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神农架林区,简称神农架,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制,直属湖北省管辖,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划。处于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组成的旅游带上。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部,东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长江三峡,北倚十堰市房县、竹山县,远眺武当山风景区。地跨东经109°56′~110°58′,北纬31°15′~31°75′,全区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坐拥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辖6镇2乡和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有森工企业林业管理局、1个国家湿地公园,林地占85%以上。
2013年,神农架林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745亿元,比2012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23亿元,比2012年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7.6665亿元,比2012年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9.1357亿元,比2012年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12年的9.8:42.1:48.1调整为9.5:41.3:49.2。
神农架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名录遗产地。2016年7月17日,正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湖北神农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湖北省第1处、中国第11处世界自然遗产。2018年8月7日,湖北省政府批准神农架林区退出贫困县。2018年9月,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历史沿革
神农架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
1970年5月,国务院批准将房县、兴山、巴东的24个公社和2个药材场、1个农场划为神农架林区的行政区划,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省辖行政区。
1971年划归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
1972年3月复归省辖。
1976年5月划归郧阳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
1983年8月又复归湖北省辖。
1980年11月,省政府批准成立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撤销神农架林区革命委员会。
1985年巴东代管的下谷坪、石磨、板桥河3乡移交神农架林区。
1996年,神农架林区面积3253平方千米,人口约7.9万人。辖3个镇、12个乡:松柏镇、阳日镇、木鱼镇、新华乡、长坊乡、宋洛乡、盘水乡、官封乡、田家山乡、红举乡、板仓乡、东溪乡、九湖乡、红花乡、下谷坪土家族乡。区政府驻松柏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神农架林区总人口78242人,其中(5个镇、8个乡):松柏镇25407人,阳日镇11493人,木鱼镇5174人,红花镇5714人,红坪镇2239人,新华乡4053人,宋洛乡8171人,官封乡1644人,红举乡1668人,板仓乡1322人,东溪乡2374人,大九湖乡2383人,下谷坪土家族乡6600人。
2004年末,神农架林区面积3253平方千米,人口7.87万人。辖松柏、阳日、木鱼、红坪4镇和新华、宋洛、九湖、下谷坪4乡。共有7个居委会、71个行政村。
2005年末,神农架林区辖松柏、阳日、木鱼、红坪4镇和新华、宋洛、九湖、下谷坪4乡。共有8个居委会、65个行政村。
2009年,撤销新华乡,设立新华镇,以原新华乡的行政区域为新华镇的行政区域,镇政府驻樟树坪。2009年末,神农架林区总面积3215.83平方千米,总人口80321人。辖5个镇、3个乡:松柏镇、阳日镇、红坪镇、木鱼镇、新华镇、宋洛乡、九湖乡、下谷平土家族乡,共有68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328个村民小组。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神农架林区常住总人口76140人,其中:松柏镇31207人,阳日镇10085人,木鱼镇9089人,红坪镇5901人,新华镇3688人,宋洛乡6609人,九湖乡3657人,下谷坪土家族乡5904人。
神农架林区现辖6个镇、2个乡:松柏镇、阳日镇、红坪镇、木鱼镇、新华镇、九湖镇、宋洛乡、下谷平土家族乡。林区政府驻松柏镇常青路18号。
地理环境
神农架林区(东经109°56′~110°58′,北纬31°15′~31°75′),位于鄂西北边陲,东接保康,西邻重庆巫山,南依兴山、巴东而濒三峡,北倚房县、竹山且近武当。
