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 攀登金刚台

2019-12-13     缘在信阳

决定攀登金刚台,是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清晨,金刚台用雄壮的肩膀为商城县人民托举起东方的太阳,灿烂的晨光在东方红、鲇鱼山水库的碧水中荡漾,像是一曲激昂的舞,也像是一首欢快的歌。站在晨光里,看镀着金光的金刚台,是那般巍峨,那般神圣。如果在雪域高原,它一定会像唐古拉山、冈仁波齐一样成为英雄的化身。但在中原,它却以雄壮的身姿成了英雄的象征,像天地间的脊梁一样昭示着大别山的精神。



此时,我想起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去登山,他回答说:“因为山就在那里。”是的,山就在那里。在每个大别山儿女的血液里,“登山望天阔,俯首看云霄”的豪情就在那里。


金刚台,处于大别山脉腹地,主峰海拔1584米,是大别山在河南境内的最高峰。此地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境内群峰耸峙,向来都有“鸡鸣听三省”的说法。在商城县,金刚台被苏仙石、金刚台、伏山三乡环绕。金刚台主峰山势险峻、云雾缭绕、上揽霄汉,金刚台的峡谷幽深静谧、瀑布飞云、松涛生凉,金刚台的深处古刹明塔、晨钟暮鼓、风华掩映。万人岩、爬石岩、老鹰岩、豹子岩,金刚台的每一块石头都是鲜活生动的;女人洞、朝阳洞、水帘洞、仙人桥,金刚台的每一片水都是飘逸灵动的;石人观海、雄狮回头,金刚台的每一处景致都是迤逦雄阔的。


在金刚台的山脚下,秋天的阳光里,你能看到如火的红叶、苍劲的古树、摇曳的芦苇,一片片不知被多少代人耕种过的田地,一条条不知被多少代人走过的路,一间间不知被多少代人住过的房屋,以及那一座座不知被多少代人仰望过的山峰。这片安静而肥沃的土地,承载过多少代人的生命与梦想。


太古时代,这片土地曾是海洋,洋底有火山活动,亿万年前,板块碰撞,大地抬升。从此,这片土地日渐繁华,植被开始蔓延,动物开始衍生,那远古的温度再也没有冷却过。不知从何时起,第一次人类的脚步在这块土地上迈过,第一次金戈铁马在这块土地上掠过,第一次人类思想智慧的火花在这块土地上闪过。



这片土地,有着属于自己神秘的传说。传说中,金刚台是秦始皇为扫清修建长城的障碍,上谒玉皇大帝,请来八大金刚,将猫头山抬往中原东南的一片内海,所以后人将此山命名为“金刚抬”,后演化为“金刚台”。封顶的巨石,形似猫耳,人们叫它“猫耳石”。也有记载说当年鉴真东渡,路过光州,途涉此山,只见山间奇云回旋,雾霭升腾,于是登至山顶打坐歇息,忽然看见云海缥缈、群山叠翠,于是写诗赞赏:“踏雪东瀛海,此显莲花台。金刚实为柱,涧流分江淮。”我想,在《淮南子》、在《山海经》、在楚地的故事、在吴越的歌谣中,也一定有着关于这片土地美丽的神话。


这片土地,有着属于自己的厚重的历史。在商朝时,它是商王分封给诸侯的封邑;在周朝,它隶属于当时800诸侯之一的黄国;春秋时,商城为吴楚之地,境内置有雩娄邑,这也是商城被称为古雩娄的由来。之后,在历次朝代的变更中,商城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位置。隋唐五代,它被称作殷城,直到宋代,它有了自己的名字:商城。它经历着每一个朝代的劫难,目睹着每一个朝代的兴衰,也用自身的生生不息,创造着自己的历史。


这片土地,有着属于自己的抗争的传奇。金刚台在历史上就是重要关隘,无数英雄在此演绎着无数的传奇故事。唐末农民大起义,江淮上下都是重要战场,其间,王仙芝攻占广州,乡民从者甚众;宋元之际,民族矛盾十分激烈,绍兴二年张昂招募义军,据金刚台凭险筑寨,盘马弯弓,坚持抗击金兵20余年;绍兴七年,岳飞受命节制广州,其部将牛皋率军转战大别山区,境内民众奋起协同作战,大破金齐联军;嘉熙元年,光州治所移至金刚台,乡民奋起筑石城,抗击蒙军;民国3年,白郎军入境,乡民群起响应,破县城、杀知县、焚县署,开仓济民,万众欢腾。


