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证实验?
就是为了否定某一个理论或理论预言错误而进行的实验验证,
或者说:假定一个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推演一种现象发生,如果实验结果没有这一现象发生,那么就证明这个理论是错误的。
再干脆点就叫反推法,如数学中的反证法与否定法的综合运用。
在物理史上,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个物理理论的预言现象,实验得到否定的结果,再推翻了这一理论,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这四大物理实验却不同寻常,非常闻名,都是推翻了当时主流和权威性的物理理论,颠覆了人们的固有观念,把物理学带入了一个新篇章。
限于篇幅,今天讲第一个,下篇待续第二个。
第一个实验:泊松亮斑
要说清楚这个实验,必需回到18世纪时期,关于光是粒子还是波的争论背景。
1、英国物理史上光的“波粒”之争
对于光是粒子还是波,历史上素有争论,物理史上称为“波粒之争”
在英国历史的牛顿时代,牛顿坚持认为光是一种粒子,即粒子学说,而以胡克为代表,坚持光是一种波动。
胡克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弹性定律中的胡克定律,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任英国皇家学院院长的时候,牛顿还是无名小子,因为与牛顿在光是波还是粒子、以及万有引力定律谁先发现而存争论。
胡克在位时期,波动学说是主流理论和权威学说,因此,胡克对名不经传、坚持光是粒子的牛顿,常有轻视和嘲笑,牛顿很委屈。常常连学术会议都不愿参加。
慧眼的天文学家哈雷看了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后,坚持要牛顿发表,在没有版费的情况下,哈雷却拿自己的工资垫付而出版,牛顿因此替代了胡克当上了皇家学院的院长。
这样,胡克被排挤,最后郁郁而死,因为牛顿的权威,光的粒子学说成为主流和权威学说,统治长达一百多年。
1807年,英国有个医生改行研究物理学,作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即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他就是托马斯—杨,实验验证了光是波,他继续发扬胡克、惠更斯的光的波动理论。
但是,托马斯—杨在英国宣传自己的实验和光的波动理论时,却招到了嘲笑和排挤,因为那时候的英国物理学,牛顿是神一般的存在,反对牛顿光粒子学说,就是反对主流和权威学说,更何况是早被否定的胡克、惠更斯的光波动理论。
因此,托马斯—杨的论文连发表的地方都没有,自费出版的《光学》也无人购买,人们讥笑:一个医生的物理论文,完全是外行和无知。
托马斯—杨郁郁不得志,最后放弃了物理学,这个被历史称为全能的人开始了埃及的古文字研究,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埃及的古文字翻译者。
2、法国物理史上的光的“波粒”之争
法国不同于英国,牛顿的权威性没有英国浓厚,因为在牛顿以前,物理权威理论是法国的笛卡尔,法国人对笛卡尔的情结,一直对牛顿的理论持反感态度,尤其是万有引力定律,法国人始终认为是违反笛卡尔的超距作用力的思想。
19世纪初期,法国科学家对光是粒子还是波,再次论战,特别是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传到法国,更加复活了法国科学家对光是波的认定。
但法国科学院仍然是坚持牛顿光粒子说,面对学术界的争议,力图压制光的波动学说。
1818年,法国科学院提出了两个征文竞赛题目,要求用光的粒子学说解释光学的两个问题。
一是利用精确的实验确定光线的衍射效应;二是根据实验,用数学归纳法求出光通过物体附近时的运动情况。
法国物理学家菲涅耳用半波带法定量地计算了圆孔、圆板等形状的障碍物产生的衍射花纹,向科学院提交了光是波动的应征论文。
这引起了法国科学院的轩然大波,因为题目的要求是用粒子学说来解释这两个问题,菲涅耳却反其道而行之,引起了争议。
当时征文的评委对光是粒子还是波分成了三派,即波动理论的支持者阿拉果;粒子论的支持者拉普拉斯、泊松和比奥;持中立态度的盖·吕萨克。显然,光的粒子说支持者占绝对优势。
所以,菲涅耳的波动理论遭到了光的粒子论者的坚决反对。
作为光的波动说的反对者泊松,为了反对菲涅耳的理论,泊松认定,假定菲涅耳的理论正确,应当能看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如果在光束的传播路径上,放置一块不透明的圆板,由于光在圆板边缘的衍射,在离圆板一定距离的地方,圆板阴影的中央应当出现一个亮斑,这是不可能发生的现象,因此泊松认为,菲涅耳波动说是荒谬的、不可信的。
波动理论的支持者阿拉果说,那就干脆用实验验证一下,不就行了吗?
菲涅耳没有放弃,当场用实验检验,正如泊松理论预言,影子中心果然出现了一个亮斑。
泊松觉得,这真是不可思议,这样,泊松反而成为光的波动说的支持者,这就为光的波动学说奠定了基础。
后来,,菲涅耳不断研究,用更复杂的计算表明,圆片的半径越小,亮点越明显。
通过实验验证,果然如此。菲涅耳因此荣获了这一届的科学奖。
后人为纪念泊松为这个实验提供了设想,便称这个亮点为泊松亮斑。
菲涅耳从此为光的波动学说注入了新鲜血液,继承了惠更斯和托马斯·杨的波动理论,推翻了牛顿的光粒子学说,光波动学说再次成为了主流理论,也统治了近百年,直到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确认,光的波粒二象性才写入课本。
物理学对光是波还是粒子的理论反复颠覆,是人们对光认识的一次次飞跃。
下篇继续,敬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