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商城县传奇石鼓山

2020-04-03     缘在信阳

石鼓山风景区位于商城县吴河乡高畈村境内,距县城26公里,距汤泉池风景区5公里。山上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有的像人物,有的像动物,形象逼真;石间森林茂密,奇花异草众多,大大小小景点50余处,最引人注目的有30余处。其中尤以大小石鼓,金龟石,落凤石,知音石,心心相印石,将军石和情人洞,万福(蝙蝠)洞,观音洞,红军洞,一线天,仙人小院等奇异景点让人叹为观止。有人说,石鼓山是古色的,她有着流传千年,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有人说,石鼓山又是红色的,当年,红25军,红军妇女排、便衣队以及刘邓大军都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还有人说,石鼓山是彩色的,这里是王母娘娘的侍女凤凰下凡人间追寻爱情的乐园。到这里可以领略神话传说的神秘,可以追寻革命战争的感人事迹,可以体验一下五彩的爱情故事,还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绝妙。




商城县祖辈们常讲的传说之一,就是余少保举义反元的故事:“石鸡叫,石狗咬,石船下水顺河跑”,“石鼓响,顺帝亡,石鼓不响,再拆锦囊”说的是元朝末期,余少保因不满元朝腐败统治,决定举义。余少保举义之时,得到一位仙人指点,给了它一封锦囊,承诺给他十万精兵助阵,灭元兴汉。八月十五日的晚上,余少保沐浴净身,待子时鸡鸣时,对正北方射出三支利箭,即可大功告成。但因其妻心窄,唯恐丈夫登基另选后妃,不到时辰就溜至后院学公鸡叫,余少保忽听鸡叫,忙中未分真假,张弓朝正北方向连射三箭,因时辰未到,元顺帝未临早朝,三支箭都射在龙椅背上了。顺帝临朝,发现龙椅三支箭上刻有“余少保”三字,即派大兵围剿。石鼓不响,余少保知大事不好,忙拆开锦囊,只见上面写四句真言:“插旗尖上取神书,平顶铺下拔宝剑,唤出石人撑石船,金竹园里把兵搬。”他立即跑到插旗尖取神书,哪知神书悬在半空,难以到手。再到平顶铺下去拔剑,出鞘若许后再也抽不动了。余少保又急忙赶到石船,希望石人来撑船,哪知石人在山坡上刚刚出土还没拔出腿来,他只好自己跳到水中去推石船,石船只动了一点,就再也不动了。余少保又急忙赶到金竹园去搬兵,进园后不见动静,打开竹子一看,藏在竹节里的神兵胳膊腿长了,可鼻子没孔眼睛还没睁开呢!后来义军寡不敌众,终于失败了。但石船、石鸡、石人、石鼓至今仍在,分布在鲇鱼山水库两岸的山丛之中,有兴趣的话可到石船去推推,看它还动不动,或者还可尝试一下用多大鼓锤,多大的力气才能擂响石鼓。



传说之二,便是张果老得道成仙的故事,相传,张果老升天的“毕业考试”就在石鼓山女人街。所谓的女人街,就是傍山临崖的一条百米山道。传说张果老修炼成功后,即将登天,吕洞宾怕张果老再犯“好色”的老毛病,在石鼓山女人街对张果老进行最后的考核,张果老登上石鼓山,必经女人街,两个树精化成美女,站在路旁,以千姿媚态来勾引张果老,也不知张果老是真正修炼到家了,还是劳累过度,此时,他倒骑毛驴,眼也没睁,傍若无人地顺利通过女人街,从大石鼓上升天而去。至今,女人街的悬崖还有当年树妖化成的两棵迎客松,伸出长臂,在微风中,向游人招手致意。在大石鼓上,可见石上的蚀洞,据说那是张果老和毛驴当年留下的足迹。




石鼓山因有大小石鼓而得名。从东入山口经步道上山,先见小石鼓,这小石鼓,从远处看去和信阳鸡公山有些相似,而大石鼓像倒置的大蘑菇,又像一朵盛开的莲花,上面半躺着一个道人,大石鼓的正面有一个70公分的洞,由山民把三皇(遂人,伏羲,神农)这三尊菩萨放在里面,下面有祭台,据说常年有香客来烧纸还愿,每许必灵,又为“三皇殿”。






迷魂谷。石鼓山的山洞很多,它们不是地下的溶洞,是造山运动使部分巨石滚动落在山沟里,推挤在一起加上雨水的冲刷,才形成大小不一、相互连结的山洞。山上最小的洞,在巨石缝中仅供一人勉强钻进,而有的又很大,足有三间屋见方。从巨石缝中行走,偶尔可见青天,可谓别有洞天。大红门下面的山沟里的洞连洞,石连石,人们称之为迷魂谷。