历史的烟云早已化作如今的雾霭,所有的史志都只用短短几行文字去记载血雨腥风的岁月。这片土地,是曾经抓起一把泥土,就能捏出鲜血的地方,这片土地,也有它曾经的贫穷,曾经的灾难,那曾经被轻声吟唱在山间的民歌小调,还在历史的深处回响:

穷人真是苦,衣破无布补,忍饥受饿说不出,农友们,瘦得皮包骨;

禀告二爹娘,去把扁担扛,东奔西跑走慌忙,娘啊,只为度时光;

老娘床上哼,我儿你是听,油盐柴米断干净,儿啊,早去早回程;

出门做小贩,到处军阀占,遇兵遇匪都完蛋,农友们,白流一身汗

……


沿着金刚台的峡谷往上攀登,一路上巨石嶙峋、溪水淙淙。马尾松、红豆杉、泡桐、银杏、翠柏,各种树木,随势而生。野菊花、兰草叶、桔梗、杜鹃、桂花树,各种花草,任意点缀。长尾雉、啄木鸟、白鹭、刺猬、娃娃鱼,各种动物,时隐时现。



一路坎坷崎岖,好峰随处改,千山高复低。这是登山的路,也是一条曾经的红色之路。无数商城儿女,在这片土地上开辟根据地、反“鄂豫会剿”、组织矿工武装暴动、支援六霍起义、建立县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坚持游击战争……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发生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故事,沉淀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沉淀在人们沸腾的热血里,在人们的讲述过程中,在人民的内心生长,就像是柏树、松树、杉树在土地上生长一样。



坐在红军棚下,巨石在树荫里沁着阴凉的气息,曾经,定有人于此处坐石谈玄、听泉濯暑。现在,只能听到鸟儿在山间偶尔彼此呼应一声,旁边的泉水潺潺流动,泠泠的流水声像是一首童瑶,一首悲凉的童瑶,带着一个孩子温柔的梦,近一个世纪来,一直唱响在金刚台的山水之间。1934年,大别山的女儿——金刚台妇女排,她们千方百计地救护红25军留下的伤员,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张敏是其中的一员,当时她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一次,敌人对大山进行清剿时,孩子因饥饿大哭起来,这哭声随时都会暴露十几个战友的藏身之地,张敏来不及多想,将孩子紧紧抱在自己怀中,用胸脯堵住了孩子的哭声,也堵住了孩子的呼吸……敌人走远了,战友安全了,而孩子,也去了另一个世界,只留下哀嚎的母亲,和潺潺的溪水,童瑶般的溪水声,流淌了近一个世纪,诉说着这段哀伤而悲壮的故事。


继续往上攀登,放目南方,群山之中有一座直冲云霄的山峰,山峰下是一个美丽的乡村——伏山,渣子河蜿蜒着绕乡村而去。这是一座宁静的山村,这也是一座诞生过英雄儿女的乡村,他们汲取了大别山的精神,危难时刻,振臂一呼,风云为之变色。赵崇德,正是这个山村的儿子,他在金刚台下成长,在巍峨的大别山下养成了充斥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1937年10月29日晚,赵崇德率领第3营,直扑阳明堡日军飞机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击毁停机坪敌机二十四架。赵崇德在掩护部队撤退时,壮烈牺牲。赵崇德虽然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在故乡人民的心中又树立起了一座高峰。


再往上走,在更高处,我们依稀看见了养育了英雄烈士周维炯、杜少亭、詹谷堂等的小山村,依稀看见了开展土地革命、进行反“围剿”斗争、保卫苏区的的革命志士为之奋斗的乡镇,依稀看见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七十年间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8万优秀商城儿女的家乡。吉鸿昌说:“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商城的人们也在用自己的血性、自己的行动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南溪起义领导人詹谷堂曾在火神庙大门两侧写了副对联:赤帝本威灵,应教普天赤化;红军初暴动,试看遍地红花。


如今,已是红花遍地。在春天,漫山的映山红,在秋天,斑斓的红叶,一定都染有曾经英灵的鲜血。但它们却不再冰冷,而是如火焰一般,燃烧在广袤的大地上。

秋日阳光正暖时,登上山顶。极目远望,山峦叠嶂,绵延起伏,层林斑斓,苍茫阔远,群鹤翩跹,直增画意,秋风正劲,反添豪情。在山下一直让人仰望着的猫儿石就矗立在眼前,几棵遒劲的松树在断崖上一展雄迈身姿。而在山下,几座水库像是明珠在群山间散发湛蓝的光芒,璀璨夺目。远处的县城,仿佛神话中的城堡,隐现在大山的怀抱。


