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经到了,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开始接触咖啡, 也会有更多的人对咖啡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年新气象,如果你想要入坑咖啡但又无处下手;亦或是咖啡因重度患者,新年想要换换口味,有新的尝试。
那就请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带你从入门到进阶一次性搞定你的需求!
入门讲逻辑
一个人想要入坑某个领域,都需要一个契机。我认为这个契机就是你的选择。
有的人被自己的选择一次劝退,有的则入坑成功,越陷越深。所以入坑的第一步很关键。
01
没喝过先尝试
如果你不常喝或根本没喝过,那么在入坑的时候,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想要继续研究下去
OR
一时兴起,就是玩玩
如果只是为了玩一玩,那么只需要看到这里就可以了。
如果你要深入的研究下去,请继续往下看!!
初次尝试,不建议直接买设备,因为你并不知道你是否能够坚持下去。钱不少花,东西不少买,发现不如咖啡馆买的好喝,你不是很沮丧?
初次尝试,有2条路可选:
1、直接去当地有名的精品咖啡馆,从意式咖啡喝起来,顺序可以是:
Espresso(如果有勇气)美式澳白拿铁卡布奇诺
在这过程中,不要选择SOE的豆子,就用店内的拼配。从黑咖啡喝,尝试喝出拼配豆子的一些风味,然后增加一些牛奶的量,看看不同奶量、奶沫厚度的变化,带来的不同口感。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就可以了。
PS:如果有杯型选择,请选择最小杯
2、买各类速溶或挂耳咖啡开始尝试
相较于咖啡馆,自行购买速溶咖啡、挂耳咖啡成本会进一步降低,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设备,只要有水就可以得到一杯还算不错的咖啡。
在这里需要注意,请尝试冻干速溶粉或冷萃咖啡液。比如三顿半、时萃、柯林等等
这些冻干咖啡粉,冷热不惧,甚至是水还是牛奶都无所谓,都可以溶解的很不错。
因此,可以满足喜欢喝黑咖啡或奶咖的同学们。
挂耳咖啡,比较特殊,它是最接近精品咖啡范围的咖啡。它可以让你体会到手冲咖啡的程序(仪式感),又可以体会不同风味咖啡的奥义!
如果你能够接受挂耳咖啡不同产区、处理法、烘焙度的豆子。而且不需要额外加奶,那么你有很大的概率会喜欢上手冲咖啡。
渐入佳境慢慢来
如果你对现在的冻干速溶和各类挂耳已经有了一定接受能力,甚至能够接受国人不太爱接受的咖啡里的 “酸质”,那恭喜你,可以进入下一步了!
01
精品咖啡走向
想要尝试自己在家做一杯咖啡,那么不妨入手一套手冲器具。这套器具1000元左右即可搞定,是成本最低的咖啡制作方式。
它们包含:磨豆机、滤杯、滤纸、分享壶、手冲壶、电子称
这时候,你只需要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方法即可:
- 研磨度:粗砂糖粒范围
- 用豆:15-16g(一人份)
- 粉水比:1:15(万金油粉水比)
- 水温:88-92℃ 深烘焙用低温,浅烘焙用较高温
- 闷蒸:20秒(万金油时间)
- 注水总时间:1′50-2′10
以上这些参数,可以说是我总结的最安全的冲泡参数。只要控制好水流与时间的关系,基本上不会难喝!
我认为入门手冲的核心,就是要舍得花钱买好豆子。因为好豆子,给了你冲泡容错的机会,做完之后,不会难喝。
这样会让你接受度更高,不会因为买了便宜、不好的豆子,导致冲泡失败,觉得不好喝!
在自己冲泡的过程中,依旧可以去当地有名的精品咖啡馆,点上一杯,看看咖啡师是如何冲泡的,甚至可以与咖啡师交流一下经验,给自己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
02
意式咖啡走向
如果你喜欢意式咖啡,不要直接进入半自动的队列。先从全自动、胶囊咖啡机玩起。
相比于手冲咖啡,意式咖啡其实更难以操作,需要更多的练习和经验。
所以,半自动咖啡机+磨豆机的组合对于新人来说太难了,投入也太高了,不是很推荐!
全自动机,就可以满足研磨、冲泡,省事很多。只要定期做一些清洁维护就可以了。
机器的价格弹性也很大,胶囊机1000元左右可以搞定,胶囊的风味可以有很多选择,加奶、加水都可以做成不错的咖啡。
全自动机的价格波动范围比较大,在2000-8000+这个范围波动,提供了打奶泡的功能等。选择自己能接受的价格即可!
我要提升
如果想要深入自己的冲泡技巧或意式咖啡的萃取能力、打奶泡甚至拉花的能力,那我觉得你应该从这几方面改善自己的装备。
01
手冲咖啡的提升方向
1.优先提升磨豆机:在咖啡豆品质不差的前提下,改善研磨质量是最具性价比的事情,一台好的磨豆机,可以提升整体的风味,让你喝出咖啡馆的品质。
预算在1800的手磨,可以选择 司令官C40、M47
电磨预算不设上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 日本富士R220、Ek43、Ditting都是不错的选择。
2.不同滤杯的体验:通过购买不同滤杯,冲泡同一款豆子,来体验不同滤杯对咖啡风味的影响。
3.水流控制: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水流的控制,达到稳定的水流输出,提升稳定性和咖啡冲泡的均衡性
02
意式咖啡设备的提升方向
1.购买半自动意式咖啡机:预算不设上限,但是下限要满足,也就是3500左右的KD-210S这一档的
2.购买好的意式磨豆机:磨豆机可以使劲儿砸钱,可以高过咖啡机一倍,比如Mazzer手动磨
3.提高布粉、压粉的能力:提高部分的均匀度,避免通道效应;稳定压粉的力度,保持萃取的一致性
4.提高萃取的能力:尽可能保证萃取的稳定性、一致性。
5.提高打奶的水平:奶泡细腻、口感绵密
6.可以拉花:可以很好的完成一个拉花图案或一个组合图案
总结
总体上,是这么一个前进路线,这里也只是抛砖引玉。如果还想更加专业,就需要更加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
比如SCA的整套课程体系,从冲泡到生豆、烘焙、再到感官。可以科学的理解咖啡从种子到杯子的全过程。但这一过程也是价格不菲,建议还是量力而行,不要最后沦为考证机器!
另外,多与各个产业链上的人交流、沟通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与咖啡产地的咖农交流,可以学到跟种植、生豆处理有关的知识。这些环节会影响咖啡最后的风味。
咖啡的世界很魔幻,越接触越着迷,希望你也是一个热爱咖啡的人,我们共同进步!
- END -
编辑:老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Qcw5nYBct9sAqDc-9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