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季度都是消费电子产业链的传统旺季,今年在4G的基础上还有5G手机,各大品牌的新机也将密集推出。
苹果正在为千万台新机进行备货,中兴的首款5G手机中兴天机Axon 10 Pro 5G版已经上市,华为事件有所缓和,其5G手机也通过了认证。
手机巨头们摩拳擦掌,手机产业链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相关个股在科创板的东风下,也是纷纷上涨,只是这种上涨持续性如何?手机产业链还能再现辉煌吗?
苹果为新机备货
苹果手机上半年出货表现不佳,9月份苹果将推三款新机,也是换汤不换药,除了后置摄像头有所调整,其它方面基本与去年三款(iPhone XR、iPhone XS和iPhone XS Max)相同,这很难刺激人们换机的欲望。
走下神坛的苹果估计今年新机的备货数量也将低于2018年。据券商估计,前期备货在千万台左右,相比去年估计将减少1/3,新机推出之后如果消费者不买账,后续的备货可能更少。
今年虽然新机没有多大升级,但日韩贸易战却给苹果产业链带来了一些变量。据外媒报道,在日本限制光刻胶对韩出口的背景下,苹果对三星公司能否为苹果顺利供应DRAM芯片、NAND芯片以及OLED屏表示担心,已经派遣高管前往韩国三星公司进行商讨。
由于三星供货存在不确定性,以此为契机,苹果公司有意扩大核心供应商范围以增加话语权,中国相应产业链供应商的机会就来了。国内OLED屏供应商京东方有望拿到原本属于三星的部分订单,而芯片方面国内还没有很牛的公司和技术,受影响则较小。
京东方已经未雨绸缪,启动了两条专为苹果公司准备的,用于生产柔性屏的生产线B11、B12。今年这两条生产线有望试产。
然而,与三星的产品相比,京东方的柔性屏的良率还不够理想,另外,产能(估计500万块)与苹果的需求(近1亿块)相比相差甚远。这些因素决定了京东方短时间内切入到苹果产业链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华为获解封
苹果走下神坛,那华为能否为手机产业链带来新增的产能需求?虽然上半年遭美国断供,海外市场受挫,但凭借国内市场发力,华为手机上半年出货量仍超过了1.3亿台。5月份,华为更是首次超越苹果,成为国内高端手机销量第一。
6月29日,特朗普允许美国公司恢复向华为供货,海外市场下半年可能会有所好转,华为手机出货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这是手机产业链供应商最喜闻乐见的消息。
手机电池供应商德赛电池就是受益者之一。7月24日,德赛电池发布上半年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73.28 亿元,同比增长16%;归母净利润 1.7亿元,同比增长27.68%,业绩表现不俗,股价涨停。
作为华为手机电池主要供应商,德赛电池上半年明显受益于华为手机出货的高增长,下半年华为事件缓和,预计德赛电池来自华为的订单也将持续增长。另外,5G时代即将到来,5G手机更耗电,手机电池供应商德赛电池也是直接受益者。
除了德赛电池,华为手机相关产业链公司韦尔股份(CMOS图像传感器)、汇顶科技(屏下指纹芯片)、闻泰科技(手机ODM)等都有望受益。
除了供应链已有公司,还有一些能够实现国产替代的公司也有望受益,华米OV四大国内手机品牌正在推进元器件国产替代,顺络电子和三环集团等上游手机电子元器件厂商有望受益。
5G手机将密集上市
随着5G商用牌照发放完毕,下半年5G手机上市潮有望到来。目前国内有7款5G手机获得3C认证:华为4款,中兴、vivo、一加各有一款。
中兴首款5G手机Axon 10 Pro 5G版的定价不到五千,这个价钱也算性价比挺高,表现似乎也值得期待。但是目前5G手机最大的问题是5G网络铺设并不全面,且5G的应用场景完全不同于4G,5G手机如何同应用场景结合?
人们是否为会为了一个VR游戏或者视频去配备一个5G手机?或者为了自动驾驶或者远程遥控家电等这些可有可无的功能去买5G手机?这些问题都是5G手机需要直接面对的。
如果AR真的通过5G火了,那么耳机、AR/VR等智能硬件供应商歌尔股份和立讯精密等有望受益。
5G手机应用的推广速度可能也远比4G手机来得慢,因此对于手机供应链来说,还远没到达受益的程度。而且5G是对4G的替代,可能不会带来增量,因为是此消彼长的一个过程。
前期能够受益的主要是5G基础设施建设的供应商,包括射频前端、基带芯片、天线和电感等环节的供应商,主要是半导体行业层面。
半导体代工巨头台积电6月营收超预期,同比大增21.9%至858.68亿新台币,结束了连续6个月的收入负增长。2019Q2台积电总营收同比增长3.3%,至2410亿新台币,高于2360亿新台币的业绩指引上限。
从台积电业绩扭转可以看出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有所企稳,三季度5G终端的密集推出以及日本对韩国限售带来的存储器涨价预期等利好叠加之下,半导体产业链兆易创新(存储器芯片)、圣邦股份(模拟芯片龙头)等将直接受益。
虽然手机行业目前有不少利好,但由于目前苹果手机走下神坛,华为手机成为国内高端手机第一品牌,5G手机目前前景比较模糊,手机供应链也处在一个新旧交换的时期,一些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逻辑下的企业可能强者恒强,或将催生一些结构性的行情。
免责声明:文中的信息均来源自市场公开消息,本平台对这些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投资者需自行承担据此操作可能导致的风险。交易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