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古村落~南崮山村

2019-05-24   清明上河图洛书

南崮山北村为宋时建村,村落之古老尚为事实。据考南崮山有石臼六个,各分布在村的东西南北之地。

石臼为没有碾之前用之,故石臼是村落古老的证据之一,另者大土垞上村民刨土垫栏常常挖出各种陶铜器具,现有个人保存之铜镜、古碗尚存。

现西老林有明代碑记,也是古老可证之一。

南崮山北村,是博山比较古朴、很有特色的村落之一,它是一个保存着三个阁子和半个大庙的村子。南崮山的四个古门现保留下了三个,村民多按方向把古门称之为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因为古门上大都建有阁子,也有人把门称之为阁子。

东门镇海门

门东面的上方镶嵌着同治元年所立的石匾,上面写着“镇海门”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第一次看见这三个字的时候,未免会让人想到门外肯定有个水塘或者水坝,但是,村东头是东崮山村,两村之间并无水塘或者水坝,原意是东为大海,为御水而取名。

现年70岁的老人李念祥回忆道,在“文革”前几年,经常和小伙伴们到镇海门上面的阁子玩耍,有时还在上面做作业。那上面有石桌,石锁,地面铺的是圆形的砖。那石桌或许是供桌,那石锁或许是通常练武用的器械。后来经多方询问,多数老人知识记得东门的阁子当作岗楼,不像其他阁子有供奉的神仙。

西门景岱门

景岱门现已被毁,门两边的围墙还依稀可见,村里的老人们确认西门阁子供奉神像,但是已记不清是哪位神灵了。此处之神像为千手千足佛,阁子南墙上有碑四五座。西门外有座山,叫西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十分茂盛。南崮山村的西南有两座馍馍状的小山,人们叫双山,传说,那是杨二郎追赶太阳到此歇脚,从鞋里倒出来的土块。

有山、有庙、有传说,透过西门能看到这样的景色,门名有一个“景”字就不难理解了。西山后是一个叫“岱庄”的村子,“岱”为泰山的别称,也叫岱宗、岱岳,被访的几位老人一致确定“景岱”的“岱”与泰山有关,西山景致之好,犹如看到泰山一般。

南门龙桥门

龙桥门上面的阁子是三星阁,三星既福禄寿,另外在龙门桥门的西边还建有文昌阁,东边有吕祖阁。龙桥门的名字是因门前的一座三孔桥而起的,那桥叫五龙桥。

几个老人对为什么叫五龙桥有两种说法,一是有两条路从桥上交叉而过,另外还有一条专门让牛羊走的路,远处看来就形成了五条路,就像五条龙一样从桥上穿过,五龙桥因此得名;二是五龙桥的水来自看马岭、小白岭、大白岭等五条峪,因五条峪的水像五条龙一样流过桥下,也就叫了五龙桥。

据李建新先生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前三星阁被当作炮楼来用,他曾进过炮楼,看到守楼人在上面看牌,“看牌”就是类似打扑克的游戏,牌有二指宽,十五公分左右,现在想来,那些人其实是在赌博。

北门岳阳门

崮山就在岳阳山下,岳阳山东接鲁山,西连泰山,向东蜿蜒伸入淄川,群峰攒簇、逶迤相连、幽峭辗转、百道沟壑,也让崮山占足了风光。

岳阳门上面的阁子是关帝庙,村民俗称关老爷庙。除了岳阳门上的关帝庙外,它的西边还建有财神庙。在北门的门洞墙壁上嵌有一块《创修碑记》,上面是记载修路的文字,能看出崮山人在极其贫困的境况下,为修路而慷慨捐资的民风。

东风湖

南崮山自古以来就是缺水村,古来就是以大湾,现今为东风湖,为解决饮水生存之源。大湾滀水之源是以北崮山阚家泉为主要水源,此泉在小孤山西边脚下的石罅中,夏秋雨足之时水流甚大,直流于大湾之内,丰水季节,泉水从一米多的泉口中流出,泉水清澈透底,清凉味甜,夏天喝之十分爽快,南崮山大湾之水以前从不腐变,其因在于湾底存有很多无名易,故水质清莹,成为崮山人民的饮水之源。然现在饮用深井地下水,人们再也不喝大湾水了。

古老街道

南崮山南北大街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北崮山直通南崮山大街,另有一条从北崮山观音殿通西北角财神庙,再通过南湾倒座观音殿,直至龙门桥。该两条路南北走向,古来能通过马拉车,是从北到南的两条主要干道,道路全部用石块铺地,道之中途经过庙宇,商铺,卫生室,小卖店等营商及服务场所。车马人行川流不息,该两条道十分繁华。

东西大街也有两条,西从大湾即东风湖起至东崮山村南的东西大街,另一条是从南崮山北村村委经财神庙至东崮山以北的一条大道,道路全部用石块铺了,此两条路东西走向,贯通崮山大集,是老百姓的方便之路,当时的时代只要能过马拉车就是宽路,而现在的汽车时代此路已经过时了,石铺的路也成了水泥路,然而这些古老的道路是证明当时历史的见证,它的历史意义还是非常宝贵的。

你说,

你想要有一场独特的旅行

不要太远,不需繁华

只想要安逸淡泊,远离喧嚣

那么,

南崮山北村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