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汪滔 军旅警营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看望军事学院的阿姨
6月13日上午到位于北京市复兴路83号院的国防大学干休所看望原军事学院的缪裴芙阿姨和杜锐颖阿姨。
图为复兴路83号院内(原政治学院)的大礼堂。
刘伟桢在复兴路83号国防大学干休所院内的毛主席塑像前留影。
缪阿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时候的照片。
缪裴芙阿姨,1952年9月1日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总高级步兵学校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7月毕业分配到南京师范大学任教师。1969年军事学院撤销建制后,到北京十一学校任教,高级教师(正教授级)。缪阿姨今年88岁,我们祝愿缪阿姨健康长寿,安度幸福的晚年!
建国初期,陈甦(左)、曾孟西阿姨(中)、缪裴芙阿姨(右)都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政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总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和工作,并先后和同在总高工作的父亲们结合,生育和养育了我们。
缪阿姨和编者妈妈陈甦、曾孟西阿姨当年在总高、军事学院是闺蜜。
这张拍摄于六十年代的照片中,左边是陈甦、中间是曾孟西阿姨,右边是缪阿姨。
刘伟桢和缪阿姨在一起。
汪滔和缪阿姨在一起。
缪阿姨是贺琦的妈妈,是我们家御史廊的邻居。
缪阿姨特别新潮,现在还经常弹钢琴;在书房,缪阿姨说起微信如数家珍。
这张照片就是缪阿姨第一次估捣着将手机放在电脑桌上自拍的。
汪滔、刘伟桢夫妇和缪阿姨在一起。
刘张照片也是缪阿姨用手机远距离自拍的。
汪滔和缪阿姨在一起,像不像母子俩。
这是2017年8月5日上午看望缪阿姨的照片。
这是2018年5月18日上午看望缪阿姨的照片。
缪阿姨身体硬朗,己经去了两次北京世运会了。
段北生的妈妈杜锐颖阿姨,1965年拍摄于南京,当时35岁。这是杜阿姨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杜阿姨今年己经90岁了,我们祝愿杜阿姨健康长寿,安度幸福的晚年!
杜阿姨1968年拍摄于南京的照片。
当天上午国防大学干休所正在举办老干部麻将比赛,杜锐颖阿姨也参加了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佳绩。
图为杜妈妈在麻将比赛中。
图中正面者是杜妈妈,旁边站立者是杜妈妈的外甥女。
比赛结束后,汪滔推着杜阿姨回家。在送杜阿姨回家的路上,杜阿姨给我说军事学院的往事,说丽娜姐和北生精心照顾她的事情。这是2017年8月5日上午看望杜阿姨的照片。
看到杜阿姨就好像看到妈妈一样,觉得特别亲切。
这是2018年5月18日上午看望杜阿姨的照片。
看着儿子段北生的小学同班同学推着自己,杜阿姨笑得多开心呀。
但是在我向杜阿姨告别的时候,杜阿姨哭了,说话的声音也哽咽了。我背过身去,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
后来北生给我微信说:我妈这两天她一提起你就流泪满面,要我一定好好致谢。
再见了,杜妈妈、缪妈妈,儿子在这里祝您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我以后每年都会来看你们的。
参加泰阳大哥组织的聚会
贵宾您好:欢迎莅临京城最具特色江浙菜(孔乙己尚宴)餐厅,为您预定二楼《202》包厢,时间:6月13日中午12:00,地址: 朝阳公园桥向西第三个红绿灯右转或长虹桥向东第三个红绿灯左转直行300米,八号温泉院内。
图为孔乙己尚宴餐厅正门。
图为孔乙己尚宴餐厅侧门。
孔乙己尚宴餐厅一楼装饰。
