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掐架,家长怎样从中调节,保住友情又照顾到孩子的心情?

2020-03-28   母婴说

两个孩子闹矛盾,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都说小孩的脾气就像天气一样瞬息万变,可能刚才还在打架的两个人过一会儿就好得像一个人一样。

孩子们闹归闹,家长该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呢?

要知道孩子在年幼的时候不太会记仇,但是他们长大了之后,考虑的事情也就多了,会渐渐变得不那么容易和朋友和解。

在儿童4-6岁的时期,正是上幼儿园的时候,身边的小伙伴多了起来,小孩子之间的小摩擦也就多了,这是家长们最应该进行教育的时刻。

"无脑护犊子"的心态要不得

当孩子之间发生了矛盾时,有一些家长显得特别亢奋,他们多是对自家孩子爱得深沉,生怕孩子在别人那里吃了亏。

这类家长"护犊子"的心态非常强烈,往往在还没有搞清楚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就对别人家的孩子态度很凶,甚至会打骂别人家的孩子。

前段时间我听了郭德纲的一个单口相声,叫做《一钱十三命》,故事的开头就是因为两个孩子闹起了矛盾,结果双方的家长都属于这种"无脑护犊子"的类型,对对方的孩子又打又骂,结果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后果。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小孩子们之间发生的小摩擦通常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无非是谁抢了谁的玩具,谁偷吃了谁的糖,都算不上什么大事情。

但是很多家长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把事情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比如有的家长会想"他们家人看不起我们家孩子""他就是故意欺负我们家孩子""他是觉得我们好欺负"。

其实这些想法都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现实生活中这类家长很会激化孩子之间的矛盾,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是非常不可取的行为。

再者,有一些孩子从小性格是比较调皮的,他们有可能就是故意捉弄别的小朋友,然后被人反击了回家告状,是明知道家长会故意护着自己,有一种利用家长去欺负别的小朋友的心态。

如果家长脾气太过暴躁,对自己家的孩子"无脑护",就很容易成为孩子欺负别人的"帮凶"。

"胳膊肘冲外拐"的行为伤透孩子的心

还有一类家长与上述的类型完全相反,在一般情况下,这类家长非常推崇我们一些老育儿观念,认为"小孩子打架,大人别掺和"。

这个观念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在很多男孩子身上比较有实践的意义,因为男生之间打架反而像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今天打完架明天就勾肩搭背一起玩,所以很多时候大人没有掺和的必要。

但是如果家长太过放任不管,任由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却不闻不问,会让孩子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中,毫无安全感可言。

这类家长令孩子最伤心的一点就是"胳膊肘冲外拐",无论两个孩子之间是谁的错,挨骂的总是自家的孩子。

这类家长对于人际关系可能比较弱势,总是害怕惹到别人,对别人处处忍让,想要做一个"老好人"。

如果是别人家的孩子欺负了自家的孩子,这类家长很容易就原谅别人,甚至不需要对方道歉,就教育自家孩子不要让别人惹自己。

这种懦弱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造就两种极端性格,第一种就是和家长一样变得懦弱胆小,任人欺凌却绝不敢保护自己,第二种则是被环境所逼爆发出反抗精神,脾气就变得暴躁易怒,谁敢惹自己当场就让他好看。

这两种性格都不是积极健康的性格,因此我们可知家长一定不能太过懦弱,不要畏惧处理人际关系,更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无处依靠。

正面积极地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各让一步

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小矛盾的时候,家长要冷静客观,拿出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成熟气度来,不要被面前的局势所影响。

用积极的情绪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家长应该这样做:

1. 耐心询问两个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不要使用诱导的话术让孩子说出偏离事实的话;

2. 克制住自己想要偏向自家孩子的心情,坚持告诉自己"发生矛盾双方都有错"这一理念,从双方的行为中找出一些可以进行教育的错误点;

3. 开始对孩子进行语言引导,不要提谁对谁错,先让孩子看清吵架之后的局势,讲出双方的损失,让他们的注意力从敌对的情绪中缓解出来;

4. 建议双方各退一步,鼓励孩子向对方道歉并且和解,帮助孩子弥补损失,并且提出警示,让孩子继续快乐地玩耍。

在教育孩子处理小矛盾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的首先不要被自己和自家孩子的亲情关系所影响,一定要克制住自己的偏向情绪。

要知道人和人之间的争吵都是源于情绪,因为一些事情导致人们之间的情绪积累愤怒,最终爆发了争吵,所以我们在劝孩子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

我们作为家长是一个教育者,并不单纯是孩子的保护者,单纯的保护就像圈养,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弱。

学会摒弃自己作为家长的偏心,这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来说非常重要。

保持自己的中立心态之后,我们要在短时间之内化解孩子的情绪,如上文所说,争吵往往是愤怒情绪的累积最终爆发,那么如果无视孩子的情绪,直接进行道理说服,其实就是让孩子的愤怒情绪积压在了自己心里。

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就算孩子暂时听从了家长的指导,也是口服心不服,有的孩子比较记仇,可能会下次找准机会再欺负对方。

短时间之内化解孩子的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面对自己的愤怒情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比如有的孩子在和对方争吵的过程中,把他们争夺的东西打坏了,或者抓伤了别的孩子,这些都是属于负面情绪所带来的"后果"。

让孩子直面他们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时候也不要采取批评的态度,家长应该给孩子提出一种名为"遗憾"的情绪,表露出对遭受破坏的东西的惋惜,引发孩子的后悔。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孩子的愤怒情绪转变成为后悔和内疚,也能够引发他们的思考,觉得下一次不应该这样做,不想再去破坏好的东西。

化解情绪之后的关键总结:何为各让一步?

化解了情绪之后,家长也要维持住自己心态的平和,要懂得在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的时候,不要贸然批评哪一方。

孩子多数好胜心比较强,如果家长作为成年人批评了某一方,另一方可能会沾沾自喜,觉得家长是站在自己这边的,被批评的一方就算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会因为只有自己挨了批评而不服气,那么教育又失败了。

用一句老话说"各让一步"其实就是"各打八十大板",只不过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保持自己情绪的平和,不要把问题形容得太严重,提出双方都有错的概念,但是不要深化这个话题。

孩子们在年幼的时候,其实都不太愿意承认自己犯了错,我们在骨子里其实都挺爱面子的。

家长提出双方都犯了错误,其实目的是要让对方都让出一步来,因此我们在进行道理说服的时候,不要说的太多,简单做一个总结,然后让双方进行短暂的道歉和让步。

对于孩子来说,事件的结果更加重要,家长最后鼓励孩子一起快乐玩耍,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好的结果。

孩子的争吵并不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只是我们作为成年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太具有攻击性也不要太懦弱,勇敢面对孩子之间的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