神农架林区从印支运动末至燕山运动初,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大面积的掀斜,奠定了区内的地貌骨架。第四纪气候的冷暖变化,在部分地段残留了冰川地貌,致使区内地貌复杂多样。神农架山脉近东西向横垣于神农架林区西南部,以神农顶最高,高程为3105.4米,也是华中地区最高点;林区最低点为下谷坪乡的石柱河,高程为398米,相对高差2707.4米。根据区内地貌形态特征和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溶蚀地貌、溶蚀侵蚀地貌、剥蚀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等四种类型的地貌单元。
神农架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亚热带气候向温带气候过渡区域。夏季湿润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全年辐射103.7千卡/平方米,全年日照时数1858.3 小时,日照时数及总辐射量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少,年均气温无霜期因海拔不同相差很大。年降水量在800—2500毫米之间,降水量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加。春夏之交常有冰霜发生,一般从9月底至次年4月底为冰霜期。区内平均年蒸发量为500—800毫米,干旱指数0.50—0.53。全年80%的时间盛行东南风。
神农架林区的耕地7046.86公顷,占国土面积2.2%;园地674.06公顷,占国土面积0.2%;林地295260.59公顷,占国土面积90.8%;牧草地661.76公顷,占国土面积0.21%;其它农用地1241.47公顷,占国土面积0.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56.3公顷,占国土面积0.39%;交通运输用地396.89公顷,占国土面积0.12%;水域用地1119.18公顷,占国土面积0.34%;未利用地15014.2公顷,占国土面积4.67%。全区人均耕地面积1.33亩。
神农架已初步查明有高等维管束植物199科872属3183种,真菌、地衣共927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76种,如珙桐、光叶珙桐,连香树、水青树、香果树等;属于神农架鄂西特有植物42种,如汉白杨、红坪杏等。药用植物超过1800多种,以“天然药园”驰名中外。神农架现有脊椎动物493种,占湖北省脊椎动物总种数的57.5%。其中哺乳纲7目22科75种,鸟纲16目48科308种,爬行纲2目8科27属40种,两栖纲2目7科23种,鱼纲4目10科32属47种,分别占湖北省同类总数的61.9%、71.5%、68.9%、50.0%、23.4%。神农架蕴藏着丰富的昆虫资源,计有28目157科4143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3种。此外,还先后发现了30多种白化动物,如白林麝、白鬣羚、白蛇、白熊等。白化动物多也是区内动物资源的一个鲜明特点。(数据截至2013年)
按照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神农架属东洋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通过对75种兽类、236种鸟类和63种两栖爬行类的成分分析,东洋种占优势,占总种数的64.97%。广布种其次,占总种数的17.65%。古北界种占总种数的17.38%。可发现南方和北方物种混杂现象,表现出过渡性特征。
神农架是金丝猴主要分区。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的部分地区和湖北省的神农架。20世纪60年代前,神农架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为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1980年才有神农架存在金丝猴的报道。主要栖息在海拔1700—3100 米之间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集中分布在保护区西片的东部区域,现有金丝猴种群1200余只。
历史文化
地方民俗
神农架是殷商文化、秦汉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源源不断汇集地,地域民俗文化资源蕴藏丰富,门类繁多。珍贵的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优美抒情的民间歌谣,绚丽多彩的传说故事,构成了神农架民间文学的宝库,也是上个世纪以前的古老文化封存在神农架的有力见证。由于长期处于原始封闭状态,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特殊,人们深受传统观念、信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形成和保存了种种古老、淳朴的年俗、婚俗、丧俗、酒俗、饮食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唐(堂)戏、皮影戏、打丧鼓、狩猎、薅草锣鼓、打火炮、吊锅等成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松柏、红坪、下谷、九湖、新华、宋洛等乡镇多有分布,涵盖国家划分的十大类别,四十多个小类。
民间传说
神农架之得名,联系着一则有关神农尝百草的古老传说:远古时候,神农皇帝为遍尝百草率众寻到了一座高山上,但见这儿山势陡峭,森林遍野,认定必有奇药密藏,不禁喜出望外。他先教民“架木为屋,以避凶险”;继教民“架木为梯,以助攀缘”;采得了良药400种,著就了《神农本草经》,为向天帝复命,才"架木为坛,跨鹤飞天"而去。后人缅怀始祖恩德,便将这座高山称做了神农架。
