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名副其实的多民族聚集地,不少人能歌善舞,信手拈来。音乐与舞蹈早已融入云南人的骨子里,而当这些和饮食文化融为一体,互为添色,而又珠联璧合。
跳菜,顾名思义,上菜之前跟随音乐跳一小段舞蹈,合着音乐的节拍,跳着彝族特有的舞步,诙谐幽默地按"棋子"的布局传菜摆菜,几千年的跳菜文化,历史悠久。
2008年6月7日,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申报的“彝族跳菜”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无量跳菜馆,便是这样一家集舞蹈、音乐和饮食为一体的跳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餐厅。
云南十六怪,高档待客看跳菜。身穿五彩民族服饰的彝族乡亲们,跟着音乐的节拍,跳着欢快的彝族舞步,用跳菜的最高礼节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千万别小看了这位跳菜大师,他可是跳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这不仅是饮食文化的精华,更富含民族文化内涵,由衷地表达了彝族人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一片深情厚意。
作为昆明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跳菜文化的小无量,有非常多的地道彝家美食,餐厅的厨师,必须炒菜八年以后才要,这儿更有无数值得去探究的故事。
进门,落座,先来一杯土罐罐茶,让我慢慢说给你听呀!
当你走进这家跳菜馆,扑面迎来不仅仅是热情,还有一份温暖。这份温暖不仅来源于服务人员彼此之间的小爱,还有的就是人间大爱。
餐厅老板热情好客,更是是豪情仗义。除了是这家餐厅的老板,她还是宝贝回家志愿者组织云南地区的负责人。加入至今,接手的案例有200多个,已帮助22个被拐孩子成功回到家。
这家小无量不但招待八方宾客,更是这些被拐孩子的另一个家。那些从小被拐后,还未找到家的孩子便在店里留了下来。店内有一道菜叫腾飞大馒头,便是被拐孩子里,其中一个叫腾飞的孩子做的。
问道为什么会用无量这个名字命名餐馆的时候,老板娘解释道:不仅仅因为是无量山的跳菜文化,还有一份寓意则是不可计量。
无法计量的胸怀,无法计量的明天,无法计量的非物质文化,种种此番皆为无量,正所谓山无量,水无量,大爱无量。
跳水鱼(此前叫“过水鱼”),重麻重辣,重口味患者爱得不行,拥有不少“死忠粉”,回头客走了又来,月销量直线上升,六七百条不在话下,年关更是八百条也不嫌多。
就这一道菜,无数餐厅及星级厨师过来交流学习,但没有小无量自己独家炼制的花椒油,就不是小无量的跳水鱼。
现点现杀,挑选最活蹦乱跳的草鱼,刮去鱼鳞,掏去内脏,接收最虔诚的洗礼。
快,准,狠,厨师手速极快,切出的刀纹深浅一致,整齐均匀,不仅卖相极高,也更入味儿。
只用最家常的原材,加入葱段、八角、料酒和姜片下锅煮鱼,一场美食祭奠按部就班。
红椒青椒本就热情似火,与独家秘制的花椒油结合更是酷热得像正午的太阳。浇下小无量特制的花椒油,发出吱哇吱哇响,炸开了这场盛大宴会的烟花礼炮。
麻辣鲜香的调料浇在煮好的鱼上,顺着刀纹严丝合缝深入。
鱼肉鲜嫩紧致,入口第一感觉是花椒油的麻,继而由麻转辣,慢慢却又回味出青花椒浓烈的清香......口感层次实在丰富。
鱼肉完全浸入汤汁,全方位感受花椒味的浓烈,绝对是让人一口就能记住的味道。
来小无量,不尝尝这道大理无量山木瓜鸡可亏大发了。
木瓜鸡
木瓜和鸡都是从大理运来的,精心选用的老火腿,不咸不肥,刚好凸显了土鸡和木瓜的味道。
新鲜的木瓜熬煮出来的汤,延续了鸡汤的醇香,又带着木瓜的清香和酸味,让鸡肉有了更多滋味。
浓浓的汤入口酸爽,有着淡淡的甜味,又有微微的辣进行收敛,必须来上两碗~
吊锅羊肉
酱香味浓,飘香四溢,肉质酥烂可口,入味后,羊肉糯中带一点嚼劲,让人看了就想快点动筷子。
锅里煮得爆爆跳,香气四溢,一边大口喝酒,一边大口吃肉,此情此景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吹肝拼卷蹄
吹肝是滇西北各民族常采用的猪肝做法,是非常有地域文化的一道美食,味极爽口。
弥渡卷蹄由猪腿肉与猪脊肉一起捆绑,发酵而来,至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两者碰撞,口感异常独特,这道大理弥渡人馈赠的佳品不可错过。
无量山公郎镇黄鸡枞面
江南的面多以浇头为盛,而云南的面,或者说大理的面,更是离不了这一碗鸡枞油。
你敢相信,这一碗鸡枞面居然只放了酱油、盐、葱花和油炸鸡枞?这绝对是对厨师厨艺和食材的巨大考验。
面条顺滑,入口即化,鸡枞独特的香味萦绕,一口便明白了什么是乡愁。
酸呢很荷包蛋
彝家人足够贴心,专为女性打造了这道酸呢很荷包蛋。酸、辣、甜三种极致口感的亲切会晤,每一口都滋味十足。
宝塔扣肉
精湛的刀工切出连贯的五花肉,内里垫上腌制的芽菜,盘旋直上,形成宝塔,巧夺天工。精选五花肉肥而不腻,一筷子夹起,糯糯黏黏,混合着芽菜,别有风味。
茉莉花炒蛋
这道灵魂里自带香气的小菜,柔滑的鸡蛋里包裹着鲜明的茉莉花香气,正如回眸时的娇羞。花香沁人心脾,蛋嫩滑顺,甚是绝妙!
红心洋芋
红白夹杂,看着简简单单的一道菜,却能登上很多人心中小无量的top榜单。
地地道道的剑川红心洋芋,味道甘而繁复,回味悠长,远道而来的美味,从不应该被辜负。
韭香杜鹃花
韭香向来霸道,杜鹃跨届也低调,强者与强者一较高下,如此搭档,却赋予了彼此不一样的感觉,韭菜的绵合着杜鹃的爽脆,简直就是夏日下酒的佳肴。
店门口还种植着许多小蔬菜,随手可取,新鲜健康程度不容置疑。
绿植环绕,从外面看,这里是属于你的秘密花园,欣喜进入,一桌一椅,一角一落,却是妥妥儿的彝族小寨风味。
这里是热闹的,亮堂堂的光与欢声笑语蔓延在每个角落。这里也是宁静的,四处可见的鲜花与植物,内心也得到了远离灯红酒绿的平静。
墙上的壁画,精致的刺绣,挂着的灯笼和草帽,无不彰显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厚的彝族文化。
小无量的友好不是浮于表面的,菜有菜的深义,人有人的大义,做出的菜不愧于等待的人,做菜的人不愧于赤诚之心。
当一家店多了温暖与故事,那这里就不仅仅是一家店,更是一个寄托爱与心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