《孔乙己餐厅》二〇一五年在美国"设计诠释“竞赛中获奖。(这年中国区仅两个获奖项目)
孔乙己餐厅是体现中国南方城市“绍兴”的传统文化的高端餐厅企业。“绍兴市ShawXing”是中国的威尼斯,以“水景”,“当地特殊的建筑”,“书法”闻名于世。“水景”和“书法”和“当地的建筑细节”是本餐厅的设计元素。本项目是在现有餐厅内重新规划出三个VIP大包间,设计师以“绍兴”的环境特点和人文历史营造一个中式气韵贯通又时尚风流的聚会场所。
光阴流逝去,乌篷船可鉴。
那小小的码头,那窄窄的石阶。
那狭狭的水路,那漫漫的征程。
左起:毛海洋、张克林、汪滔、乔泰阳大哥、曾红、吴苏宁。
汪滔和乔泰阳大哥、曾红夫妇在一起。
左起:吴苏宁、曾红、汪滔、乔泰阳大哥、毛海洋、张克林。
乔泰阳大哥1968年2月从南京市九中应征入伍,在济南军区67军服役。
图为乔泰阳大哥当兵时候的照片。
张克林1969年12月从山东省烟台市应征入伍,在济南军区坦克八师服役。
张克林参加聚会的照片。
吴苏宁1970年12月从福建省莆田地区应征入伍,在福州军区通信兵部电报营有线电报连服役。
吴苏宁参加聚会的照片。
刘伟桢年轻时候的照片。
刘伟桢参加聚会的照片。
汪滔1969年2月从南京九中应征入伍,在海军东海舰队服役。
汪滔参加聚会的照片。
左起:刘伟桢、汪滔、吴苏宁、曾红、乔泰阳大哥、毛海洋、张克林。
2019年6月12日晚上18:00,毛海洋和汪滔、刘伟桢夫妇小聚。
毛海洋和汪滔在一起。
毛海洋和汪滔、刘伟桢夫妇在一起。
张如宁大哥从上海来南京,2019年5月16日中午,和如宁大哥在南京小聚。
张如宁大哥和汪滔在一起。
2019年7月2日,汪滔看望同是南京市九中的学哥学姐吴志明、朱小蔓夫妇。
吴志明大哥和汪滔合影。
吴志明大哥和乔泰阳大哥都是1968年2月从南京市九中应征入伍,在济南军区67军同一个炮兵连服役。
小蔓姐和汪滔合影。
张海金大哥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到南京参加宇花学校六二届、六三届同学聚会,2019年5月15日晚上18:00,汪滔请海金大哥在南京大牌档(中山陵店)小聚。
段丽娜姐、徐姗姗姐分别从北京和湖北宜昌到南京参加宇花学校六二届、六三届同学聚会,2019年5月14日晚上17:30,汪滔和两个姐姐在南京德基广场二期7楼德香茶楼小聚。
图中左起:丽娜姐、姗姗姐、汪滔。
丽娜姐和汪滔在一起。
姗姗姐和汪滔在一起。
2017年5月5日上午,在上海报业大厦和乔泰阳大哥、曾红的女儿乔争月小聚。乔争月现任英文《上海日报》记者、海派城市建筑历史作家。
汪滔和王宁军在上海报业大厦合影,王宁军曾任英文《上海日报》经营部经理、记者。
沉痛悼念古松同学
犹似昨日共笑语,不信今朝辞我别;桃华流水杳然去,清风明月何处寻 —-悼念同学、发小、战友古松。
古松同学在与疾病斗争了10多年之后,因病医治无效,于二零一九年六月一日下午十七时在北京博大医院逝世,享年67岁,我们深深地怀念他。
(照片由刘苏勤同学电子合成)
2019年6月13日下午14:30,前往古松同学家中悼念古松同学。
图为古松同学设在家里的灵位。
古松同学1951年11月1日出生于南京军事学院,自此,和我们成为同学、发小和邻居。
图为古松小时候的照片。
古松和妈妈在一起的照片,有妈的孩子是个宝。1957年国庆节拍摄于南京玄武湖。
古松和妹妹、弟弟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照片。
古松同学1964年7月拍摄于南京,宇花学校六四届4班毕业照。
古松同学1964年夏天随父母亲调到北京,在北京三中读初中。
古松同学1968年年底到陕西省延安插队。
古松同学1969年冬天拍摄于延安宝塔山下。
古松1970年10月在北京市应征入伍,在武汉军区54军162师485团服役。
你说当兵有苦有累
更多的是甜是美
你说从军笑过乐过
也流下过咸咸的眼泪
脱不下的是军装
更脱不下的是中指紧贴裤缝线的姿态
图为古松在部队站岗的照片。
1979年2月,古松带领部队奔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前线途中,古松当时是团政治处干事,前排第二人为古松。
