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正在蔓延,看似孝顺父母,实则老人苦不堪言

2020-10-09     幼教咖

原标题:“新型啃老”正在蔓延,看似孝顺父母,实则老人苦不堪言

王老太和老伴最近过得不是很舒心,总觉得一股火压在心口疏解不出来,但是又苦于无人倾诉,说多了还觉得是打自己的脸,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王老太有一个儿子,前几年,儿子结婚后就与儿媳单过,王老太是个很有界限感的开明老人,所以平时也不怎么掺和小俩口的生活。

自从孙子出生后,王老太心里高兴,只要儿子儿媳需要,不管是出钱还是出力,王老太都心甘情愿。

而小俩口这面,没有孩子的时候两个人都上班,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可是孩子出生后就不同了,方方面面都要花钱。

尤其是孩子开始上学后,各种补习班的费用就不少。最后两个人干脆想了个办法,让王老太住过去帮忙减轻压力。

王老太一听是接自己过去养老,虽然跟老伴有点不舍得老家的生活环境,但是也高兴子女有孝心,所以跟邻居们炫耀了一番也就去了。

没想到去了才知道,自己并不是来养老的,而是给看孩子,当保姆的,甚至还要把自己的养老金贴补到孙子的补课费用上。

最让人寒心的是,老俩口付出这么多一点没有换来子女的感恩,反而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抱怨老人做的不好。

王老太想要跟老伴不操这份闲心,干脆回老家得了,但是又舍不得孙子,再说儿子的压力那么大,自己做父母的也不忍心看着不管。

其实,像王老太遭遇的这种现象,就是最近新兴起的“新型啃老”,这种现象正在你我身边蔓延,表面上看似孝顺父母,实际上却是子女成年了依然不能独立,让老人苦不堪言。

为什么会出现“新型啃老”?

提到“啃老”,我们就会想到“巨婴”,很多年轻人步入社会了,却依然不能经济独立,更别提孝敬父母。

这些人习惯了向父母索取,对于父母的付出习以为常,丝毫没有感恩之心。如果这种情况延续到子女做了父母,那么“啃老”势必也会延续下去。

为人父母,本该懂得做父母的不易和辛苦,身上也多了一份责任感,但是总有些人,还是习惯性地向父母求助。

不是把孩子扔给老人照顾,自己做甩手掌柜,就是借着“孝顺父母”的名义,让父母继续为自己的小家庭经济付出和体力付出。

归根结底,之所以有“新型啃老”的现象,还是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导致,让子女没有从心理上真正地成长起来。

想要避免自己的孩子“啃老”,家长都要注意哪些?

1.切忌过分溺爱孩子

很多家长其实心里也明白不能溺爱孩子,但是真的做起来,就难免把握不好尺度和分寸。

尤其是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帮忙带娃,更容易出现溺爱孩子的现象。

被溺爱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变得很自私,既不懂得为别人付出,而且还会觉得别人对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这样的孩子成年后对父母也没有感恩之心,反而会习惯性地向父母索取,变成“啃老族”。

2.锻炼孩子的自立性

一些家长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习惯了对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却忽略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也应该及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想要在这个社会上靠自己的能力生存得很好,就要具备独立性,否则习惯了事事都依赖父母,即使成年了也不能完成成长的蜕变。

所以家长应该学会在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让孩子尝试自己去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3.教会孩子具有责任感

做父母的在晚年会收获什么样的子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如何教育子女,因为教育就如同修剪树木的剪刀,想要收获参天大树,自然少不了一把好剪刀。

家长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教会孩子具有责任感,让孩子懂得担当,这样孩子才会明白孝敬父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4.家长以身作则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想要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父母首先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孝顺老人,是一个家庭的良好家风,只有一代一代正确地传承,才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孝顺子女。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是爱也要讲究方式,不要让错误的爱最终害了孩子,那样才是真的得不偿失。

我是幼儿园园长、早教师,传播更好育儿干货。欢迎关注,您的点赞、转发,是对我们最好的认可。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由于是自己码字,如果错别字请见谅。本账号已开通维权,欢迎个人转载,但不允许抄袭文章,如有必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Fp-DnUBLq-Ct6CZOj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