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浙南海滨小渔镇诞生了改革开放后的温州市第一家民营合股企业

2019-12-20   以郑视听

炎亭镇位于浙江省苍南县东部,东濒大海,南邻金乡镇石坪村,西接金乡镇,北望龙港市舥艚社区,当地民居世代以渔为业,伴海为生,视海为母,敬海为神,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在炎亭渔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涌现出的许多楷模人物为推动历史的前进,促进渔业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

一、陈庆扇,炎亭镇倒桥坑人,1956年被评为浙江省农业技术改进创造发明模范。

二、金仁库,炎亭镇西沙人,1982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浙江省先进生产工作者,1984年、1985年被浙江省委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被温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温州市劳动模范。

三、张加银,炎亭镇东沙人,1984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浙江省反走私斗争先进工作者,1986年当选温州市第六届人大代表。

四、王沈才,炎亭镇东沙人,1987年被温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温州市劳动模范。

五、徐定松,炎亭镇东沙人,1984年创办温州市第一家民营合股企业炎亭水产冷冻厂并任厂长,1988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乡镇企业家,1989年被评为浙江省出口创汇优秀厂长,1988年、1989年被温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温州市劳动模范,当选温州市第十届人大代表。

温州市第一家民营合股企业创办者徐定松

徐定松, 炎亭镇东沙村人,出生于1945年,中共党员。先后担任炎亭东沙大队会计和炎亭服装社工人,1974年开始从事水产事业,先后在平阳县城关水产总店和炎亭公社水产三组任采购员。1985-2004 年连续20年被中共苍南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优秀厂长(经理);1988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乡镇企业;1989年被评为浙江省出口创汇优秀厂长;1988年、1989年被温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温州市劳动模范。当选苍南县第四届人大代表和温州市第十届人大代表。

1984年在炎亭东沙村组合21个股份,筹资31万元,创办了温州市第一家民营合股企业炎亭水产冷冻厂并任厂长。 该厂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创产值100多万元。1985年冷冻厂与温州市水产进出口公司联营。1993年与香港文兴国际贸易公司合资,建立温州宏达利水产加工有限公司,徐定松任董事长。1994 年公司兼并了丰润水产冷冻厂。现厂区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拥有500吨级冷库和2个加工厂,有资产1 000多万元,年生产量7000吨,年产值7 000万元左右,最高的2001年产值达9300万元。产品由刚建厂时的鱼、蟹冷冻逐步发展到活梭子蟹出口、冻鱼片和虾仁系列产品。从1995年开始,产品销往日本,目前已逐步扩大到西欧、美国等地,年创汇从几十万美元发展到目的500 -700万美元。徐定松在办好企业的同时,先后为炎亭渔港建设、城镇美化、道路建设和全县的慈善事业等捐资30余万元。

活蟹暂养技术攻关者金仁库

金仁库, 炎亭镇西沙村人。出生于1933年,1956 年6月入党,1953- 1958 年任金乡区供销合作社炎亭水产站所属水产加工厂(站)负责人;1960年9月至1961年10月任炎亭管理区(大队)副主任兼西沙大队党支部书记,1961- 1974 年秋任西沙大队党支部书记,1974年冬任炎亭水产站交易所负责人,1978年任县水产公司炎亭水产站站长,1984年任水产公司炎亭水产冷冻一厂厂长,1986年任县水产公司金乡水产分公司党支部书记,1987年退休。1982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1984年、1985年被浙江省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84年被温州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84年,1985年被温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劳动模范;1984年被苍南县委、苍南县人民政府分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金仁库对工作勤勤恳恳,对组织忠诚老实,对集体事业满腔热情。1958 年大跃进年代,浮夸风成行,金仁库对此非常反感。在担任炎亭管理区副主任期间,实事求是地向上级领导汇报了普遍存在的问题,受到领导的批评,后被调到西沙村任党支部书记。在西沙村,他为集体事业埋头苦干,不计个人得失,带领西沙村支委一班人,想方设法发展渔村经济开拓渔业生产。1962 年在温州地委工作组的帮助下,通过整风整社,他自筹资金十余万元,购买杉木70 m3,建造应捕渔船18艘;购买棉纱16捆,共计25600 kg,编织应捕网420领;购进直径0. 35的尼龙丝3000kg,编织流刺网1000余张,使西沙村的渔船增加到36艘,彻底改变了西沙村落后的渔业生产面貌,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渔民的经济收入。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三疣梭子蟹捕捞产量的逐年提高,冻梭子蟹销向日本的数量随之增加,价格也不断上涨。为进一步扩大出口品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多创外汇,根据日本市场的需求,金仁库带领炎亭水产站的全体职工,从1997年冬开始进行活梭子蟹暂养试验。提出了改室内池养为室外自然海区暂养的方案。1979年,炎亭水产站自然海区暂养梭子蟹终于获得成功,其成活率达95%以上,为活梭子蟹出口创汇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986年炎亭活梭子蟹出口日本最高达381.3 吨。活蟹暂养成功,为县水产公司所属的肥艚、石砰、霞关、大渔等水产站先后开展活蟹暂养提供了技术依据,随后推动了兄弟县平阳、瑞安、洞头乃至全省所有的海洋渔业县市进行梭子蟹暂养出口。炎亭水产站也多次被苍南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因金仁库对水产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使他成为省、市水产界人人皆知的人物。