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战斗间隙,交流战场情况。
图中第二排右一为古松。
赶紧吃饭,马上要开拔了,剑指越南高平。
图中穿深色军装者为古松。
在越南高平市郊的防守阵地上,远处就是进入高平的大桥。左一为司令部的参谋。
凯旋归来,古松学习毛主席军事著作,准备写参战总结。
生命中有过当兵的历史
一辈子都不会后悔
图为古松在部队时候的照片。
回首部队的军旅生活
回顾往昔的点点滴滴
经历了风霜雨雪
尝过了军营五味
也许这里不是我梦中的天堂
但一定是我梦想起飞的地方
虽然我将要离开
但我依然爱着这里
图为古松在部队的照片。
同是部队大院子女,军中伉俪,古松和妻子丽莉在武汉军区195医院时候的照片。
古松夫人丽莉年轻时候的照片。
古松夫人丽莉当兵时候的照片。
古松夫人丽莉当兵时候的照片。
谁说军人只有威严
军人也有温柔的时候
古松和妻子、儿子在一起的照片。
孩子
爸爸是你的守护神
爸爸为你遮风挡雨
孩子
你可知道
你是爸爸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你是爸爸拥有人生最富有
最圣洁的慰藉
图为古松和儿子的照片。
孩子
自从爸爸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
他的生命已不仅仅属于你,
而是属于肩负的使命
他也不仅仅是你的爸爸
而是属于“军人”这个无私的称呼
图为古松和儿子在一起的照片。
古松同学从部队转业以后,先后在劳动部和经济日报社工作。
古松同学在日内瓦参加国际劳工大会时候的照片。
古松夫人丽莉现在的照片。
丽莉和孙女新越在一起的照片。
古松儿子古鉴现在在杭州阿里巴巴集团公司工作。
古松儿子古鉴和女儿新越在一起的照片。
古松孙女新越今年九月份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也像60年前的我们一样,成为小学生了。
古松、刘苏勤都是1964年7月份宇花小学毕业后随父母亲工作调动去北京,我们分别己经53年。
左起刘苏勤、汪滔、古松,2017年8月1日下午拍摄于北京。
古松、汪滔和小学班主任常老师合影,2017年8月6日下午拍摄于北京。
老同学合影留念,2017年8月6日拍摄于北京。
左起:林江、汪滔、古松、陈和平、刘苏勤。
古松夫妇和汪滔夫妇的合影,2018年5月14日拍摄于北京古松家中。
60年前的小学同学、军事学院邻居,真正的发小情啊!
古松和汪滔在一起,2018年5月14日拍摄于北京古松家中。
这是古松生前给我们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
古松同学安葬在北京八宝山人民公墓
汪滔、刘伟桢夫妇和古松夫人丽莉前往八宝山人民公墓祭奠古松同学。
古松同学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人民公墓怀思阁内。和他爸爸妈妈的骨灰安放在一起。
怀思阁外墙上镌刻着古松同学的名字。
犯我国土一尺者,必将挫骨扬灰,祖宗基业寸土不让,犯我中华者
虽远必诛,我们热爱和平,但我们不畏惧战争,国虽大,寸土必争,地虽小,分毫不让
宁可埋骨千万,不背后世骂名,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每一寸领土,都是中国人民鲜血换回来的,愿我有生之年,见你,君临天下,纵横四海,勇者无解,不要在我的墓碑前哭泣,我不在那里,没有长眠,我是凛冽的寒风,掠过大兴安岭的雪原,我是温柔的春风,滋润着西部荒野的麦田,是清幽的黎明,漫在荆棘谷的林间,是雄浑的军号,越祖国蓝天的云端,是温暖的群星,点缀西沙群岛的夜晚,我是高歌的飞鸟,留存于美好的人间
古松大哥(古松长 作者8天),我们现在都步入中老年,并且已经退出现役,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我们的态度依然和你生前一样---若有战,召必回。你要战,我奉陪!
古松,你在天国还好吗?
古松,安息吧,愿你在天堂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