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文老师
邻居家有个儿子叫哈雷,今年两岁半了,前段时间我带我儿子去他家玩,突然哈雷想吃妈妈买的饼干了,可妈妈说饼干太甜了,而且你今天已经吃过了,不能再吃了。
哈雷还是一直和妈妈要的吃饼干,妈妈坚持不给,哈雷就哭了,这时爸爸从卧室走出来了,爸爸说一个饼干而已,他要吃你就给他好了。哈雷妈妈却说孩子不能惯,不能他一哭你就给吃的。后来哈雷不哭了,他妈妈却把饼干拿给他了,并告诉他男孩子要坚强,你要是哭的话我就不给你,你要是不哭我就给你。
其实,哈雷妈妈这样做就是奉行了一种叫哭声免疫法的教育方法,要知道这种“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声训练法可是害苦了很多孩子。
马伊琍对哭声免疫法的体验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马伊琍曾经对哭声免疫法发表过自己的意见,她说自己的大女儿小时候特别依赖妈妈,总想和妈妈一起睡,可妈妈为了培养她的独立性总让她独自睡小床,即使孩子哭闹也不会妥协。而后来,马伊琍在有了第二个女儿后她开始深刻反思自己曾经施行过的哭声免疫法,在面对二女儿时,孩子哭了她就会抱,饿了就会喂,她反问自己“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到底在急什么?”
现在,仍然有很多妈妈盲目奉行哭声免疫法,那它到底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1.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人作为一种情感动物,从出生时起就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他们渴望母亲的怀抱,渴望父母的关爱,可婴儿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只能靠哭来传达自己的需求。很多时候,父母在孩子哭时拒绝拥抱其实是拒绝给孩子关爱,拒绝给孩子安全感,这种以牺牲孩子自我需求为代价,来强制换取孩子成熟独立的行为是非常愚蠢的。
事实上,马伊琍发现大女儿虽然很早就学会了独自睡觉,但却在后期却反复出现睡觉不踏实、哭着求抱抱等现象,那就是因为孩子前期安全感不足。
2.不利于亲子情感的建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父母的希望,但有的父母太急于求成了,他们渴望孩子尽早独立、尽早成熟,可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他是要一步一步去变得独立的,拔苗助长只会害了孩子。
之前我听朋友说,人家外国的孩子从出生时起就自己独立睡觉了,而我想说的是,婴儿时期亲密的亲子关系才是对孩子成长最有利的。对婴儿来说,他出生后的所见所闻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对他来说妈妈的体温、声音才是熟悉的,这也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妈妈的怀抱、关爱就是亲子情感建立的基础。
3.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
哭声免疫法的创始人是一位名叫约翰华生的美国心理学家,他之所以会提倡这样冷漠的育儿方式,和他悲惨的童年也是有关系的,而他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他的大儿子雷纳一生多次企图自杀,并于三十多岁自杀身亡;他的女儿玛丽也曾多次尝试自杀,并长期伴随情绪消极易怒、酗酒等问题。
约翰华生本人也因提倡了哭声免疫法而被评为美国人最讨厌的人之一。那些被哭声免疫法教育的孩子,因长期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家庭情感冷漠,非但没有变得独立坚强,反而敏感、脆弱,轻则有睡眠障碍,重则人格分裂,实在害人不浅。
4.不利于孩子的睡眠
要知道,对于孩子而言,睡眠是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对其身体发育、心理健康、精神状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期在哭泣中睡着,或者睡眠中哭泣,就会引起精神状态差,难以入眠或睡眠质量差,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睡眠障碍,孩子一生的幸福被毁。
对孩子而言,他们渴望的也是应该被给予的就是父母的关爱、拥抱,这才是正确的育儿方式。
今日话题:你们能接受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方法吗?欢迎评论和其他网友互动。
我是幼教咖,幼儿园园长、早教师,传播更好育儿干货。欢迎关注,您的点赞、转发,是对们我最好的认可。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