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后,为何不逃走?其最终结局如何?

2021-03-07     包翠红聊生活

原标题: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后,为何不逃走?其最终结局如何?

伊藤博文是日本多任首相,在面对朝鲜的强权统治时,足以称得上是铁腕手段的他最终受到了报应,或许他早已想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但可能没有想到会死在自己刚下专列的站台上。

眼前的景象很美好,排成队的日本侨民,挥舞着手中的小旗,以及热热闹闹的欢迎音乐,这些是他眼前所看到的最后一幕景象,紧接着便被队伍中的一把手枪击中,在这种仓促的谋杀中,伊藤博文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然而,刺杀者却并不畏惧接下来的盘查,因为他本就没打算要逃走!只见他在仓皇逃窜的人群中逆流向前,分开了混乱的人群,冲向了前来追捕的宪兵队,振臂高呼韩国万岁后,宪兵队将这个年轻人带走,人群中连他的姓名都不知道,但这一幕注定让他们印象深刻。

这次事件的两个人中,伊藤博文的事迹属实不算多么光鲜,在执政期间他用并不光彩的手段,强行宣布自己统治手段,并且让朝鲜这个国家的外交都尽入他手,整个朝鲜几乎成了他的一言堂,比较除了外交,在军事上但凡有任何风吹草动也被要求知会于他,这样下来,伊藤博文难免有些盛气凌人,朝鲜政府上下早就积怨深重,苦伊藤博文久矣,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彼时的朝鲜根本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前文提到的那个年轻人,在那样的背景下,足以称得上是朝鲜的英雄了,他作为朝鲜人,早早就受到了先进的思想教育,出生贵族的他,无论是先决条件还是行为动机都有充分的手段,毕竟在那个时代,朝鲜民众苦不堪言,乱世不乏有治世之士,为了改变那个腐朽的政权,敢于让朝鲜换上一片天,他们中做出了许多牺牲,毕竟那个时代,清朝政府还有能力干涉朝鲜,因此他们的行动大多以失败告终,而之前的那个叫做安重根的刺客,在他年幼的时候就随着父亲开始了避难生活,在他父亲的英雄下,安重根自然也不会是一个相信朝鲜政府,服从日本领导的羔羊,而是从小就立志开始要拯救朝鲜。

在日俄战争的背景下,朝鲜成为两方交战的关注点,这个时候的安重根开始创办学校,模仿当时的中国,在朝鲜一度掀起了教学之风,然而,时间不等人,如果再有百年的历史,朝鲜兴许可以能够有翻盘的机会,但是没有机会了,日本已经取得胜利,单方面进入了朝鲜并宣布接管朝鲜政府,这下可让朝鲜人民手足无措,此时的朝鲜正在百废待兴,各地都在兴办学堂,这样的朝鲜可不是伊藤博文乐于看到的,这样的朝鲜似乎让他看到了明治维新的日本,这怎么得了,于是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手段,要将这个发展中的朝鲜扼杀在摇篮之中,毕竟一个愚昧的政府才便于掌控,一个愚昧的民族才能够心甘情愿被统治。

但这些视朝鲜民众为待宰羔羊的举动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于是一场由安重根作为首领,各义士作为军队的起义军,对伊藤博文及其下属日本人发起了一场注定会失败的轰轰烈烈的战役,虽然人数不多,但足可明智,但这也让安重根明白了一点,凭借现在的残兵败将是不可能完成朝鲜的逆袭的,于是他想到了刺杀,想要将带给这个国家灾难的罪魁祸首杀死,就算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于是便有了之前说到的那一幕。

在1909年,伊藤博文终于要回国了,但与此同时,朝鲜将正式成为日本的领土,这对安重根来讲是不可能接受的事情,同时他也知道,这将是他最后的机会,因为伊藤博文在回到日本之前将会在站台上露面,这场刺杀于是就发生了,在哈尔滨站台,安重根完成了对伊藤博文的刺杀,在他看来,带走这个恶魔或许能够带给祖国希望吧,而在刺杀结束后,安重根为何不连累其他人,并未逃走,始终坚持此举是自己一人所为,并且在此后的审判中,安重根痛斥了伊藤博文的罪行。

1910年3月26日,安重根受绞刑就义,孙中山、袁世凯等人表达了对安重根的崇高敬意,纷纷题词,后其事迹被编成戏剧,广为流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uxDG3gB9wjdwRpv39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