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军旅警营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文章来源:葛志彬的腾讯空间
65式军服及其改良型71式、74式、78式整整实行了20年,是解放军装备时间最长的制式服装。尽管今天看来65式军服还不够美观,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身绿,三片红”曾让多少人魂牵梦绕……
65式军服及其改良型71式、74式、78式整整实行了20年,是解放军装备时间最长的制式服装。尽管今天看来65式军服还不够美观,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身绿,三片红”曾让多少人魂牵梦绕……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干扰,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65年6月1日取消了军衔制。65式军服是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后中央军委批准装备的制式服装。
为适应取消军衔制后新的着装要求,总参谋部有关部门提出了军队帽徽、领章的修改方案。1965年4月21日,军委办公会议审定了新的服装方案和由总参谋部代军委起草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帽徽、领章和军帽样式的请示》的报告。4月29日,毛泽东主席批示:照办。5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帽徽、领章和部分军装样式的决定,规定陆、海、空军和公安部队,一律佩戴全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原帽徽、军衔肩章、军衔领章和军兵种及各种勤务符号,均予废止;原大檐帽、女兵无檐帽、水兵大顶帽、军官武装带、校以上军官西式礼服和女裙服同时予以废止;官兵一律戴解放帽;海军服装样式改与陆空军相同,颜色为深灰。以上决定从1965年6月1日起生效。
在正式取消军衔制的前夕,1965年5月25日《解放军报》发表了题为《促进我军更加革命化的重大措施》的社论,其中有一段话:
军衔制度取消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公安部队所有部队人员,一律佩戴全红五角星帽徽、全红领章。新的帽徽、领章非常大方、朴素,突出了鲜红的革命色彩。帽徽是一颗红星头上戴,象征着党和毛主席的领导;领章是革命的红旗挂两边,象征着我军非常无产阶级化、非常战斗化。这非常鲜明、非常形象地体现了我军的革命本质和光荣传统。
1965年6月1日,所有军人摘下佩戴了将近10年的55式帽徽、领章和肩章。全军上下无论男女官兵,一律佩戴红五角星帽徽和红领章,将之称为“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从而体现官兵一致的革命传统。
65式军服与55式军服的区别是:取消大檐帽,戴解放帽;取消军衔肩领章,一律佩戴红五星帽徽和全红领章,军官与士兵由上衣口袋多少区分;军官取消毛料服装,穿布料服装;海军水兵取消水兵服,着与陆空军士兵相同式样的军服,军官士兵军服颜色一律改为灰色。男战士服装只有两个上挖袋,以此区别于干部。女军人冬服与所在军种男军人相同,女军人夏装取消裙服,女战士与女干部夏装相同。陆军军服和空军上衣的棕绿色改为草绿色,被称为“国防绿”。
70年代初“的确良”军服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发达国家已用化学纤维与棉花混纺织物制作军服。当时我国国内也有少量生产并投放市场。针对我军纯棉军服不耐穿和服用性能较差等情况,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从1969年开始,着手研究多种化纤与棉花混纺织物,先后研制出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配比的混纺织物4批20多种,制作单衣3000多套。经担任不同任务的部队试穿验证,采用涤纶50%、锦纶17%、棉花33%的混纺42/2×21平纹布穿用效果最佳。1971年4月,涤锦纶三元混纺布单衣在北京、广州、沈阳、武汉、兰州等军区扩大试穿。总后勤部1971年6月4日批准定型和批量生产,定名为“71式军服”。经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批准,1972年首先装备中央警卫团和北京卫戍区部队,1973年装备全军。
这种俗称“的确良”的涤、锦、棉三元混纺布新式面料与棉布相比较,具备挺括、不缩水、洗后易干、颜色鲜艳、不易褪色的优点,深受广大指战员欢迎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和喜爱。这是我军军服面料一个质的飞跃。“的确良”的原料聚酯纤维,英文名叫DACRON,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中文名叫“大可纶”,在香港和广东话发音就成了“的确良”。