古人写登山,大多很轻松,所谓“信步上鸟道”、所谓“一笑登山依杖行”、所谓“远上寒山石径斜”,都不过是把登山当做了消遣,即使登上山顶,也不过是抒发“遍插茱萸少一人”、“吾将此地巢云松”的相思或隐逸之趣。至于“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已是相当独到的广阔胸怀了。



登山,在新的时代,会有新的内涵,它有时会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宣誓。当年中国登山队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上山顶,竖起中国国旗,向世界之人宣示了中国的主权、中国的高度。而如今,当人们从水泥之地、钢筋之林脱身出来,登上山顶,放眼四野,“戴云山顶白云齐,登顶方知世界低”,感受到的更是一种精神的超脱;回顾过往,“勒名石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体会到的更是一种历史的沧桑与浩瀚,站在山顶,仿佛还能看见商城人民为自由而斗争的烽烟。


九十年前,商城南部发生大规模的民团和农民暴动,这就是被称作鄂豫皖边区三大起义的商城起义。在立夏节之夜,英勇的商城人民同时行动,一举消灭了当时三股反动力量。起义后不久,商城县有了自己的红军,自己的根据地,在大别山革命史甚至中国革命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星星之火,在大别山区燃成燎原之势。这次起义的意义,正如商城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王志昌老师所总结的:“‘杜鹃五更犹啼血,不信春风换不回。’在革命战争年代,商城起义不仅积累了宝贵的革命斗争经验,同时也诠释了内涵深刻的大别山精神。”


七十年前,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晋冀鲁豫野战军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山顶,像一把利刃插进国民党军队的战略纵深,胜利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空前壮举。红旗在万山中招展,呐喊声响彻寰宇,这是大别山的怒吼,这是沉睡千百年的历史之花的绽放。时经半个多世纪,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当时商城人民看到刘邓大军的喜悦之情,正如一首商城民歌所唱:


刘邓大军似哎天神(哎呦)

无影无踪就(哎)来临(哎呦)

斗地主分田地(呀)

组织工农闹翻身

家家户户喜盈盈

家家户户喜盈盈(哪)



此刻,我仿佛又看见亿万年前金刚台从海底升起,它像是一顶天立地的勇士,抖落身上的海水,然后一站亿年,在天地间以威猛的形象昭示着天地万物的精神: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登高,看着眼前的千叠苍山、万重古木,自会让人顿觉心胸浩荡、思接千古,感受宇宙的原始气息与乾坤的神奇力量:板块与板块碰撞,巍峨的大别山带着愤怒的力量隆起;历史与现实碰撞,人民的热血与气骨在史书上隆起;现实与未来碰撞,大别山的精神在中国梦的蓝图上隆起。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庭内,心为天下劳”。曾经的金戈铁马不再,曾经的血雨腥风不再,曾经的风云动荡已变成如今的海晏河清,曾经的战斗者已变成如今的建设者。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如今的商城县,已是公路、铁路纵横,已是高楼、大厦林立。建设乡村,村庄是美丽的;脱贫攻坚,人民是富裕的。天蓝云白、水绿山青,商城县多次被评为全国宜居城市;民风淳朴、文艺繁荣,文化已成为商城县的一张名片。


泰戈尔有句诗:天空中没有鸟儿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站在山顶看天空,万里无云,一片湛蓝,没有了鸟儿的痕迹、没有了呐喊的声音、没有了硝烟的气息,但我知道,你们都来过,而且,你们从未离开过。你们安息在山谷田野里、你们沉睡在烈士陵园中,你们的鲜血洒尽,但你们的精神却像大别山一样巍峨高耸。


2012年11月7日,“大别山精神”研发组发布新闻,将“大别山精神”概括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先锋”。靠着这样的大别山精神,大别山区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诞生了多支红军队伍和大别山游击队,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传奇;靠着这样的大别山精神,在对新中国的建设中,一代代大别山儿女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让家、让国更加富裕、更加强大;靠着这样的大别山精神,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一定能让它在新时代彰显其与时俱进的价值,成为大别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竭动力,成为我们仰望星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金刚台的儿女用生命守护着大山,大山也以自己的营养滋养着一代代金刚台的儿女;中原的子孙用壮志增加着大别山的高度,大别山也以自己的雄姿彰显着华夏儿女的精神。“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未来,还有太多的大山等待着我们攀登,但山高人为峰,每一座高山的山顶,定当插上不屈现实、不懈奋斗的中国人民胜利的旗帜。

下得山来,已是黄昏,圆月在山顶悄然升起,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气。一首《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曲调在暮色中暖暖地、轻轻地飘来: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哪红旗帜竖呀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

光辉灿烂现出新世界

……

作者陈功龙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oBw_m4BMH2_cNUgA9Xy.html





















鸣沙山下的梦

20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