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鼠蟑螂,生冷湿热,各种传染病蠢蠢欲动!
盛夏季节,天气炎热,由于气温和湿度的相继升高,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水源、食物、环境极易被污染,蚊虫、寄生虫也越发活跃,容易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此外,白天和晚上都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加之还吃上一些生冷食物,夏季也成为肠道疾病和蚊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传染病高发的夏季,给孩子们的健康带来了挑战。
感染性腹泻(也称急性胃肠炎)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
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一般不需禁食(严重呕吐除外)。口服补液疗法或静脉补液开始后4小时应恢复进食,少吃多餐(建议每日6餐),进食少油腻、易消化、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尽可能增加热量摄入。避免进食罐装果汁等,以免加重腹泻。
预防措施:
家长要合理掌握孩子“进口”的冷饮数量,不能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另外,小儿夏季最忌讳冷的、热的、油腻的一起吃,特别是饭前吃水果、冷饮的习惯容易导致孩子正餐吃不下去,打乱了吃饭规律,造成孩子消化液分泌失常。
要注意食品卫生,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宜在微波炉内加热2分钟杀菌;水果、蔬菜食用前,要用水先浸泡半小时后刷洗,能削皮的尽量去皮,凉拌的蔬菜可先用开水烫后调味拌用;多吃蒜不仅调味,还有杀菌的作用;有些水果(如草莓等个小、连皮吃的)可用盐水(清水放些盐)浸泡半小时后食用,这样有助于去除残留农药。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
预防措施:
目前还没有针对乙脑病毒的特异性药物,乙脑预防很重要,乙脑预防的主要措施有防蚊灭蚊与接种疫苗,其中接种乙脑疫苗是最有效的措施。
目前,我国使用的乙脑疫苗有两种,一种是乙脑减毒活疫苗、属一类疫苗,实行免费接种。另一种为灭活疫苗,属二类疫苗,公民自愿自费接种。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该病为自限性疾病。
水痘宝宝护理要点:
1.注意消毒与清洁
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洗、晒、烫、煮、烧消毒,且不与健康人共用。同时还要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
2.定时开窗
空气流通也有杀灭空气中病毒的作用,房间尽可能让阳光照射,打开玻璃窗。
3.退烧
如有发烧情形,最好是以冰枕、毛巾、多喝水等物理退烧法。要让患儿休息,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要多喝开水和果汁水。
4.注意病情变化
如发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咳喘,或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惊厥时应及时送医院就医。
5.避免用手抓破疱疹
特别是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的痘疹。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要把孩子的指甲剪短,保持手的清洁。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
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
护理要点: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对症治疗,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建议6月龄~5岁儿童接种EV71疫苗,鼓励在1岁前完成接种。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3.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患儿进行隔离,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本文首发:湖南省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