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消费口味偏重,虾壳清洗成本高
“每天晚上的龙虾壳都被倒掉了,非常可惜。”连日来,宝应市民梁先生路过当地的“龙虾一条街”,发现龙虾壳已无人回收。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单是宝应“龙虾一条街”,市区、江都区多个龙虾消费集中区,也早已无人回收龙虾壳,以一年消费六七千吨龙虾计算,近2000吨龙虾壳无奈被弃。
反映
街上龙虾壳无人回收
4月下旬,又到了龙虾消费旺季。梁先生称,阳光锦城附近聚集了好多家龙虾馆,也成了“龙虾一条街”,每天消费掉不少龙虾。
“龙虾壳可以提炼甲壳素,现在都倒掉了,非常可惜。”梁先生说,看到一店铺倒掉一大袋龙虾壳,上前询问,被告知早已无人回收。就在几年前,他还听一位经营龙虾餐饮的朋友说,龙虾壳有企业回收,提炼成用途广泛的甲壳素,一只龙虾,相当于1/3被再利用。
除了这条“龙虾一条街”,梁先生随后又去了宝应其他一些龙虾消费较为集中的地方了解情况,也被告知已经没人再来回收龙虾壳。
“他们说之前也有人收过,已经两三年未见有人回收了。”梁先生说,不知其他地方怎么样,龙虾消费旺季到来,那得有多少龙虾壳被浪费。
现状
每年近两千吨被放弃
龙虾壳无人回收?记者随后联系江都“龙虾一条街”部分餐饮店,被告知最近几年,确实没见到有人回收。往年,有人回收虾壳一斤甚至出价6毛钱过。
不仅是宝应、江都,记者赶至市区扬子江路等部分龙虾餐饮较为集中的街区探访,多家餐饮店告知,这几年都是直接倒掉。
“扬州龙虾的消费量,市水产处几年前曾有过一个统计,全年消费6000多吨。”从事水产经营的水产商杜先生表示,一只龙虾,壳被弃要占1/3,这也意味着没人回收,被灭掉的这些龙虾,每年近2000吨的虾壳要被弃。
杜先生表示,龙虾消费旺季时,一天被消费掉几十吨的龙虾很常见,产生的龙虾壳量也很大。
“以前确实有人回收,收了再卖给加工企业。”杜先生说,往年他去江都邵伯吃龙虾,常有好几个回收龙虾壳的在垃圾池旁等待店家赶来倾倒,去年再去消费,已不见这一现象。
企业
口味偏重,回收不划算
一个龙虾消费季能产生这么多龙虾壳,曾经的“香饽饽”现在怎么无人回收了?记者联系上高邮一家曾经收过龙虾壳的企业,被告知现在已经不收。
记者联系上南通多家生产甲壳素的企业,也被告知,七八年前确实收过,后来发现回收加工不划算,尽管在企业宣传上还写着龙虾壳,但早已不收,只收河蟹等蟹壳。
“包括扬州在内,江苏对龙虾的消费口味偏重。”南通一企业员工告诉记者,蒜香、十三香等各种口味的龙虾壳混在一起,单单是清洗等成本就不少。
单是甲壳素提取率,龙虾壳和蟹壳相比不相上下。但因为油多、味重的龙虾消费习惯,一些回收过龙虾壳的企业渐渐弃之。
该员工称,相对于小龙虾,河蟹、罗氏沼虾等餐饮消费多倾向清蒸等,一些生产虾米、蟹肉等企业也会产生不少壳,成了提取甲壳素企业较为青睐的原料,其次就是一些进口蟹,如阿拉斯加雪蟹等。
声音
消费可否精细化一些?
“以前龙虾消费较为集中,很多人开车几十里跑去江都吃。”扬州江豚保护环保志愿者陈宜林说,随着龙虾消费的旺盛,城区等很多龙虾馆一个接一个,区域不集中,就给虾壳回收陡增了不少成本,再加上清洗等成本,和蟹壳等比起来相对不划算。
陈宜林表示,甲壳素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工业上可以用作水处理等,在农业上还可以加工抗病毒剂,尤其是在化妆品、医疗等行业,更是不可或缺的原料。如医疗用品上,可以制作缝合线、人工透析膜等。
“小龙虾的消费习惯,可以精细化一些。”陈宜林表示,湖北等地也是龙虾消费大省,他们的烹饪相对精细,多是掐头去尾等,这些被去掉的部分正好被“干净”回收。江苏一带的龙虾烹饪口味繁多,一年消费的龙虾产生的这么多壳,被当成餐厨垃圾弃之确实是一种浪费,甲壳素提取企业之所以弃之,主要还是回收难度和成本。
“如果能在消费习惯上逐渐‘精细’,降低回收的成本,龙虾壳还是会成为“香饽饽”,对餐饮等来说,也是增了一笔收入。”陈宜林说。 记者 孟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