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罗斯空天军终于传来了新装备列装的好消息,即采购至少76架苏34战机的合同即将落实,军工联合体已经着手进行新机的生产了。
虽然对俄军来说,能够在2027年前得到这76架苏34战机,同时使得这款战机的保有量达到200架以上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但对于俄空天军整体而言,实际是危机四伏的。
最直接的危机就是隐身战机的扩散所带来的。
目前全世界正式进入军队作战序列并且形成战斗力的隐身战机仅有3款,分别是美国的F22、F35战机和中国的歼20战机。
对俄罗斯来说,其在远东方向要直面美军、韩军和日本航空自卫队,美军装备有F22战斗机,而后两者也已经接装了F35战斗机,并且正在形成战斗力中。
而在欧洲方向,挪威、英国、荷兰、丹麦等国也接装了F35并开始形成战斗力,在欧洲方向同样有驻欧美军的F35战机存在。
在黑海、地中海方向,原本土耳其也是要列装F35战机的,但由于土耳其“反水”,可能相当长时间内是拿不到F35的。使得美国在“围堵”俄罗斯的包围圈中缺失了这一环。但俄罗斯从黑海前出至地中海、叙利亚方向时,又会受到意大利的F35战机及美军在中东部署的隐身战机的压制。
原先美军只有F22的时候,因为F22的部署及出勤率因素,俄罗斯空防压力还没有特别大。但随着F35的扩散,其压力是真的大。
讲道理,俄军现役最先进的苏35战机,它本身再强也是常规战机,在同等条件下,常规战机本身就很难是隐身战机的对手,这都是在美国、中国空军中验证过的。
以美军来说,深度改进的三代半战机性能不亚于俄罗斯的苏35,但在模拟空战中只能“侥幸”击落隐身机,这是比较可怕的。
俄罗斯虽然一直在宣传苏35可以压制隐身机,但真实的空战不是在叙利亚上空的“肌肉秀”,真指望苏35能压制隐身机,俄罗斯自己也不信。
所以我们看到近年来,俄罗斯宣传S400或者S500导弹的时候,都称其可以对抗隐身目标。这些先进的防空导弹或许有一定的反隐身战机的能力,但以地制空本就是无奈之举,它可以锦上添花,却不能扛梁立柱。
大家可能会说,俄罗斯也有隐身战机啊!为什么会这么无奈呢?
俄罗斯是有隐身战机,而且今年首批量产型就进入空天军服役。
但大家应该明白,苏57战机的性能是不尽如人意的。而且量产型苏57战机的第一架本该在2019年12月就交付的,但就在交付前就坠毁了。
大家都明白,首架量产型战机该是多么重要,但还没交付,就坠毁了。用一句中国古话说这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用民间俗语来说这叫开门不利。
苏57行不行,其实我们不用去分析数据都能判断出来。
这款战机原型机首飞比中国的歼20还早,但在试飞过程中公开的事故就有多起,而且最关键的是俄罗斯空天军的态度——其最初仅同意接收2架苏57,后来则将数量提升到15架,这点战机仅够编训练手册的,根本就不是作战的规模。
俄军在面临巨大空防压力的同时,对于本国隐身战机的需求难道就这么低吗?
显然不是需求的问题,而是苏57的性能难以满足俄军需求的问题。一直到了普京亲自介入,苏57的量产订单才提升到了76架,这才具备了点实际意义。
但普京一句话能解决苏57的性能问题吗?其实并不能。
不过普京的战略眼光还是国防部的将军们所不能比的,就苏57战机来说,其虽然性能不尽如人意,可俄罗斯还有别的选择吗?另起炉灶再搞一款隐身机?想想都是不可能的。
俄军未来又不可能不是用隐身机作战,其只能是在苏57基础上改进而成,但这个时间或许会很长。
这么长的时间中,俄罗斯的空中力量与美欧空军会拉得越来越大,这是显而易见的。
而苏57战机若有一定数量服役,至少比没有隐身机强,在不发生热战的情况下,多少也算是有模有样吧!
俄军较大批量列装苏57其实也是给俄罗斯军工联合体一个机会,有些战机没有订单是没前途的,不飞也是发现不了问题的,这是就俄军自身的情况来说的。
同时,普京拍板苏57订单多了几倍还有另外的考量。
即通过自身装备这款战机加强国际上潜在买家的信心,通过引入国际买家来降低苏57的研制成本,比如土耳其就是这样一个潜在买家。如果土耳其采购苏57了,这对俄罗斯而言,还是一个战略砝码,而在土耳其之外,还有印度这个冤大头在等着。
所以,俄罗斯采购苏57战机其实葫芦里还卖着这个药。
凭借俄罗斯的航空实力,只要有时间和金钱,问题终究能得到解决,76架苏57的订单一方面就是争取时间,同时也尽可能引入新的资金源。
而俄罗斯在这段时间内真正的空防必然要靠新的S500导弹和苏35为首的常规战机来撑着了,好在这些年俄罗斯新装备更新频率还可以,现代化防空导弹数量可以,苏35、苏30SM战机基本成为了主力,而苏34也替代了不少苏24之类的老机,基本完成了对苏联时期老旧战机的换代。
但饶是如此,其实美欧空军对俄军的底子也是有大体认识的,近些年不断以战机抵近骚扰俄罗斯,实际上也是在试探俄军的底线。
俄军虽然在应对抵近骚扰时的反制比较给力,但自身的劣势自己清楚,恐怕被技术压制的日子要撑很长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