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争宠:不满妈妈偏心,姐姐竟将刚满月弟弟推下楼
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已经几年了。在华夏大地正鼓吹着新生命春风的同时,不少孩子却陷入了心理的泥淖。
近期,武汉市一人家的大女儿竟将才出生两个月的弟弟从八楼推下,一条鲜活的生命从此消逝!也许一家人还沉浸于生完二胎的喜悦,转眼却要面对一具冰凉凉的尸体,这是多么沉痛的打击啊!谁又能想到,一切的罪魁祸首竟是一个只有六岁的女童——一个要当姐姐的孩子。
据了解,当时一家人想凑个“好”字的兆头而生了二胎,当出生的是个男宝宝时,全家人更是乐开了花,却没有人发现家中大宝的心理渐渐发生了变化。全家人并没能高兴很久。
一天宝妈妈着急上厕所,便交代大宝好好照顾在床上熟睡的弟弟。刚上完厕所,还没有出到房间就听到‘砰’一声巨响,匆忙跑去房间看,却找不到两个小孩的踪影。惊慌跑到客厅才看到站在阳台望着窗外呆滞的女儿,妈妈下意识的看了看窗外,自己差点就惊厥过去,甚至有想一起跳下楼的冲动:上天啊,自己的小宝就这样活生生的被自己的亲生女而从八楼狠心的摔下去了!
许多大人不会理解女童的做法,认为这样小的一个娃娃做出这样的事堪称恶毒。
然而,一切都错在孩子吗?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当惨痛的事实血淋淋地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应该反思是否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
孔子曰:人性本善。问题的关键和根源全在于父母的那一颗“偏心”。
古有孔融让梨的美谈。不少家长都是这么在家长的耳提面命下过来的,会自然而然地这么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大孩子要让着小孩子。
自然,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智慧无可厚非,爱幼也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扪心自问,当一个小孩被迫让“梨”,孩子会被夸“大气”“懂事”,但长此以往他们真的会开心吗?他们真的能一直忍受父母的偏心吗?
应该说,没有一个孩子可以做到。人都是情感动物,没人能长久忍受忽视。
圣人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想要大宝和小宝和平相处,一个“均”字是关键。
多少家长因为做不到一个“均”字而带偏了一个孩子?!
记得在我小时候,爸妈一度偏爱弟弟,也经常告诉我凡事都谦让着点弟弟。
“你作为姐姐要让着弟弟,乖,咱们要做一个好孩子!”
让就是懂事,不让就是不懂事。父母给了一个台阶就等着乖孩子往下走,可却没考虑过“谦让”一词是否在一个小孩子的认知范围内。
处理不好,势必物极必反,让大宝产生自己被忽视被遗弃的心理。
父母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就掉以轻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的偏爱,不仅会对他们的童年造成影响,还会对他们成人后的性格产生影响。
小时候的经历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抽根生条。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孩子长大后性格会偏于冷漠,不会与父母过分亲密,缺少安全感;一个长期被宠爱的孩子长大后性格偏于骄纵,会过分依赖父母,难以避开舒适区。
长大后我也认识了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渐渐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爱可以成就人,也可以毁灭人。故从大局来看,偏心对于一个还未入世的懵懂孩童来说实在是一味慢性毒药。俗话说,一碗水要端平。不要以年龄的大小作为孩子们应该得到多少宠爱的标准,不要给谁恃宠而骄的资本。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以身作则永远是成为一个合格父母的不二法门。永远不要强迫一个孩子去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在他们面前首当其冲地做好榜样。
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能够身体力行呢?说着手心手背都是肉,却总是在细枝末节中偏向小的那一个;说着打是亲骂是爱,奖惩的背后却是不辨是非的判断;抱怨孩子性格小气,却不花时间与孩子交心。
如此的言行不一,不仅有失作为家长的威信,亲子关系也将越来越紧张。一旦事情作为导火索,必然会爆发一场矛盾。
二胎争宠中“狠心歹毒”的姐姐也不过才六岁,心智还处在发育的阶段。而刚出生连话都不会说的弟弟更是不可能与姐姐产生冲突。六岁女童对弟弟到来的憎恶是因为不理解父母亲前后的态度转折,单纯地以为只要弟弟消失,一切都可以恢复如初。只是她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父母亲再也没有机会来改正以前犯下的错误。
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但请千万不要忽视孩子内心的想法,他们有当好哥哥姐姐的责任,我们也有好好爱他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