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一测(9)| Kalita的手冲挂耳袋试用

2023-12-11     纯味精品咖啡

原标题:测一测(9)| Kalita的手冲挂耳袋试用

之前闲得无聊翻淘宝,看看有什么新鲜的咖啡物件。翻着翻着就看到了 kalita家的一个挂耳袋。它跟传统挂耳袋有很大区别,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这个不同寻常的挂耳袋跟传统的袋子相比有什么区别吧。

袋子对比

下图左侧就是现在市面上最常见的挂耳袋,右侧就是Kalita的挂耳袋。两个在形状上就区别很明显。

左侧传统的挂耳,使用非常简单,直接挂在杯子上就行了,但kalita的操作有点麻烦。需要先把挂靠系统折叠出来,然后自己去撑开过滤袋,打开状态下就是如下图:

这2个展开状态有这么明显的区别,传统袋子是挂在杯壁,袋子基本上算是在杯子里边。而Kalita的这个,则是站在杯口上,更像一个滤杯。

下面简单说下挂耳袋的一些细节:

材质

  • 传统挂耳材质:挂耳袋的材质更像一种“布”。韧性比较好,比较厚。不容易被冲烂,也不容撕破。挂耳的耳朵,是厚的硬质皮。
  • Kalita材质:根据资料显示,是木浆纸,实际摸起来,也确实更像是滤杯滤纸的那种材质。挂耳部分也是硬质皮

载量

  • 传统挂耳袋载量更大一些,一般是8 - 15g。但建议放 8 - 12g。12g粉以上就太满了,不太利于冲泡,尤其是放深烘豆的粉。
  • Kalita袋的载量小:比较适合 10g 粉以下载量的使用。

版本

Kalita到没别的版本。传统挂耳一般分为日本进口和国产两个版本。

  • 日本进口的挂耳袋,袋子整体比较柔软,摸着很顺滑,也不容易断,容易封口。过滤时更顺畅,细粉不容易堵住。
  • 国产版本袋子比较粗糙,比较硬,不够细腻顺滑。过滤时,会因为细粉堆积影响过滤速度。

区别

另外就是这2个袋子的本质区别,传统袋子能封口,便于携带。Kalita这个更像是滤杯,没法封口。

售价

国产的传统版本,基本上能做到 0.17元/片;日本进口版本目前看到的是 0.35元/片。

Kalita的滤纸,在0.96 - 1.1元/片,还是挺贵的。

Kalita冲煮

传统挂耳袋冲泡我就不多说了,这次重点说一下Kalita这款挂耳袋的冲泡体验。

这次冲煮用的是深烘的林东曼特宁,参数如下:

咖啡豆:10g

粉水比:1:15

水温:88℃

冲煮时间:除去焖蒸25秒,剩下随意注满 150g 水即可。

咖啡豆:10g

粉水比:1:15

水温:88℃

冲煮时间:除去焖蒸25秒,剩下随意注满 150g 水即可。

袋子架在杯子上,就这样,中间的凸起,卡住杯壁,杯子口宽度不能超过凹陷部分,否则就顶不住了。

不太推荐太矮的杯子,建议 110ml 以上容量的杯子,宽口的比较好操作。

这次用深烘,主要是因为新鲜的深烘豆子,焖蒸时会有比较剧烈的膨胀,10g 粉对这个袋子来说,冲新鲜的深烘豆有溢出的风险。

因此给水别太急。中深度以下的就还好,生产日期7天以上的豆子也会好很多。

另外就是这个袋子口有点小,不太适合较宽的磨豆机粉杯倒粉,容易飞粉。建议用小粉杯,沿着袋子的对角线倒粉,这样会好倒一些。倒完以后,记得摇匀、铺平粉层。

这袋子整体上是个方形,接近于蛋糕杯的蛋糕滤纸的那种平底,因此注水没啥技巧,我向来是直接正常转圈注水,一刀流注够水停止即可。

冲完以后的咖啡,body是合适的。高温坚果类的香气和味道,温度下降以后,焦糖的甜感出现,没有苦、涩、烟感。比较顺的一杯曼特宁。

总结

这袋子有点意思,就是单价太高了,装的粉又太少,适合出门的时候带着,省去了滤纸、滤杯的空间。平常就不推荐使用了。

但是这袋子过滤效果不错,也不容易因为细粉的便宜造成下水缓慢,咖啡也很干净,冲煮效果是让人满意的。

- END -

编辑:老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879af568c493de2bf03eaf7c29dec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