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缩节胺这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棉田大范围应用后,棉农们发现,缩节胺这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对了,可有效抑制棉株徒长,使棉株果枝顶部营养生长转化为棉株生殖生长,促进棉花坐铃早熟,节省整枝打杈用工,还增加了棉花霜前吐絮的比例。总之,缩节胺在棉田合理应用后,让棉花获得了丰产优质。
北方棉田虽然属于旱作区,但种植棉花同样离不开缩节胺的应用。回村歇歇老农在这里分享的是北方棉区关于缩节胺应用技术实操。不适宜南方棉区参考应用。
关于棉花全程化控技术应用,广大棉农对棉花化控技术在农田实操中,总掌握不好。化控用药量大了,产生严重药害,反而抑制了棉花营养生长期的棉株正常生长发育;化控用药量小了,又起不到良好的化控目的,没有塑造好棉花丰产的架子;还有棉花化控时期的把控;还有棉花进行化控时期的水肥情况,土壤情况,品种之间的差异等。
只有这几大因素完美结合,才能通过化控技术塑造好棉花丰产架子。根据回村歇歇老农多年种棉实践,为棉农分享如下经验:
1.棉株呈现出4~6个果枝期用药量
当棉花植株打去底部棉叉后,现出棉花花蕾果枝,这也要根据当地当时实际情况,棉农可在打叉的同时,把棉花底部的二个果枝也打掉,防治棉花过早结铃,与刚起身的棉株争夺养分,导致棉株不能正常生长。这个时期,时令才过夏至不久。冀南当地称棉田早铃叫伏前铃,因为伏前铃吐絮刚好是末伏天的雨季,会烂铃,成为“僵瓣花”。
棉株现出4~6个果枝,开始第一次使用缩节胺。在上午10点和下午18点左右,30斤传统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中加满水后,加1毫升缩节胺水剂,盖顶喷洒,叶面沾药水即可。在实际操作中,喷头向下,覆盖两垄棉花,大步在棉垄行走即可。
2.棉花初花期用药量
当田间棉株每株开出三五个花朵时,第二次使用缩节胺。这次,每30斤喷药筒里加2毫升缩节胺,按照上述“1”的方法喷雾,但这次可以轮动喷雾杆,一次喷洒四垄棉花,行走速度以棉叶上看见小雾滴即可。
3.棉花打顶前用药量
北方棉区一般棉花品种,当棉株现出12~13个果枝后,打顶,促棉花蕾铃生长。当决定打棉花顶(掐棉株心)前,每30斤药筒加4~5毫升缩节胺水剂,如上喷洒,喷药要均匀。
4.棉花打顶后顶部果枝现出二个花蕾后用药量
这个时期需要加量用药,每30斤喷药筒加10毫升装1支缩节胺水剂,同上喷雾,打药要均匀,让棉花叶面都沾上缩节胺药液。
注意1:若这次喷药10天后,目测棉花化控效果不佳,可以再次每30斤喷药筒加10毫升缩节胺水剂喷洒。
注意2:喷洒缩节胺对棉花全程化控中,不能以亩用药量计算稀释缩节胺。缩节胺属于内吸传到作用于棉株体内,抑制棉株徒长,优化调节棉株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作用。所以,在喷雾作业中,棉花叶片上看见药液即可,棉叶片上沾着药液过多,流下来是浪费。
棉花使用缩节胺进行全程化控中,以上分享的缩节胺用药量是参考用药量,非绝对用药量。例如1.棉花密度大,后期缩节胺用量要少一些;例如2,棉花种植稀,前期减少缩节胺用量,或者在初花期才开始少量用缩节胺,后期加大缩节胺用量,保证棉花底部蕾铃数量,把棉株塑造成像埃及金字塔形状。
棉花在实际种植中,不同土壤对化控要求也不同。例如1:沙质土,棉株不徒长,可减少缩节胺用量和次数;例如2:壤质土,适当加大缩节胺用量和次数。例如3:重壤土,再适当加大缩节胺用量和次数。
影响棉花全程合理化控的,还有农户棉田肥水具体情况。贫瘠地缩节胺用量小些,次数还要减少;水肥充足就要加大用药量和用药次数。
特别提示:天气严重干旱时,又没有水利条件不能浇棉花,建议早期不使用缩节胺。因为天旱,棉株底部结了四五个棉铃后,棉株就不易徒长了。土壤水肥充足,就要加大缩节胺用量并多次使用缩节胺。
棉花品种有生长期短的,有生长期长的,有紧凑型棉花植株,有大株分散型棉株。缩节胺使用量和缩节胺使用次数要灵活掌握,参考各棉花品种种子包装说明使用缩节胺。
1.化控原则
用药量宁少勿多,少了可重新补药,用多了没啥特别好的解药,尽量分多次使用,不要图省事,想一两次搞定棉花化控。
2.不要偷懒图省事
建议缩节胺使用时不与农药混合,单打缩节胺,因为治虫药量一般都是从棉株下向上打药,并且防治害虫用药水多,喷洒缩节胺用药水少。所以有的棉农缩节胺用量过度,是因为缩节胺和治虫农药混合使用,一喷雾筒里配的缩节胺不多,反而产生了缩节胺药害。
3.缩节胺过量后缓解办法
浇水是最好的办法,当然可结合浇水喷洒赤霉素辅助缩节胺造成药害的缓解。
综上所述:科学种田就是要灵活,要因地制宜,要因天制宜,要因品种制宜,在农业各项技术应用中要合理综合考虑。如上是老农种植棉花几十年的经验心得,觉得对您有帮助,敬请关注,有不同经验也欢迎留言,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