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陈宜林在白鱀豚馆
今天,扬州市71岁的江豚志愿者陈宜林将在“中国知网”在线教学服务平台上开课,“云投喂”武汉白鱀豚馆6头江豚,引发长江沿线江豚保护志愿者的关注。
“连线江豚饲养员直播,和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互动。”陈宜林说,公益课筹得款项,将由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用于江豚的繁育和野外种群的守护。
热议
扬州老汉将要知网开课
“长江沿线的江豚保护志愿者这几天一直在热议,扬州7旬老人在知网开课,为江豚筹集‘粮票’。”扬州江豚保护志愿者居先生称,要开课的老人,就是扬州江豚保护第一人陈宜林,今年已71岁。
居先生称,他在江豚保护志愿者群中看到了这一消息,前一阵子,受疫情影响,武汉白鱀豚馆内的6头江豚食源告急,一直到3月底,在当地政府协调下,6头江豚的小鱼得到供应保障。
“6头江豚闹‘粮荒’,大家都很关心。”居先生说,当时有人提出要为这6头江豚募捐,购买小鱼苗。
这件事为何会引起广泛关注?扬州江豚保护志愿者陈同学说,这源于白鱀豚对于江豚保护的重要性。“如果野生的数量下降到一个危险水平,人工繁殖将是最后的‘救命稻草’。”陈同学说,江豚人工饲养和繁殖试验就是在白鱀豚馆内进行的,水生所的科学家们一直在试验中。
初衷
听说6头江豚闹“粮荒”
陈宜林告诉记者,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尝试触网。
“当时听说闹‘粮荒’,我很着急,就想怎么帮帮这6头江豚。”陈宜林说,疫情影响下,很多鱼塘不卖鱼,白鱀豚馆也买不到鱼,加上馆中为保护这些江豚采取了不少措施,储备的喂食鱼苗渐渐告急。
随着疫情形势缓解,鱼苗供应在武汉当地政府帮助下得以保障,不过,陈宜林还是想通过一场“云投喂”,带领大家认识江豚的生存现状,科普江豚保护的意义。
陈宜林说,他将会连线武汉白鱀豚馆的饲养员,现场直播馆内江豚生活场景,呼吁长江沿线居民参与到保护江豚行动中来。这样专门为江豚开设的科普公益活动,对于扬州志愿者来说,还是头一次。
互动
随手捐,为江豚买鱼吃
“沿江的一些城市江豚保护志愿者,在很多群中预告了一下,就有人捐款了。”陈宜林说,“云投喂”的设想是,听课的爱心人士可扫码捐款,款项全部进入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账户。
这一设想得到了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的支持。该项目专员邓晓君表示,尽管6头江豚的食源已有保障,但江豚繁育保护研究和野外守护仍任重道远,他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场公益直播,呼吁沿江更多爱心人士加入保护江豚的行动中。活动所获款项将全部用于江豚保护。
江豚的嘴很刁,喜欢吃一两以下的小鱼。邓晓君说,一头江豚每天要投喂6至8斤小鲜鱼,现在已根据疫情形势,确定点对点采购和运输,保障这6头江豚的“口粮”。
陈宜林告诉记者,直播时间为今天上午10:30—11:30,网友可搜索中国知网在线教学服务平台观看。每一位爱心观众也将有机会参与到长江扬州段的江豚巡护等保护活动中,志愿者队伍也将更加壮大。
记者 孟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qfZpXEBnkjnB-0zgF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