为检验混纺单衣对战时伤员及其治疗过程有无负面影响,总后勤部组织科研人员对混纺单衣和纯棉单衣进行了耐燃烧、烧伤后愈合、防毒、防热和防红外等性能对比试验,没有负面影响。国家计委、燃化部、轻工部和商业部都积极支持部队装备混纺军服。
1974年海军女兵穿上了裙子
65式军服装备后,经过几年的实践,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军内外对海军服装意见较大。1972年,海军着手研究恢复1965年以前的军服颜色与式样,并于1973年7月14日向中央军委请示报告。1974年5月1日,经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批准,部分恢复了55式军服的一些着装特色:海军夏服分上白下蓝和全蓝两种,干部服式样不变,戴大檐帽,战士穿水兵服、戴水兵帽;冬服为全蓝,干部和陆勤战士服式样不变,舰艇士兵穿水兵服、戴栽绒帽;水兵服领章改为长方形红色小肩章。这次部分改动的军服被称作“74式军服”,使我军过于单调的65式军服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改观。
74式海军服,式样和55式海军服一样,就是换了帽徽和领章(水兵是全红小肩章)。当时有一些水兵帽子上的字竟然是繁体汉字,那就是55式水兵帽的存货。
74式海军服刚装备不久,在当年又有小的变动:取消了水兵帽上的飘带。缘由是这样的:1974年6月,江青乘坐我海军某部导弹驱逐舰视察大港油田,在与全舰官兵合影时,水兵帽上的金锚飘带引起了江青的注意。只见她忽然皱起了眉头,顺手将身旁战士的水兵帽摘下,指着帽子上的飘带说:“这玩意儿是英国海军为纳尔逊戴孝遗留下的传统,这是帝国主义造成的,为什么人民海军要跟着学?”边说边将飘带弄到水兵帽里边,然后戴到战士头上。江青的话,使合影的官兵个个目瞪口呆。针对江青关于飘带的“指示”,官兵们只能仿效江青的动作将飘带掖到帽子里面去!
但在当时,谁敢顶撞蛮横无理的江青呀。所以从1974年5月1日海军换装,仅仅过了3个月,海军就于当年8月1日把水兵帽上的飘带取消了。但当时很多水兵领到带飘带的水兵帽,舍不得剪掉那两根漂亮的飘带,只是折叠了放在帽子里缝上了。没有了飘带的水兵帽,显得很不协调,怎么看怎么别扭,水兵们也无奈地送了它一个不太雅的雅号——“秃尾巴鹌鹑”。
“文革”结束后不久,1978年我军服装又在71式军服的基础上,以减轻重量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扩大化纤材料的使用。早在1975年,为落实中央军委关于减轻单兵负荷量的指示,总后军需部就开始着手研究以减轻被装重量为重点的军服改革。经过研究筛选样品、部队试穿、征求意见,于1977年12月上报军服改革方案。1978年2月,中央军委批准了军服改革方案,名为78式军服,并投入生产。这次服装改革的特点是进一步扩大采用化纤与棉花混纺织物,增加服装品种,改进生产工艺,在冬服配套和携行规定上也作了较大改进。主要将冬服罩衣、棉衣和大衣面料改为涤卡布料,棉衣里子布改为棉布;化学纤维扩大为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等多种;对皮帽和毛皮大衣采用新工艺生产,并对罩衣减轻了重量;对战士军服、女军人夏服加强收腰,战士军服的侧接缝加为两条。
71式、78式服装是我军军服使用材料上的革命,不仅为国家节省了大量棉花,而且由于化学纤维优良的机械性能、抗皱性能和抗霉蛀功能,军服使用牢度,挺括保型性、储存安全性等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因为化学纤维的比重小,使我军冬服重量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也使军服外观得到有效改善。
1985年5月1日,全军装备新式服装——85式军服,65式军服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65式军服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我军影响最大的一代服装。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装备时间最长。从1965年至1985年,65式军服包括其“改良型”71式、74式和78式军服,整整实行了20年,还没有哪一套服装超过它(我军87式服装从1988年开始装备,到2007年,也达19年了)。二是发放量最大。1965年至1985年这20年间,是我军兵员最多的时期,70年代中后期曾达到600余万人。这时期平均每年都有上百万新兵,20年间,累计应该有数千万解放军官兵穿过65式军装。而民间各种仿制的就更是数以亿计了。
65式军服充满了传奇色彩,曾为全国人民所喜爱,甚至影响了世界军装的发展,许多国家的军服都借鉴了65式军服的优点。65式军服近年来已逐渐引起国内外军服收藏研究者的注意,成为一个重要的探讨课题。某些外国的爱好者还成立了中国65式军服协会。毋庸置疑,在世界军服发展史上,中国的65式军装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