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邂逅西域龟兹古国,讲述16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的故事…

2019-12-27     摩尔沫儿2017

Hi~新朋友,记得点蓝字关注我们哟

2019年,敦煌以堪比网红的速度红遍互联网络,敦煌壁画为无数人所赞颂。


然而,如果对敦煌壁画的构图、造型等追本溯源,则不能不提地处西域,那一个有着著名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等石窟壁画艺术的龟兹


龟兹供养人 第8窟 右甬道外侧壁


对于龟兹这个西域古国,许多人比较陌生。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并认识到“龟兹”这个西域古国名称,是在十年前。


2008年作者小春的《不负如来不负卿》红极一时。


也曾随着作者穿越时空,在那漫长悠远的千年岁月,满目苍痍的乱世纷争里,驼铃悠悠,唱响西域。


也曾嗟叹,那红尘之外的佛与法,凡尘俗世的情与爱,那段遗落在16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的故事……


天人及比丘 克孜尔第224窟

主室侧壁说法图局部

现藏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


龟兹,就是作为这样一个故事的历史背景闯入我的视线,一度成为有生之年系列执念。之后去往敦煌,也多是源于此,却始终未能如愿抵达龟兹。


直到2019年12月18日,由新疆龟兹研究院、青浦区博物馆、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丝路遗韵·五彩龟兹——龟兹石窟壁画艺术展》青浦区博物馆对外展出。


这一次,终于可以走近西域,近距离了解西域龟兹古国与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深刻内涵,感受古今变迁。


飞天(局部) 克孜尔石窟第8窟 袁廷鹤 临摹


克孜尔石窟第8窟的《飞天》约作于公元7世纪,高156厘米宽329厘米,现场展品由袁廷鹤临摹。


为主室前壁入口上方圆拱璧残存的说法图表现了诸天齐来闻法、奏乐欢庆的场面。正中为一华盖,两侧各有两身飞天,均有头光、宝冠和披帛。飞天或执华绳,或捧盘,或弹琵琶,极富装饰性。


汉代时,龟兹为西域北道诸国之一;

唐代时,龟兹为安西四镇之一。


在历史长河中,龟兹是丝绸之路新疆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道的重镇,宗教、文化、经济等极为发达,是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波斯文明,以及阿拉伯文明的交融荟萃之地。


东西方文化沿着古丝绸之路在这里交汇、碰撞、融合,不断地繁衍生息,孕育出了灿烂的古龟兹文化,曾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缘画》 库木吐喇石窟第10窟

约公元10世纪 王建林 临摹


库木吐喇石窟第10窟《因缘画》约作于公元10世纪,由王建林临摹,画面中每组为一个因缘故事。


坐佛均呈侧身坐式,着通肩式或袒右肩式袈裟,或交脚坐或结趺坐于莲花座上,手势各异。每身坐佛莲花座下均有汉式流云承托。


龟兹拥有比敦煌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的石窟艺术,有著名的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和阿艾石窟,有着700多个遗存洞窟,近1万平方米的壁画。


这些石窟介于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和敦煌石窟之间,表现了从公元三至十三世纪佛教艺术的杰出创造和高度成就。


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上的重要遗迹,2014年6月,克孜尔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佛传故事“阿阇世王闻佛涅槃闷绝后复苏”

克孜尔石窟第205窟


龟兹石窟壁画艺术展,共展出新疆龟兹研究院提供的43件壁画临摹作品、数字高清复制品,时代跨度从公元三世纪至十世纪,以佛教文化为主要题材,反映了古龟兹这一丝路“明珠”的历史进程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体现了其宗教艺术、民族民俗、音乐舞蹈的发展与演变。


这次展出年代最早、也是面积最大的壁画是数字高清复制品《天相图》


第118窟主室券顶 天相图(局部)临摹


原作于公元三世纪,高229厘米,宽达500厘米,出自克孜尔石窟第118窟主室顶部,由日天、持杖托钵立佛、挟猿猴的金翅鸟、雨神、对鸟、立佛和月天组成,两侧菱格内绘图案化的树木和水池、坐禅比丘、伎乐和鸟兽等,表现山林禅修的意境。


克孜尔石窟早期洞窟画面多以暖红色调为主,艺术特色鲜明


涅槃图 (局部)

克孜尔石窟第38窟 张爱红临摹


走进展厅,穿过克孜尔第38窟天宫伎乐图等壁画的临摹作品,就来了以伎乐壁画为著称的克孜尔第38窟1:1复制的展览现场。


从复制窟正面的小门进入,原等大的复制、色彩反复对比后的精确呈现、新疆克孜尔的泥土……


瞬间感觉从青浦龟兹展厅穿越万里来到了新疆克孜尔。


天人头部 克孜尔石窟第38窟


这一仿真洞窟为克孜尔石窟第38窟,以伎乐壁画为著称,色彩绚丽,绘画技法精湛,故德国人称此窟为伎乐窟。


壁画中富丽多姿的乐舞造型与种类丰富的乐器交相辉映,既有产生于中原地区的排箫和阮咸,也可见由西亚、中亚和印度等地传入的箜篌等乐器,见证了丝路乐舞艺术在古龟兹交汇融合的历史。壁画中重视线条造型中的作用以及敷色上较多使用平涂,都体现出中原绘画艺术的影响。


