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任总统一再升级战争规模,打完越南却说没意义,看来美国人傻?

2019-12-12     田瑞安

提起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那场越南战争,美国人总是直摇头,往往用“最没意义、一个错误,一场悲剧、心中永远的痛”等词汇形容。然而,作为当时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人一再标榜的“美式民主”对国家的对外重大政策起着关键的制衡作用。从艾森豪威尔到尼克松连续四任总统一再升级越南战争规模,难道只有这四个美国人傻?

这就是美国人典型的心口不一,如果历史都够重来,美国应该还会毫不犹豫地介入这场战争。因为,由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引发的这场大规模局部战争涉及美国自身利益,在冷战大环境下,美国不可能对这场热战置身事外。现在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场历时20年的战争,看看美国人到底有多“傻”。

二战结束后,越南好不容易从日本人手中挣脱出来,还没来得及庆祝解放,原宗主国法国就迫不及待赶来了。虽在二战中被德国人打得满地找牙,法国人对收拾中南半岛残局还是很有信心的。就这样,从1945年-1954年,胡志明领导的北越和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艾森豪威尔

出于共同的“防卫”目的,美国在法越战争期间就对法军提供了大力支持。看来法国人打仗是真不行了,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中,北越军队赢得对法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人只得灰溜溜撤出越南北部。战事结束后,双方开始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谈判。

1954年7月,《日内瓦协定》出笼,决议南北越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部由胡志明统治,南部由法国支持的保大皇帝控制。根据协定,法国承认越南、柬埔寨、老挝独立并撤出越南。也许鉴于朝鲜半岛的教训,南北越都没有按照规定的期限进行选举,分裂的越南成为了常态。

法国撤出印支三国后,为阻止北越势力向南扩张,美国全力支持吴廷琰在南部建立亲美政权,1955年,吴廷琰在西贡发动政变推翻保大,名为越南共和国的南越建立。在艾森豪威尔总统推动下,美国将“美驻印支军事顾问团”改为“美驻南越军事援助顾问团”,从1954年至1959年每年派遣数百名军事顾问。到其任期末的1960年底,美国在南越的军事顾问和支援部队达到近千人。

肯尼迪

1961年1月20日,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这位年轻的总统为升级越南战争做出了铺垫:“为确保自由的存在和胜利,我们将付出任何代价,承受任何负担,应付任何艰难,支持任何朋友,反抗任何敌人。”

在美国“主流民意”推动下,肯尼迪发起“特种战争”,战争的一步步升级开始将美国拖入越战的泥潭。当年5月,肯尼迪派副总统约翰逊访问西贡,随即与吴廷琰政府签署“联合公报”:派遣一支美军特种作战部队进入南越,标志着美国正式介入越南战争。

1961年底,美国开始增派军事顾问深入南越指挥作战,同时向其提供大量财力和作战物资。在美国顾问指挥下,南越军队对北越不宣而战。美国人还别出心裁搞出“斯特利—泰勒方案”:在南越建立了1.6万个“战略村”,在内部控制农民,枯竭北越武装力量的人力、物力来源;在外部封锁与北越的联系,切断来自北方的支援。

在肯尼迪任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令美国人更加坚定打越南战争的决心。在维也纳与赫鲁晓夫会面中,惯用恫吓方式的赫鲁晓夫肆意欺凌这位年轻的美国总统,试图让美国在两强争霸中向苏联让步。赫鲁晓夫的恫吓行动步步升级,1961年8月,柏林墙在一夜间修成,西柏林被东德封锁;9月,苏联恢复核试验。

包括后来古巴导弹危机的一系列事实证明,这位美国总统虽然年轻却异常强硬。在严峻的形势面前,肯尼迪意识到“如果美国从亚洲撤退,就可能打乱全世界的均势”。彼时中南半岛的冲突是当时冷战中唯一的热战,总统和他的顾问很快做出决定:要在越南问题上表现出美国的强大力量和对抗苏联的决心。

两强虽互不相让,但在对抗方式上却都有默契:冲突遵循十年前的朝鲜战争模式,只局限在通过代理方使用常规武器,避免两超级强权间使用核战争威胁的方式

1962年,美国将“驻越军事援助顾问团”再度升格为“驻越军事援助司令部”,专门负责特种战争指挥,同时大量向南越输送美军人员和作战物资。到当年底,在越美军人数已达1.2万人,飞机约240架。1963年11月,美国支持南越军方发动政变推翻并枪杀吴廷琰,当月22日,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