抗击海盗战斗英雄张加银

张加银(1935-2005) ,炎亭镇东沙村人。1949 年任东沙民兵大队长, 1950-1953年任东沙互助组副组长,1954- 1955 年任东沙低级社社长,1956年入党,任炎亭高级社社长,1957- 1991 年任东沙大队党支部书记,1955-1958年连续数次参加浙江省农林渔牧劳模代表大会,1983-1984年被中共苍南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84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反走私斗争先进工作者,1986年当选温州市第六届人大代表。1991 年因其在渔区基层努力工作40余载,为发展水产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而受到温州市水产局的表彰。

张加银一生中,不怕牺牲,勇于救人的事迹在渔区,乃至浙南闽北沿海渔区广为流传。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张加银亲自参加海上抢险救人20余次,抢救落水渔民群众60余人。被救渔民群众有本县炎亭、肥艚、芦浦、龙沙等地的,也有平阳、瑞安等兄弟县市的,还有福建崇武等地的,被人们称誉为救人英雄。

1950年初,平阳县刚解放,海盗活动猖獗,不时袭击沿海渔民群众。一次一股海盗开枪袭击刚刚回炎亭岙口的生产渔船,六七艘渔船的30多名渔民纷纷跳海逃生,张加银发现情况后,立即组织民兵班,带着步枪和机关枪,摇船冲向海盗船,并把机关轮架在自己的双肩上,让民兵对海盗射击,海盗船仓惶逃走。张加银立即组织民兵救助落水渔民,30多名渔民全部获救。但因受机枪射击震动的影响,张加银双耳膜受伤,终生留下耳聋后遗症。

1955 年的一次台风袭击苍南,炎亭前屿山外海面上,张加银发现一艘运输船沉没,立即带领十多位青年,摇着渔船,冒风迎浪赶到出事海域,抢救福建崇武县的5位落水船员,使其安然脱险。以后崇武船每次路过炎亭,这些船员都到他家拜访。

1960年7月18日,台风即将登陆,一艘运输船在炎亭岙口被巨浪击沉,张加银闻讯后,急忙组织两艘渔船赶赴出事海域,救起瑞安塘下镇5位落水船工。1962年的一个夏天,台风来临,苍南县龙沙乡沙坡村一艘小船在炎亭岙口被浪打翻,张加银得知后,马上组织抢救,救起沙坡村3位船员。1964 年夏一台 风来临前夕,西沙村一艘渔船从炎亭岙驶往东沙内港避风,当船驶近避风港口门时,因风浪太大,一渔民被浪打落水中。张加银见后,准备下海抢救。身边围观群众都说风大浪急,下海肯定有生命危险,拉住他不让下水,他却随手一挥,毫不犹豫地跳进汹涌的海水中,凭着自已良好的水性、娴熟的游泳救生技术和勇气,终于将渔民林寿桃救起。1965 年平阳县在西湾召开渔区三级干部大会,因台风即将来临,会议中途休会,张加银回原单位组织抗台。在鳌江渡口摆渡时,发现渡轮上有妇女被挤落水中,张加银马上跳入江中,在渡船其他同志的帮助下救起落水妇女,当妇女被救上船后说她还有一个孩子在水中时,张加银立即跳入江中,经摸寻,终于救起落水的孩子。1967 年6月张加银渔船在炎亭百亩礁外进行毛虾抛锭生产时,船上渔民夏小满不慎落水,张加银发现后马上跳入海中,把他救上船。

张加银时时处处想的是群众,是渔民,是发展村集体经济。在任东沙村书记30多年中,勤勤恳恳为人民办实事,从来不考虑个人得失。在招工安排时,他首先考虑的也是他人。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以身作则,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和地位。炎亭海区白亩礁是个适淹礁,潮落时露出海面,潮涨时淹没在海中,给过往船只带来很大危险,经常发生船只触礁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53年政府部门决定在百亩礁建导航灯标,任务落在东沙村,张加银积极组织工程队和运输船,克服种种困难,用三个月时间建成条石基座的导航灯塔。但因台风巨浪的袭击,后来航标灯塔倒塌。1955 年市水产部门决定重建百亩礁灯塔,建筑工程队到现场观察后,打起了退堂鼓。张加银深入工程队做工作,自已组织运输船,亲自在现场指挥航标灯塔建设和安全工作,建筑工程队克服种种困难,保质按时地建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圆型、灯高7.5 m的导航灯塔,从此再也没有船只因百亩礁而发生海损事故。张加银一生不求索取,为民奉献的精神,深受广大渔民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