有些孩子,出门后就开始流鼻水和打喷嚏了,妈妈就要留心宝宝是否着凉了。另外,还有些宝宝在着凉后,还会出现腹泻呕吐的情况。


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


1、把握好“捂”的时机

春天冷空气频繁,冷空气到来前一两天是“春捂”最佳时机。因为许多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的发病高峰都与冷空气和降温密切相关。

“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了。一般而言,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若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就可以不用捂了。”


2、把握好“捂”的部位

背部:宝宝背部着凉了,容易感冒。宝宝在室外玩耍时,不要捂太多,否则容易因出汗多、背湿凉而患病。

腹部:宝宝脾胃功能未发育完全,若腹部着凉,易引发肚子疼、腹泻等症状。

足底:俗话说“寒从脚起”,足底是人身体中最敏感的地方之一。宝宝的小脚暖和了,身体才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如果外边的气温比较低,还刮风了。那么,带着孩子出门一定要记得给他穿上袜子鞋子,带上帽子,并且把小肚肚给保护起来,这样宝宝才不容易着凉。”


3、不宜捂得太紧 穿得紧不等于穿得暖!

里外都是厚衣服,把宝宝捂得紧紧的,不仅会让他感到不舒服,还特别容易生病。

脖子捂得太紧,宝宝容易头晕恶心。

双脚捂得太紧,影响脚部血液循环,双脚更容易冻伤。

胸口捂得太紧,给宝宝带来压迫感,还容易引起内热。

想要宝宝穿得又暖又舒服,最好还是几件薄厚衣服搭配。

内层:透气排汗,推荐纯棉衣物。

中层:保暖为主,推荐羊毛、人造纤维、羽绒、保温纤维等。

外层:防风,棉外套和冲锋外套也可,不推荐羊毛外套。


4、根据宝宝自身体温增减衣物

究竟要穿多少衣服,说到底还是由宝宝的身体来做主。“还不懂得如何用语言来表达的宝宝,他的身体也会告诉你。”

颈后和背部温暖干燥,说明宝宝穿得刚刚好。

颈后和背部已经出汗,说明宝宝需要脱掉一些衣物。

颈后和背部有些发冷,说明宝宝需要穿得更多些。


“另外,提醒一句,千万不要觉得宝宝手脚冰凉就是冷了。宝宝的手脚末梢循环差,如果周围环境比较冷,他的手脚很容易变得冰冷,但身体可能还是温暖的。”


文: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