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怪力女
继“现在出门,马上到”、“今天一定不熬夜”之后。
“买够100个盲盒就收手”,已成功入选当代社会第三大经典谎言flag。
很多年轻人就像着了魔一样,不惜壕掷千金抽盲盒。
有网友表示一旦入坑,便欲罢不能。
买盲盒就如同买彩票,只有“不买”和“停不下来”两种可能。
当你拆开第一个盒子后,你就会想拆下一个。
泡泡玛特的创始人兼CEO王宁曾表示:单价59元的Molly,一年能卖出400万个,贡献2亿多的销售额。
如今,盲盒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玩偶,它已经成了当代年轻人“硬核烧钱”的一种爱好。
-1-
一入盲盒深似海
从此钱包是路人
“不吃饭可以,不买盲盒不行。”
“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盲盒究竟是个什么妖精,为何霎时间让大家欲罢不能,心甘情愿献上自己的钱包。
盲盒,顾名思义就是你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只能买完拆开后才能“一睹芳容”的盒子。
一个盲盒的单价大约在39-69元之间,盒子里装着一个手掌心大小的玩偶,里面的玩偶都是成套的。
一套盲盒通常有12个常规造型, 有一个隐藏款造型。
隐藏款的造型出现的概率会非常低,抽中的概率大约在1/144。
有的甚至更低,比如Molly的西游金色特别款,出现概率仅为1/720。
许多盲盒的资深玩家都会为了隐藏款使出浑身解数。除了抽盒之外,他们也可能会“端箱”买走144个娃娃,剩余重复的再卖掉。
总之,玩家为了抽到隐藏款,就会不停地买买买。
盲盒到底有多让人上瘾?
看国内最火的盲盒品牌,泡泡玛特(Pop Mart)就知道啦!
10年才成立的公司,硬是靠着无数上瘾者的支持在17年就上了市!
他们曾经在天猫发布的第一个 Molly 系列(每套售价 708 元),200 套售罄仅用了 4秒。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4个月花了20万在盲盒潮玩上,还有一位60岁的玩家一年花费70多万购买盲盒。
还有不少白领的真实情况是,工资到手一半给房东,一半给盲盒,为了集齐一个系列能吃一个月泡面。
盲盒爱好者对集齐一整套有着强烈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像极了集水浒好汉卡、集支付宝的五福卡。
小怪严重怀疑当年集干脆面好汉卡的人,和现在抽盲盒的是一批人,但我没有证据。
-2-
你要的隐藏款和稀有款
永远都在下一个盲盒里
你永远不知道,拆开的干脆面里藏的是哪个水浒英雄。
你永远猜不到,旅行青蛙会寄给你什么样的明信片和伴手礼。
你也永远想知道,英雄联盟下次抽奖,会爆出什么皮肤。
潮玩爱好者们,同样痴迷于拆开下一个盲盒的兴奋感,获得一个“隐藏款”能惊喜到发狂。
盲盒的这种不确定性,撩起来年轻人们的无限兴趣。
站在一堆盲盒面前,屏气凝神心里默念自己想要的那一款。
然后拿起面前的一个盲盒,摇一摇,捏一捏。
重复几次以上动作之后,以自己相当无厘头,但是自信的第六感迅速选中一个盒子。
结账完成后,紧张刺激地拆开盲盒,直到拿出娃娃的那一刻,失落感涌上心头。
竟然不是那个隐藏款,好气!
如果刚好是自己想要的那款,就会连着兴奋好几天,并且立马想要在网络上炫耀一下自己的好运气。
这种碰运气的选择模式,以及包装拆开揭晓答案所带来的巨大惊喜或是巨大失落,迎合了年轻一代的猎奇心理,让盲盒迅速流行起来。
来源:社长本色粉丝@卢俊廷
氪金族千千万,收集癖占一半。
买一个,你就想成套。成套之后,你又想集齐所有你没有的系列。
然后在收集的这段时间里,保不齐还会有新的系列推出。
更套路的是,有的盲盒娃娃设计本身就会有意引导用户集齐所有的款。
比如小怪昨天买的这款 Molly 的小火车系列,娃娃坐车厢上有个小挂钩,时时刻刻勾引着我再去买几个盲盒。
小怪花费69元巨额抽的盲盒
-3-
比“炒鞋”门槛更低
而且更暴利
和球鞋一样,盲盒除了令人惊艳的烧钱功力,“炒娃”也成了继“炒鞋”之后,又一大“韭菜池”。
盲盒已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玩偶,光是在闲鱼上,盲盒交易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千万级的市场。
闲鱼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有30万的盲盒爱好者在闲鱼上进行了交易,发布闲置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增长320%。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售卖的盲盒大多在40-70元左右。
虽然单价不高,但部分盲盒在二手市场上的标价却令人咋舌,限定款和隐藏款被炒至上千元并不罕见,其涨幅空间已经远高于“炒鞋”。
泡泡玛特的潘神圣诞隐藏款,原价 59 元。
现在已经卖到 2350 元的高价,狂涨 39 倍。
泡泡玛特的 Molly 胡桃夹子王子隐藏款涨幅也很高。
原价 59 元,现在闲鱼均价 1350 元,涨幅 22 倍。
labubu 的宇航员隐藏款原价699。
在闲鱼的价格已经涨到 3000 元,涨幅 3.3 倍。
去年一位 30 岁的闲鱼用户,光是通过转让盲盒就赚了 10 万元。
盲盒迷们的疯狂,丝毫不输球鞋迷。
其实不仅仅是闲鱼盲盒交易火爆,整个社交网络到处都是盲盒的经济。
在B站上,很多UP主都直播拆盲盒,光是直播一个没有感情的拆盒机器就有好几十万的播放。
观看视频的人也表示特别享受“云拆盲盒”的过程,痴迷于拆开每个盲盒时候的感觉,兴奋和惊喜、失望或沮丧。
小怪对盲盒不是特别痴迷,竟然用正常速度从头到尾看完了。果然有毒,看完心里竟然还有点想拥有。
不仅如此,抖音上的盲盒相关视频播放量已经达到 8.4 亿。
微博上也有各种博主在线抽盲盒的 Vlog。
盲盒玩家们甚至为了方便交换娃娃,创建了很多自己的社群来交换盲盒,比如微信群、QQ 群等。
仅仅是在QQ平台上以盲盒命名的交流群就有150多个。
还有不少盲盒高手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抽盲盒的经验和技巧。
技巧详细程度简直令人发指,比如摸外壳、摇盒子的质感、看重量等。
不过,小怪要在这里要辟个谣,网上这种猜重量这种方法基本上是没用的。
因为泡泡玛特防止大家掂重量猜盲盒,在盲盒中加入了配重的小圆片,保证盲盒的每个重量都一样。
如今,盲盒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新型社交货币。
不少人表示不理解,觉得盲盒就是“韭菜盒子”,买盲盒就是在交智商税。
但是真正热衷于买盲盒的人却不这么觉得。
小怪的朋友小福就喜欢收集盲盒,她在工作之余就会买一个盲盒来奖励自己,加班的那些劳累感在打开盲盒的那一刹那烟消云散。
他们通过抽盲盒找到了自己的解压娱乐方式,通过收集盲盒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周杰伦和王宁
小怪要说的是,不过是每个人的兴趣好爱不同罢了。
买盲盒与喜欢买包、喜欢彩票、喜欢美食一样,本质都是花钱买开心。
尽管盲盒的成本低,交易差价的确很暴利,但有人愿意为其买单又有何不可呢?
你觉得抽盲盒的人无聊吗?
你有没有为自己某项爱好烧钱过?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