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东源曾家村

2019-06-20   以郑视听

东源曾家村地处江西省金溪县琉璃乡北偏东5公里处,东靠合市镇桂家村,南接琉璃乡蒲塘村,西北与陈坊积乡润湖村交界,距县城29公里。曾氏一族在宋末元初迁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有700多年,人近千丁,是金溪西北部大望族。村庄风貌古朴,格局完整,是赣东地区村堡式布局的典型代表,2012年2月被公布为江西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 2014年3月被评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4年11月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曾氏宗祠正立面


曾氏宗祠门头

在东源村口有一座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曾氏宗祠,庭院植中栽有两棵数百年的桂树,茂盛的枝叶将庭院遮盖得严严实实,只能低头穿过庭院步入享堂,其结构为抬梁式,柱础壮粗硕大,中间走廊连接享堂与寝殿,由三级台阶上至寝殿,整体平面布局呈“工”字形。

曾氏宗祠院落


曾氏宗祠走廊


曾氏宗祠中厅

从曾氏宗祠沿路往东从朝西而开的南门“阳德含晖”入村,另北门曰“旋星共极”,东门曰“龙光发祥”,西门曰“长庚耀彩”,四座村门以砖墙相接合围,在东门和南门之间还设有门楼“南丰世第”和“隆平旧家”,南丰为江西一县名,又指唐宋八大家之一南丰先生曾巩,隆平指曾巩所著《隆平集》。《东源曾氏宗谱》载:“宋景炎丙子年(1276),始迁祖曾子实由南丰慈门曾家徒此。为纪念南丰先祖曾洪立葬于南丰东源,而改名为东源村。”由此可知,这支东源曾氏族人与曾巩同宗。

南门阳德含晖


古井

竹韵松涛

退憩居

中议世第官厅

“中议世第”官厅,由曾喜顺兄弟于清同治年间所建,整体布局为三堂直进结构,中堂与上堂有通道连接,屋内不仅有住房,还有花园、鱼塘、绣花楼、接客厅等,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完善,功能齐全。临街总门石刻“竹韵松涛”四个飘逸潇洒大字,进门设有青石铺砌的大院,大门高大轩昂,因其父覃恩诰赠中议大夫,故额刻有“中议世第”,照壁题刻“鸿禧”二字,侧边耳门上刻“退憩居”。官厅门窗梁枋均有雕刻,砖雕石刻精美细腻、内容丰富,有“喜上眉梢”、“福禄寿”等吉祥寓意图案,造型优美,构图巧妙,是民间建筑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曲折的街巷

如今东源村中保留百余栋明清时期建筑,村内石板铺设的街巷纵横交错,一条东西横跨的主街连接九条南北纵向的巷道,街巷间设门券,题写诸如沂水渊源、泽维东鲁等,表明了曾氏家族源于山东,整个村庄俨如一座迷宫式城堡,无不凝聚着曾氏先祖的智慧结晶。此外东源地处湖港密集之地,雨水季节易涝,因此村庄排水系统规划也十分科学合理,在街巷一侧都开挖明沟,依照村庄北高南低地势走向,最后汇流至“南丰世第”门楼前的水塘。故当地谚语流传:“上有东源曾,下有水南饶,五湖四港,石板街坊,砖结围墙。”

南丰世第门楼


隆平旧家门楼


沂水渊源坊门

寿仙石雕


泽维东鲁坊门

在乡村里,素有酿酒传统,东源也不例外。在村中有一家秉承传统工艺的谷吊酒作坊,位于村庄北边民居内。笔者在路过中议世第官厅时远远地就能闻到了阵阵醉人的酒香袭来,循着酒香不时就到酒坊,此时木甑正在冒着腾腾的热气,氤氲的酒液顺着导管缓缓地注入盛酒的陶罐。热情的主人看见有人来访,就拿出珍藏的好酒请人品尝,酒香浓郁甘洌,是为好酒。主人说道:“日日闻酒香,可使人更年轻。”其实酒是一把双刃剑,小酌怡情,多则误事。

酒坊


豢灵护应古庙


石刻禁碑


东门龙光发祥

漫步在村中石板路不时见到多处老宅刚刚修复完毕,还有一些老宅亦正在修缮,这些岌岌可危面临倒塌的老屋终于看到些许希望。原来是金溪县获得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项目支持,对老屋进行修缮保护。行至村东门“龙光发祥”,在村门内有一座建于崇祯年间的古庙,匾额题写“豢灵护应”,豢灵指猪、狗、牛、羊之类的家畜生灵,因此这座古庙的功能是供人祈祷保佑家畜生灵平安的。在村东门外的村墙上还嵌有一方石刻,其载:“合族严禁本族来龙地脉,无论公山私山,一概永不许取石动土,违者重罚。光绪戊子年吉月合族公立。”在古代,很多村庄都订立类似合族禁碑,以防破坏风水格局,不利后世家族兴旺发达。如今的村庄都将这些规定列为封建迷信不再遵守,不管村里村外只要有需要可以随便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