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样的蛊惑
让人冒着倾盆大雨
跑到距离市中心12公里的郊外
仅仅只为了…
"
01 | 驱车12公里才吃得到
5月31日,天气阴,郁郁沉沉的天空笼罩着城市。
若不是身边貌美如花的女同事苦苦哀求,恐怕没人愿意在暴雨的折磨下驱车前往12公里外的华塑新村…
破旧的小区,在暴雨的衬托下更显寂静。关于华塑的传说比比皆是,不想再次提及的历史,被尘封已久的往事,时至今日早就化成过往云烟,只剩静好。
沿着大门往内走,华塑美食馆的正对面,便是这次旅途的最终目的地。来得正巧,胖阿姨刚起好炭火,肉串滋滋地上了烤炉。
胖阿姨操着浓厚的南洋风味口音,不怎么听得懂的普通话,憨憨的有些可爱。
一个烤炉、一张桌子,大棚里的概况一眼望得到头。又小又破又旧,我敢大胆断定,这家店绝对很好吃。
"
02 | 1天只开4小时,只卖3样东西
阿姨姓陈,是印尼华侨,2岁时随父母来到泉州安家。她笑着告诉我们,一开始不过是在社区做一些印尼小吃请邻居吃,没想到手艺广受好评,就支起大棚开始了烤串生涯。
夫妻二人在此扎根了十几年,阿姨负责烤,叔叔负责备料和运送。最早,小摊只卖沙嗲肉串。还是在老食客的强烈要求下,才有了香肠和鸡翅!
看着阿姨撑着腰,摇着蒲扇,似乎颇有脾气。然而,只不过阿姨上了年纪腿脚不便,这样能更轻松一些。
10串起卖,一串3.5元,这是阿姨的规矩。来吃的人都乖乖听话点上10串,当然,10串对于我来说只是塞牙缝罢了…
串儿,真是一种玄妙的存在。炭火升起,肉串滋滋啦啦地冒着油,立马口舌生津。
要说最让人心驰神往的,当然是沙嗲酱。阿姨结合了泉州人的口味习惯进行了一定调整,不太稠不太湿,诱人十足。
清晰可见的花生粒增色不少,趁着热一口怼进嘴里,浓浓的东南亚风味刺激着五官六感。只可惜,不知是火候没把握到位还是如何,猪肉并未想象中的Q弹。但为了这份酱汁,再来一次也值了!
喜欢辣味的小伙伴,还可以尝试未加沙嗲酱的辛辣风味,也别有异域风情。
"
03 | 再过半年可能吃不到了…
华塑拆迁的消息大概10年前就开始疯狂席卷了,这次又听说,再过半年真的要动工了。阿姨说,如果拆迁,那幺小店就会从此收起,结业。
最舍不得的,还是这些可爱的老顾客们。那些冒着大雨来的、那些开车数十公里只为肉串的……一个大棚里,藏着无数故事,书写着美好的记忆…
听阿姨说,甚至有人不惜花50元的跑腿费,买上整整两三盒!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晚上能卖出近千串…果然,吃货的战斗力真是不能小觑。
雨一直在下,也不知道下一次再来是什么时候,下一次又还能在这儿见到阿姨吗?
就像《风味人间》里说:【最好吃的串,就在你家楼下。】
它吃的是市井生活,家长里短,平凡人生里的酸甜苦辣。离家近的串儿,更容易咂摸出亲切感。
我始终热爱泉州的烟火气,就在路边。
最值得吃的100家小店丨第88期
编辑/拍摄:丸子
合作联系:1537795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