传说中的神农皇帝,即确指炎帝神农氏。神农尝百草,中华医药兴,因此在百姓心目中具有九五至尊的崇高地位。遍尝百草,自然要寻药物丰足的地方,神农架山林则正合其需要,因为这儿至今仍有“天然药园”之称,盛产药用植物,分木本、藤本和草本三大类,其中上百种具有滋补、养颜功能,数十种富含防癌、抗癌元素。
传说对"架"字的解释很全面,也很有说服力。因为神农架的珍贵药材对生境的要求多很苛刻,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金钗。金钗系石斛科植物,依形状又分为人字金钗、豆芽金钗、龙头凤尾金钗等多种。其中,龙头凤尾金钗最难得,也最珍贵,因为它既要求生长在悬崖峭壁之端,又要求下临无底深渊,还要求水面反射的日月光华恰好回落崖头,三者缺一不可。正是凭借如此生境,金钗才尽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才位居七十二还阳草之首。要采金钗,药农就必须先选合适地方“架木为屋”,继选合适材料“架木为梯”,梯分包括硬软两种,木梯主要用于攀登悬崖峭壁,绳梯则主要用于空中悬身。
至于“架木为坛,跨鹤飞天”,它显然带神话色彩,但用于炎帝神农氏也毫不过分。天门垭西侧的山脊线呈梯形,顶端高耸云霄,相传那便是神农"架木为坛,跨鹤飞天"的故址;山下的河谷遍生紫竹,相传便是刻着《神农本草经》的竹简化成的。
旅游景点
天燕原始生态旅游区
天燕原始生态旅游区位于神农架西北部,总面积约926.24平方公里。是以原始森林风光为背景,以神农氏传说和纯朴的山林文化为内涵,集奇树、奇花、奇洞、奇峰与山民奇风异俗为一体,以反映原始悠古、猎奇探秘为主题的原始生态旅游区。景区内林海茫茫,物华地灵,美不胜收,尤以“雄、秀、幽、野”为特色而生美感。
由于位于中国南北地理的交汇地带,这里汇集了南北不同自然地带的动植物资源,区内自然植被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山地草丛、草甸、沼泽等系列植被类型,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极具可观性,加之空气清新,环境静谧,是开展绿色旅游的良好场所。主要景点有燕子洞、燕天飞渡、会仙桥、燕子垭、薛刚寨、天门垭、刘享寨、山宝洞、紫竹河原始森林、云海佛光、红坪画廊、百草坪、塔坪山林田园风光及民俗风情等。
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
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由房县、兴山、巴东三县边缘地带组成,面积3250平方公里,林地占85%以上,森林覆盖率69.5%,区内居住着汉、土家、回等民族,人口近8万。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最低处海拔398米,平方海拔1700米,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被誉为“华中屋脊”。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生桥景区
天生桥景区位于神农架南部彩旗村,紧邻209国道,距神农坛4.8公里,2003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新型生态旅游区。这里海拔1200米,面积6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奇洞、奇桥、奇瀑、奇潭为特点的休闲、探险、揽胜的旅游区。
天生桥山岩叠嶂,长满野花绿树,因遍生兰草,幽香四溢,起名为兰花山,兰花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属兰科植物。据统计,神农架兰科植物60多种,包含兰草、金钗、天麻、独蒜等。其兰草按气候类型分为:亚热带、湿热带和热带兰草。
金猴岭:原始森林
金猴岭平均海拔2500米,原始森林以巴山冷杉、红桦针阔混交林为主,是金丝猴的主要栖息地和活动区。岭上古木蔽天,瀑布飞悬,水光山色浑然一体,美不暇接。负氧离子浓度高达16万个/cm3,是一处高品质的“森林氧吧”!
神农谷:奇云叠谷
神农谷地处神农架南北气流过往通道,气象瞬息万变。谷口下临深涧,石林丛生,如柱似笋,云雾变幻莫测,鬼斧神工,叹为观止。燕山运动后,随着神农架地势的不断抬升,断层的软弱部位不断发生深切作用,形成了深达千米的峡谷。
板壁岩:石林寻踪
板壁岩拥有雄奇的石林景观和秀美的亚高山自然风光,步道两旁,竹林苍翠,杜鹃摇红,草甸如绒,峭似板壁的嵯峨怪石千姿百态。此处因多次发现疑似野人毛发、踪迹而备受关注。
凉风垭:江汉之界
凉风垭内少有高山阻碍,空气流通迅速,凉风习习,因而得名。这里北临汉水,南俯长江,是长江、汉水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因此被称为江汉之界。
神农架国家滑雪场
神农架国际滑雪场隶属于湖北神农架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华中和华南地区滑雪爱好者的首选地。
神农架位于中国腹地,因山势高大,被誉为“华中屋脊”,海拔在1700米以上山区自11月份到来年的3月份是冰雪期,雪粘度大,雪质好,适合开展大众滑雪和竞技滑雪(神农架滑雪场海拔2300米)。神农架滑雪场应国家体育总局“北雪南展”的构想于2004年建成,距木鱼省级旅游度假区30公里,是华中地区第一家规模最大、功能齐全、采用人工造雪和天然雪相结合的滑雪场。神农架滑雪场控制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是中国南方规模最大、功能最全、采用人工造雪和天然造雪相结合的滑雪场,一期滑雪场建设占地10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0人进行雪上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