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亭,位于浙江省苍南县东南沿海地带,历史悠久,其最早见于文字记载为“盐亭”大约在五代时期(907—960),地理位置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素以“滩佳、石奇、礁美、崖险”闻名遐迩,山海风光秀美壮丽,沙滩长达千余米,杨家尖巍峨挺拔,。
渔舟唱晚
民国王理孚先生同友人秋游炎亭时诗:“海口波汪汪,滩头沙浩浩,潮上市声喧,风引回帆早。”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与上图这幅题名为《渔舟唱晚》旧照片记录的场景之间高度契合。从这幅旧照片的张索题字信息中可知甲寅(1974)冬月林其勉摄于金乡炎亭,至今有四十多年的时间,当时在净洁的沙滩上和安静的海湾里停泊着许多渔船,其中有一艘扬着风帆古老的单桅木制渔船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丰富和古朴,也记录了渔业发展的历史时代背景。随着渔船机械制动装置普及运用,这些依靠自然风力航行的古老木制渔帆船早已消失绝迹,退出历史舞台。虽然笔者未出生于那个年代,不曾见过这种打渔的帆船,不过第一眼看到照片中的昔日家乡场景时,心中依然泛起那种无法语言的亲切感。
钓海去
上图这幅旧照片题名为《钓海去》,与《渔舟唱晚》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作者拍摄,记录了当年 炎亭海边上两艘扬着风帆单桅木制渔船准备出海的场景,远处的山是西沙凤凰山。
如今古老的帆船退出了运输、捕捞等生产劳动领域,主要是以体育运动项目的形式存在以延续其悠久的历史。帆船一般包括船体、帆、桅杆、横杆、稳向板、舵等,还有缭绳、斜拉器、滑轮等等一些配件。帆船的核心构件是桅杆,传统的帆船桅杆是用木质的长圆竿,从船的龙骨或中板上垂直竖起,支撑横桁帆下桁、吊杆或斜桁。利用帆拉动的船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能灵活调整船头方向。在中国,是通过使用安置在船尾的“舵”来实现的,故成语有“见风使舵”,讲的正是按风向操纵舵来调整航向。
最后,在此首先感谢林其勉先生为炎亭创作了这组珍贵的摄影作品,感谢金理串先生提供友情帮助,从林其勉黑白风光摄影《双镜头》一书中翻拍这组拍摄于1974年的炎亭历史旧照片相赠,这是笔者目前所见时间最早的炎亭历史照片。
注释:
林其勉,1955年出生于温州市第一桥,祖籍温州永强金岙村,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学会理事,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中国大区)执委,举办《林其勉摄影作品展》,出版《林其勉人像摄影1978-2008》作品集、林其勉黑白风光摄影《双镜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