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涨121%,央妈在炒币?

2019-10-12     新浪理财师

近期数字货币概念表现抢眼,相关个股中聚龙股份、美盛文化和智度股份涨停。此外还有广东骏亚、朗科科技、海联金汇等个股大涨。

实际上,这也并非是单日的大涨,今年以来数字货币概念股的整体表现都可以说的上优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数字货币概念股中有14只个股跑赢了大盘,平均涨幅为56.19%。其中,数字认证年初至今涨幅居首,高达162.48%;朗科科技次之,年初至今上涨121.82%;汇金股份紧随其后,涨幅达101.41%。

消息面上,今年8月初,央行在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中,提出要求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研发步伐,可见数字货币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意义已经越来越被政府认知。

此外,央行还在10月10日公布了2020年的职位需求信息表,其中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合计招录6人,这是该研究所连续第三年进行年度公开招聘。

央行数字货币现在可以说是呼之欲出,市场的热情也被点燃。但是,在板块大涨的表象之下,目前的数字货币是真有料,还是仅仅是炒作而已?如今相关概念个股中又有几只配得上股价走势?



由于数字货币的抢眼表现,不少上市公司已经纷纷表态自己涉足数字货币等相关项目。

但其中也不乏一些“蹭热点”的公司,其中有几家遭遇了来自监管层的问询和质疑。

案例之一是金冠股份。今年9月23日,新能源类上市公司金冠股份宣布公司将与移动互联网有限公司“MDT量数”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并获得其母公司不超过30%的股份。主要目的为开拓区块链、数字货币、大数据及AI在新能源有序充电网及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全球市场。

若此次交易成功,金冠股份将成为A股第一家参股数字货币项目的上市公司。受这种预期的影响,金冠股份股价涨势凶猛,9月23日至25日连续3个涨停。

一家新能源类上市公司,在主业不济的情况下,仅凭一单跨界合作,就摇身一变成了数字货币概念股,进而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怎么看都是一件十分投机取巧的事。MDT量数”的真实情况引发了监管层的注意,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质疑金冠股份是否存在选择性信息披露的情形,以及迎合市场热点炒作的情形。

9月24日,因中青宝被媒体认为涉及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概念,深交所对中青宝下发关注函。并向中青宝警示,上市公司必须按照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对此,中青宝最终回复称,公司涉及区块链技术,但未涉及数字货币概念,对净利润的贡献也仅有52.67万元。

此前中青宝曾公开表示,控股股东宝德科技自主研发的数字货币矿机正在热销之中。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概念炒作。

因此像这类打擦边球蹭热点的公司,短期无法给予企业带来实质性业绩改善,投资者需要仔细甄别。



那么除了这些蹭热点的公司,这个大热的产业链上,有哪些机会是投资者可以关注的?

从近来央行的表态可以看出,数字货币的发行节奏已在逐渐加快,可以说呼之欲出。如今,全球的主要央行都在涉猎数字货币的研究,出于战略目的,中国央行也必须处于数字货币的第一集团之中。

那么在发行环节,各类服务商的作用就非常重要。

如数字货币的分发机构。能成为分发机构的公司不仅仅是商业银行,一些有着大量B端(企业)商户资源的公司,例如支付机构、电商、运营商都有竞争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虽然DCEP是由央行发行,安全性更高,但这不意味着用户一定会选择持有DCEP,央行数字货币如要落地开花,或仍需流量支持,即B端商户支持。

这一点从Facebook的Libra便可获得一些参考,Libra的白皮书显示Libra选择了有大量B端商户资源的Mastercard、Visa、PayPal等支付网络服务商和Vodafone等电信服务商,还有电子商务平台eBay和在线酒店预订网站Booking等机构,这对DCEP的未来发行有着参考意义。

另外一类则是有C端(个人)支付服务经验的支付机构,例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服务商有海量C端用户服务经验。同时,C端支付行为仍将以手机作为载体,电信运营商也将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对实物现金有替代性,短期之内,用户仍可能前往银行将实物现金兑换为DCEP,当DCEP对实物现金的替代进一步发展,用户对实地前往银行网点的需求可能下降。

另外,DCEP必然会与个人的真实身份有一定的绑定,因此,DCEP可能会承载一定的身份认证属性,这其中可能蕴含一定的机会。例如,用户可能不再需要前往银行、证券公司等网点开户,而只需提供自身持有DCEP的证据,即可证明自己的身份。

综上所述,A股市场可关注的相关公司有海联金汇、飞天诚信、数字认证、卫士通、科蓝软件、易见股份等。

其中,数字认证可以说是如今数字货币概念中的领头羊,目前其累计涨幅已经达到162.48%。10月11日,数字认证最新股价44.30元,总市值达到70.3亿元。



数字认证今年以来股价 日线走势

那么,数字认证凭什么这么坚挺?

先看公司背景,该公司诞生于2001年,北京市国资委和首信股份并列数字认证第一大股东,对其持股比例均为26.24%,但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国资委也是首信股份的实控人,对其持股比例高达88.16%,以此换算下来,北京国资委对数字认证的直接以及间接持股比例达50%以上,是该上市公司的实控人。

得益于北京国资委的坐镇,数字认证的发展自然顺畅很多。

全国首张电子保单、首张电子发票、首份教育电子成绩单,这些都来自数字认证。该公司有望在个人身份认证业务上为央行数字货币助力。目前,数字认证的客户群体也都来自企事业单位或者大型金融、保险公司,其中发改委、中国平安、中国移动等都是数字认证的客户。



虽然时间表没有明确,但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已是势在必行,而数字货币产业链上的部分相关公司也有望参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各个环节上的服务商值得关注,当然部分无法承诺收益的蹭热点公司,仍值得警惕。

本文作者:张槟

执业编号:A0740618100005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3aCv20BMH2_cNUgS25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