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亩顶,坐落在河南东社区以南。因过去山顶有王家耕地四大亩而得名。如今,早已辟为居住区,但名称至今沿用。
山顶,实际面积远大于四大亩,东南略高,西北稍低。山势南北走向,南高北低。东有南圈路,西有河南东西路,南有区南外环路,北有工农街、河南东街、南沟街,皆可通达山顶。村内还有院落胡同、王家胡同、北头井巷。站在山顶,东眺黑山景区,西望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南观唐峪,北看陶琉国际商贸城。岳阳河从山的东北面绕过,西面是南沟。
河南东是陶瓷之乡——山头镇的陶瓷专业村。现有民营陶瓷及配套企业30余家。其中,一家获得省级著名商标,一家获得省级名牌产品,两家皆有地域品牌“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冠名权。其生产的高档骨质瓷,成为国家机关用瓷。
由于历史原因,四亩顶既有河南东村委,又有河南东居委会、建中居委会。村居交错,市民农民插花,厂村交错,居住人口、公私房屋密集。山中,原有山东博山陶瓷厂五车间(后改为匣钵分厂) 、六车间、辅助车间、实验室、技工学校、职工夜校、党校、子弟小学、宿舍区、医院、养老院。养老院现为大观园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所在地。还有博山区美术陶瓷一厂、宿舍楼,山头陶瓷厂宿舍、山头河南合作社门市部、山头河南粮店。驻有刘家院内山头小学第一分校、关帝庙内第二分校、博山邮电局山头邮电所。侯家大门院内、关帝庙前、院落胡同、王家胡同、丫门、白衣庙窑场、白衣庙泥碾、北头井等处有10余眼水井。该山地下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据原山头煤矿技术矿长周庆运讲:查阅图纸档案资料,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南沟有煤井斜井2处,鲁兴1号、2号立井1对,四亩顶立井1对。
陶瓷古窑群(摘自《博山区大事记》)
中国陶瓷古窑村 位于山头街道河南东社区。在宋代山头陶瓷生产已具相当规模,原来河南东村陶瓷作坊颇多,圆窑遍布,是山头陶瓷生产集中产区之一。
现仅存宋家窑、侯家窑、李家场李家窑、孙家园孙家窑等清代、民国时期的陶瓷古圆窑20余座。圆窑形似吃的窝头,当地俗称窝窝头窑。规格有3行6柱、4行8柱、5行10柱、5行12柱、6行12柱和最大的7行14柱等。这些陶瓷古窑,曾生产黑釉、青花釉、茶叶末釉、雨点釉等看家日用陶瓷产品。业陶,作为山头的母亲产业,她养育了一方百姓,培养了一大批陶瓷熟练工人,培育了一批陶瓷艺人、陶瓷大师。
穿越时空,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创造圆窑,烧制陶瓷,变土为金、火里求财的聪明才智。2007年9月1日,经上级批准,将现存陶瓷古圆窑集中的山头河南东村命名为“中国陶瓷古窑村”,并在陶琉大观园路北首以东刻石立碑。2010年7月16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白衣庙窑炉”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开发陶瓷古窑,具有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
侯家大院西主大门
山头明清民居建筑群 位于山头街道河南东社区。社区内私房密集,四合院、套院颇多,具有北方民居的突出特点。据本村83岁老人侯恕本讲:刘家转堂楼,刘、冯、侯、王、房、翟等家四合院。侯家大院,南、北、西三个大门,西门主大门,小11个套院,远近有名。
刘家大院住宅与圆窑建在一起,成为家庭陶瓷作坊,随处可见。加之,利用烧制陶瓷废弃的匣钵(当地俗称笼盆)所砌屋墙、院墙,到处皆是,形成胡同、街巷特有的风貌,更具陶镇民居风情。多年来,山头明清民居建筑群、陶瓷古圆窑,吸引了众多领导、专家学者、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前来参观、考察、采风。2006年6月5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河南东“山头明清民居建筑群”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8日,河南东街10号刘家四合院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列为“淄博市古建筑近现代优秀建筑和纪念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