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贞节牌坊
何坊村,位于江西金溪县琉璃乡,当地又称何坊饶家。《金溪县地名志》载:“何坊饶家。在琉璃岗西北6公里小山沟里,小港南侧。53户,324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饶思益由东乡县大窠迁此。因建村何氏原居住的废基上,故名。”
旌表饶士旦之妻吴氏贞节
贞节牌坊,位于村庄东边,为旌表饶士旦之妻吴氏贞节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请建,由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徐本、兵部尚书总督两江军务那苏图、中宪大夫知抚州府事唐孝本、文林郎知金溪县事叶重熙等中央至地方各级官员奏准。在同治《金溪县志》中亦载:“吴氏,饶士旦妻,年二十四守节,事姑育子,备极荼苦,年五十八卒,乾隆七年,旌表建坊。”不过在《金溪县地名志》中记载饶氏家族在乾隆年间迁此,二者在时间上可能存在重叠现象,同时不太可能饶氏家族刚迁徒此地根基未稳的情况下即建造贞节牌坊。因此,《金溪县地名志》记载何坊饶氏在清乾隆年间迁此说法有待考正。
雕刻装饰图案-鱼跃龙门
雕刻装饰图案-海水瑞兽
雕刻装饰图案-鳜鱼、鲤鱼
雕刻装饰图案-鳜鱼、鲤鱼
何坊饶家村吴氏贞节牌坊为青石构造,仅存四柱三间,雕饰图案损毁严重,但依稀可见人物花草鱼虫鸟兽麒麟狮子龙凤祥云等精美图案。学者秋意对牌坊图案作大致解读,牌坊明间上额枋主图分别臆测为拜别父母和公堂理事等内容,从正面构图来看,中间有书案,人物有拱手、有执扇、有打鼓等形象,表现官员中间高坐,属官立于两侧,再外侧是百姓感谢官员德政,正在打鼓前来致谢的场景。按照构图对称性,背面图案应该是朝会图,中间是朝堂,两侧是官员辞别父母前去上朝。因此这座牌坊主图表达一种“在家孝顺,天神护佑,高中魁首,早入朝堂伴君王。做官清廉,下属融洽,政平令和,晚来声名惠乡梓。”的思想。两侧稍间上额枋四幅图主题是夫妻送别赶考、金榜题名拆桂等情节,两侧稍间下额枋四幅图有海水瑞兽、鱼跃龙门、鲤鱼、鳜鱼等。
双峰旧里
门外的风光
在贞节牌坊一侧是饶氏祠堂遗址,改建为何坊仓库。穿过贞节牌坊沿路绿树翠竹夹道,向西行约数十米有一座路亭式村门,房屋圮毁仅存一道劵拱门,上面石刻匾额为“双峰旧里”,双峰是饶氏堂号,源自饶氏先贤汉代饶威。何坊四周茂林修竹环绕,村庄旧基座落于中间位置,街巷为东西一横南北四纵的格局,纵向排列的四条巷道分别设门楼守护形成相对独立的建筑组团。经过“双峰旧里”村门之后,一路上看到村围之内的许多民居基本上淹没于杂草树木之中,处于无人居住荒芜状态。
文光门楼
“文光”是科举功名的象征
第一座门楼则是掩藏在一片茂密的绿荫丛中,若隐若现,近看门楼则是千疮百孔,石雕构件早已不知去向,仅存“文光”匾额,“文光”是科举功名的象征,表明何坊饶氏族人之中曾有人考中功名。
第二座门楼
民居内部场景
往西不远是第二座门楼保存尚好,前方是开万公祠,坐西朝东,面向水塘,水面浮满青萍。恰如诗言:“荷塘风未起,碧波无涟漪。青萍感风动,摇曳渐满池。”
青萍满池塘
“惠洽民心”门楼遗址
第三座门楼面朝水塘而向,亦是损毁严重门匾缺失,原先匾额题刻为“惠洽民心”,其指汉代饶氏先贤饶威,官鲁阴太守,推行惠政深得民心之事。
第四座门楼
仿木石结构
精美的雕刻图案
最东边的第四座门楼为四柱三间两冀式,部分石雕构件早已失窃。随着村民早已从村庄旧基离去,不知道这四座门楼还能在此坚守多久?
村庄巷道
开万公祠
开万公祠
虽然如今何坊饶家举目皆是废墟破败不堪景象,估计不久行将消失,但村庄周边自然环境依然秀丽而幽静,绝对不失为绝佳的隐居之风水宝地,同时村庄以牌坊或路亭或门坊的建筑形式作为节点,使空间格局产生一种层层递进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