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吴涛 军旅警营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新兵连,是每个军人走进军营的第一站。新兵连的故事趣事多。我的新兵连队故事,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每当战友聚会或遇到特殊的纪念日,想起时,还觉得是那么生动有趣,难以忘怀。这是属于那个年代,那一群新兵,那个“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难以磨灭的记忆。
朱同兵找床
全连一百多号新兵,穿的是一模一样的军装,分到各个连队班排,睡的是一模一样的高低铺木板床。白天训练返回连队,常常会有很多新兵摸不到方位,找不到自己的床铺,尤其是新兵走进军营的头一两个月。一到夜晚,熄灯号一响,那些洗漱没有来得及走进自己班排的新兵,跑错寝室,上错床是常有的事。我们连新兵三班朱同兵,为找自己的床铺可没少吃苦头。一开始,同兵每晚排班站哨,夜里起床出来撒尿,他三天两头爬错床,睡错铺。常常把别的新兵吵醒,弄的两隔壁的班排新兵“鸡飞狗跳”,睡不成觉。那个被弄醒的新兵“咬牙切齿”恨得心里直痒痒。咋办,又不能打架骂人。每轮到朱同兵排夜哨,大家都高度警惕,提防着“这家伙”一个不小心又会摸上自己的床上。同兵为此事苦恼了很久,常常责怪自己不长脑子,没记性。为什么别的新兵都能记住自己的床铺,而自己却怎么也记不住,老是出错呢。终于,有一天,同兵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他摆脱了老爬上别的新兵床铺的尴尬。那天在靶场进行射击训练回来,他从靶场边的松树林里,掰下一根小松树枝,带回了连队。到了晚上,同兵悄悄的把这根松树枝绑在自己的床头边,做好标记。每次下床回来,他只要摸到床头的松树枝,就不会摸上别人的床。有了这根床头“航标”,同兵的心头隐患终于消除了。从那天晚上起,同兵每晚睡觉前必做的功课,便是将这根引导自己避免上错床的“航标”绑在床头,清晨收起来,压在床铺底下。如此反复着,把自己的新兵生活过的“酸甜苦辣”,啥滋味都有。
蔡班副的粪瓢
蔡班副比我们早当一年兵,苏北灌云人。眼睛很大,个也不小。一口苏北腔,说起话来嗓门很响。在我印象中,蔡班副是连队老兵中,要求进步最强烈的老兵之一。因为训练成绩不是很出色,他就在细小工作中处处要强,特别勤奋刻苦。他所在的十一班,在新兵连的综合训练、内务卫生和农付业生产三大方面,由他负责的农付业生产,打扫卫生等细小工作,几乎在每周连队列会和每天晚饭前的一日点评中,都会受到指导员肖圣清的表扬。蔡班副为了抓好本班的打扫卫生和农付业生产种菜养猪工作,他常常开动脑筋,找窍门,带领全班新兵去寻找和争抢连队不够用的扫帚、粪桶粪瓢。半夜里或者凌晨起床号还没响,就把班里的新兵叫起床,跟他一起到各营连厕所掏粪挑粪,到别的连队猪圈偷猪粪攒猪肥。把扫帚藏在自己的床下。最意想不到的事情是,蔡班副在夜深人静时,偶尔也将放在连队农付业生产基地和猪圈的粪桶粪瓢,挑到水塘边洗干净,将粪桶藏在别人找不到的地方,而把掏粪不可缺少的粪瓢冲洗干净,扛回连队,偷偷放在自己的床底下,以备天不亮就带领班上新兵去掏粪拾肥。那个粪瓢在床底下,散发出来的臭气,洗的再干净也无法除掉,薰的满屋的新兵就象是睡在刚浇过大粪的菜地旁一样难受。从农村来的新兵,没那么大的强烈反应,而那些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入伍的新兵就受不了了。他们对蔡班副的“怪癖”,只能是敢怒不敢言,忍气吞声。不过,蔡班副的这一行为,也充分验证了中国那句庄稼汉的老话,“没有大粪臭,哪来稻谷香”。那些很难见到农民种地,不熟悉农民生活的城市兵,恐怕今生也忘不了蔡班副以这种方式,无意中让他们认识和接受到了农事中“香与臭”的辩证学。
飘在面条桶里的军帽
我所在的部队,是从北方调房来到南方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官兵中,北方占比大。故这支由贺龙元帅创建的老部队,饮食习惯还是以北方官兵为主,尽管南方大米很多,但我的老部队所属各营连,从来都是面食特别多。我记得在新兵连的时候,隔三差五吃面食,馒头包子水饺花卷面条样样有。每次轮到吃面条的时候,会有一个挺尴尬的现象。饭堂里,每个新兵班轮流值班打饭的那个新兵,在吃面条的那天,都习惯性地争先恐后为全班新兵每人打到一大碗面条。尽管面条很多,不存在每个新兵吃不饱的问题,可新兵那抢面的劲头,从来都不会减弱。当炊事班老兵将一桶桶面条抬进饭堂那一刻,各班排值班打饭的新兵,就象“贼”一样,尾随其后,紧盯着大饭桶里的面条,尤其盯着上面飘着的猪肉和鸡蛋蔬菜。
老兵桶一放下,他们狼一样扑过去,弯腰低头用饭瓢和筷子夹着面条往自己班里的小盆里捞。一桶面条几分钟之内,就被抢光了。而剩下的面条汤里飘着的,常常是新兵低头捞面时相互头碰头挤掉进去的军帽。我也曾经有过两次军帽掉进面条汤里的经历。每次轮到吃面条的时候,连长和指导员或是值班的排长,都要重复强调“捞面条”的纪律,请大家注意点形象。但是,这些还没有完全实现从老百姓向军人转变的“新兵蛋子”,从来都是不长记性的,在一次次的下一个吃面条的时刻,还是将连首长的训话忘的一干二净。
新兵连的生活,五味杂陈,什么都有。我选择几个小侧面,讲述40年前我的新兵连的故事。这些原汁原味的新兵连生活,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时阶段,那一群充满活力的城乡青年,在军营里“野蛮生长”的人生经历。年轻时,谁没有过这样的“野蛮生长”?成长中的不足与烦恼,我们谁也跨越不过去。唯有如此,我们才更加珍惜今天的自己。
共和国每个军人,就是这样被塑造成型的。我非常感恩人生有过这样一段不寻常的军旅历程。感恩我的祖国,感恩我的首长,感恩我的战友兄弟姐妹,把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0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