天宫伎乐 克孜尔石窟38窟 张爱红临摹


克孜尔38号窟左右壁的《天宫伎乐图》是集龟兹乐舞艺术之大成的一幅代表性壁画。


伎乐图每组两人,一男一女,肤色一棕一白,或左舞璎珞,右击掌;或左弹阮咸,右吹排箫;或左托花盘,右弹箜篌;或左击答腊鼓,右吹横笛;或左吹觱篥,右弹五弦琵琶……


此前有文章认为,观此窟,即可知《大唐西域记》所记的龟兹“管弦伎乐,特善诸国”绝非虚言。


龟兹研究院学者统计,龟兹石窟壁画乐器可达18种,包括了印度、波斯、中原和龟兹本地系统的乐器,数量远远超过了印度石窟里的乐器,如此排场的“天宫伎乐”其后更是直接影响了敦煌莫高窟众多石窟。


第38窟主室券顶 天相图

公元4世纪 高159厘米 宽400厘米 临摹


第38窟主室券顶中脊绘天相图,从左至右依次为日天、风神、立佛、金翅鸟、风神、立佛、月天。


月天为月牙形,其四周有十六颗星环绕,意为众星拱月,外圈环绕四只飞翔的大雁;立佛着袒右袈裟,袈裟呈棕红色,衣纹清晰可见,勾勒出形体;金翅鸟为双头,口叼蛇形龙,尾呈扇形展开;风神为女性形象,裸上身双手紧拽风袋;日天为圆形,亦有四只大雁环绕在周围。


第38窟主室前壁 弥勒菩萨兜率天宫说法图

公元4世纪 高215厘米 宽400厘米 临摹


第38窟主室前壁的《弥勒菩萨兜率天宫说法图 》,画面中心为弥勒菩萨交脚坐于方形高座上,有头光和身光,形体高大,头戴三珠冠,赤裸上身,帔帛绕肩自然垂于双膝,饰臂钏和璎珞等。两侧各绘有六身造型优美、姿态各异的闻法天人。


画面中残缺部分于1906年被德国探险队盗取。


《龟兹供养人》 克孜尔石窟第30窟 李佛 临摹


克孜尔尕哈30窟的《龟兹供养人》约公元6世纪,由李佛临摹。


该图绘于克孜尔尕哈30窟右甬道内侧壁上,供养人是指因信仰某种宗教,通过提供资金、物品或劳力,制作圣像、开凿石窟、修建宗教场所等形式弘扬教义的虔诚信徒。


图中龟兹供养人像男性剪发垂项,上身穿翻领、折襟、窄袖联珠纹锦大衣,腰束联珠纹革带,佩长剑。下身穿窄口裤,脚蹬尖头皮靴。


伎乐天人 克孜尔石窟第77窟 约公元4世纪


《伎乐天人》 克孜尔石窟第77窟 吕明明 临摹


克孜尔石窟第77窟的《伎乐天人》约作于公元4世纪,吕明明临摹。


画面中绘三身伎乐,各伎乐之间以边饰相隔。其中左边一身胸前悬鼓,双手作拍击状。中间一身执华绳作供养状。右边一身头部微倾,双手执物。


《龟兹供养人》 克孜尔石窟第14窟 郭峰 临摹


第14窟为纵券顶方形窟,主室券顶中脊绘天相图,左右两侧券腹绘菱格本生故事画。


图为左侧券腹菱格本生故事画,可识别的本生故事有马璧龙王救商客、白象王忍痛拔牙、弥兰不孝头戴铁轮、智马舍身救王命、狮王舍身不失信等。


一佛一菩萨 库车吐喇石窟新1窟 徐永明 临摹


龟兹壁画为什么在青浦展览?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时,上海还是个小渔村,青浦就是江南文明的发祥地。


当时,青浦为苏州管辖,他们迎来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叫白居易,白居易的祖先就是龟兹人。这位龟兹的后裔在苏州当太守后,曾写下了‘能不忆江南’的名句。


在青浦和库车之间,青浦的丝绸源源不断地从江南运到安西、龟兹,是丝绸把这两个地方联系在一起。


过去长安到龟兹要九千多公里,今天长安到青浦又要三千多里。


因为龟兹壁画,今天青浦又和龟兹联接在一起,这是一场穿越千里的遇合。


丝路遗韵·五彩龟兹

龟兹石窟壁画艺术展

持续至2020年2月20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RW4TG8BMH2_cNUgf1h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