约翰逊

先不说肯尼迪遇刺与这位副总统有无关系,继任的约翰逊对急于扩大越南战争表现出的狂热就足以令人疑惑。宣誓就职不久,约翰逊即批准国防部轰炸北越与老挝、柬埔寨的“麦克纳马拉—阮庆计划”,美国人不再遮遮掩掩而是赤膊上阵了。

至1964年底,美国派遣到南越的军事人员增加到3万多名,对南越政权的援助共达4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直接军费开支。“北部湾事件”后,美国再度计划增兵越南。当年8月,美国国会召开秘密听证会,众议院以400票对0票、参议院以81票对2票通过“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以他的判断“采取包括使用武装部队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去援助东南亚防御条约中的成员国。”

肯尼迪遇刺一年后的1964年11月,约翰逊在美国大选中以压倒多数的选票当选总统。看得出来,当时的美国人是多希望这个“战争狂人”当总统

1965年2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交对北越实施战略空袭的“滚雷”作战计划。约翰逊很快批准,美军随即对北越的90个目标展开摧毁性轰炸。同时,约翰逊批准向越南南方派出首批美国地面作战部队。3月,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成为第一批进入战区的美军战斗人员,美国在越南的“特种战争”终于升级为“局部战争”。

当年7月,约翰逊再出大手笔,动用战略空军的B-52轰炸机对北越展开“弧光作战”,让越南人民第一次见识了“地毯式空袭”。美国空军参谋长柯蒂斯·李梅上将宣称:要把北越炸回石器时代。

随着第101空降师的4000名人员进入越南,约翰逊将在越美军提升至12.5万人。到了年底,美军在越数目已高达18.4万人。

为保障大规模扫荡行动,五角大楼要求总统把驻越美军数目提升至40万人。对此,约翰逊询问驻越美军司令官威斯特摩兰:到底多少兵力才算够?这位部下倒也算实事求是:直到敌人的兵力补充跟不上消耗为止。就这样,到1966年8月,已有多达42.9万名美军士兵驻守在越南。

约翰逊任期后三年,美军基本在对北越游击队、敢死队展开清剿和扫荡。在美军强大的火力下,北越军队损失惨重,其处心积虑发动的春节攻势也被击溃。春节攻势成为越南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当威斯特摩兰将军计划再增兵20万的要求泄漏后,已开始厌战的美国民众不答应了。

最终,原本同意增兵的约翰逊总统被迫放弃这一计划。面对不断增长的美军伤亡数字,1968年3月,约翰逊下令暂时停止“轰雷行动”,同时宣布放弃竞选下任总统。

尼克松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典礼上宣称:“我们陷入战争,我们需要和平。新总统表示要推行“越南化”政策,即让越南战争越南化,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美国人逐步撤出越南。然而,美国人言行一致吗?

1969年3月,尼克松批准秘密轰炸北越及其盟友红色高棉的阵地,轰炸导致柬埔寨遍地瓦砾,硝烟弥漫。有数据显示,在尼克松任内,美军投放到柬埔寨的炸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投放的总数还要多。

1972年3月,即尼克松访华的次月,北越发动“复活节攻势”。尼克松闻讯勃然大怒,随即下令B-52战略轰炸机对北越河内、海防及重要军事相关设施进行全面轰炸。尼克松这次大手笔将美军战略轰炸的威力展现的淋漓尽致,越南北方再度陷入火海,武元甲精心筹划的复活节攻势以失败告终。

1973年签订巴黎和平协约后,驻越美军开始陆续撤出南越,仅留下小规模部队“协助”南越当局。直到1975年北越军队打到西贡时,时任美国总统福特还试图要求美国国会“重新考虑援助南越”,差点成为连续第五位介入越南战争的美国总统。

然而,这一次美国人民不会答应了。福特只好令美军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直升机撤侨行动,4月30日,“常风行动”中最后一班美军直升机从大使馆撤离最后一批海军陆战队员,标志着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结束。同日,西贡沦陷,越南战争以北越的全面胜利告终,美国人扶持多年的南越政权至此灭亡。

结束语

越南战争是美国历时20年,耗资数千亿美元进行的一场二战后最大规模的战争,最终在军事上没有失败的情况下撤出了越南。后来,美国人口口声声称这场战争是个错误,却难掩目的达到后的窃喜。的确,在冷战期间,美国因这场耗元气的战争一度被对手压制,苏联的咄咄逼人一度令美国人如坐针毡。

然而在中南半岛,美国遏制对手势力向南扩张的战略目标也达到了,至少在20年里坚守住了“阵地”。此后,美国改变策略与中国联手对抗苏联,最终将这个巨无霸拉下马,作为一场战争的回报,难道这还不够丰厚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3gP-m4BMH2_cNUg-Hb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