万福洞又称蝙蝠洞,石鼓山上的山洞很多,红军闹革命时,这里的洞群是他们聚会,疗伤,休息的好地方,抗日时,山民进山避乱,千把人藏在上面,不会露天,都会在洞内住得下,山洞最大的要数蝙蝠洞,足有三间房大,里面有上万只蝙蝠,因此得名。最长的要数情侣洞,因洞有两个洞口,而进洞又汇合在一起而得名。情侣洞很长,有几百米,可从山下钻进,到半山腰钻出。





金龟石,除了大小石鼓外,金龟石也很有名,金龟石是一块巨石,天然生成,龟头向南眺望远方,背上的八卦纹清晰可见。试刀石、半间房、骆驼石、仙人小院子、花石头,也各具特色,很值得欣赏。









大红门,从大石鼓往西南方向下去五十米,然后往南拐去百米,就到了大红门。大红门是天然生成的石壁,形状像拱形的大门。它长约80米,高约10米。石壁在长年雨水冲刷下,长了很多暗红色苔藓,故而起名为大红门,而在石壁的缝隙中,长有古藤,那粗壮的根部形似佛手。而伸出去的蔓枝,爬向石壁的高处,真让人赞叹绿色古藤的顽强生命力。在石壁下面发现了一个用天然石块制作的地碓,地碓是用来加工稻谷的工具,当年红军就用过它,这同时说明在很久以前,这儿就有人生活过。


山下不远处,便是汤泉池风景区,当年红25军撤离根据地金岗台时,下山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场战斗就发生在这里,此战共消灭了国民党据守在汤泉池守兵两个营,取得了首战告捷,军史上称为汤泉池战斗,它是红25军长征的序曲。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由于水土不服,很多北方的战士身患疥疮等皮肤病,严重影响战斗力,刘邓首长听说汤泉池能治疗皮肤病,便下令攻占汤泉池,为战士们疗伤治病。果然,部队在攻克汤泉池后,参战官兵经过神泉的疗养,疗效非常好,伤病员大多康复,而后,刘邓大军战斗力倍增,很快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那年,刘邓首长就在石鼓山下的村庄小麦畈过的大年。后来,刘邓首长转出大别山后,令段君毅率部坚守在石鼓山和九曲河一带,坚持长期战斗,段君毅所部最后解放了商城县,建立了革命政府,并且为解放军百万大军南渡长江提供了坚强后勤保障,直到全国解放。


石鼓山还有一段浪漫而完美的爱情传说。相传在上古时期,王母娘娘的侍女凤凰,因向往人间有情有爱的日子,背着王母,悄悄地下凡人间,当她飞过石鼓山时,被一曲美妙的音乐吸引了过去,她向下一看,见一位翩翩少年,站在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上在吹箫,神情十分投入和专注,周围的石头和树枝上,站满了听箫声的百鸟,这一看不要紧,凤凰像被电流击中一样,再也飞不动了,便落在最大的一块石头上想休息一下,当她落到这块石头上时,忽然变成了一个美貌少女。

那吹箫的少年,便是石鼓山下刘员外的公子,该公子生得眉清目秀,又精通天文地理,学到了满腹才华,因厌恶世道昏暗,不取仕途, 成天迷恋山水,与百鸟为伴,他特别擅长吹萧,因为吹得一手好曲,常常是箫声刚刚响起,山上的百鸟便齐聚周围,当起了忠实粉丝,时间久了,鸟儿听得懂他的曲子,他也识得了鸟音,往往是他先来吹一曲长萧,百鸟便来和鸣一曲大合唱,少年对这样的日子流连忘返,干脆在山上的知音石边住了下来。

话说这日,凤凰落在那块落凤石后,百鸟便翩翩向她飞来,像迎接自己的王后一样,围着她又是起舞又是唱歌,这刘公子便停下了吹萧,向凤凰抬眼一看,这不看不打紧,一看便被凤凰的美丽吸引,眼球再也挪不开了,想那刘公子也是见过世面,识人无数的主儿,但何曾见过这般美若天仙的姑娘!也是天数注定,凤凰也被英俊多才的刘公子深深打动,在百鸟的簇拥下,和刘公子上演了一曲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后来他们住进了知音石傍边的情人洞,还生了一个小凤姐,不信的话,客官可以上山看看,那凤凰下的蛋还在落风石上,落凤石旁边的两块心心相印石也可以作证,他们住过的情人洞还在呢。













图 文:刘加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seSUHEBiuFnsJQV7Gf1.html





















鸣沙山下的梦

20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