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能沦为扶贫的看客,亦不能因扶贫影响本职工作

2019-08-13     三水三心

教育工作是最根本的扶贫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扶贫——教师不能沦为扶贫的看客,亦不能因扶贫影响本职工作

建国七十年来,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人民的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起来。就以三水三心个人的感受来看,这刚工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在大都市,能有车有房!

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发展不均衡,在中西部地区,还有一些地区生活条件差,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文化落后,未能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而还有一些家庭,由于突发变故致贫或因病致贫,生活在贫困线之下。所以,采取积极扶持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致富,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加强社会安定团结,增进城乡居民亲情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更为突出!

这这一点上,毫不夸张的说,扶贫,是中国最伟大的事业之一,是全体国人实现中国梦、国家实现民族复兴梦的必要路径!

作为知识的传承者,文明的引领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广大教师,岂能置身事外?

所以,如果有教师认为自己应该是扶贫工作的看客,那么,不客气地说,你真的是枉读诗书了!

但教师是否应该像其他社会治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一样,走村进户,出谋划策,引进资源,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呢?

个人以为,教育工作,是最根本的扶贫工作,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教育好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做最好的自己”,将来能自食其力,就是最好的扶贫!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教育是间接扶贫,但唯有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造血式扶贫”

从本质上来说,教师的工作,是比现在的经济扶贫更关键和重要的工作,因为,这是一种智力的扶贫、精神的扶贫,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造血式扶贫”

因为,知识是最宝贵的财富,“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教师的工作,传递的是知识,也就是传递的是最宝贵的财富,是可以让下一代改变命运的东西,这样的扶贫,比起发几百元贫困补助,送几节课下乡,是不是更有意义呢?

前一段时间,看到乡村振兴计划,我就说,振兴乡村,是国家的大战略,既有必要,又恰逢时候,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是乡村教育的振兴——教育振兴了,才有人才,有了人才,才能更好地振兴乡村;反过来,乡村振兴了,才能留住人才,留住了人才,乡村才能持续发展!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教师把学生教好,立好德树好人,是事关千秋万代的最高层次的扶贫工作!也就是说,那些安排教师去下乡走访填表的扶贫,是完全没有意识到教师在扶贫工作中更关键和重要的意义,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安排!

其次,教师工作特殊,驻村扶贫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益

没有在学校工作过的,很难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那可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工作!有老师去扶贫,就必然会耽误上课,而排课,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比如,文理科交叉,室内课和室外课兼搭,就是要让学生劳逸结合。而一旦老师出去参加扶贫工作,课该由谁上?

三水三心当年在一所中学工作,有老师被抽调参加社会调查,我一个人上了一天的课,后来学生看到就说“老师,我都视觉疲劳了”!

试问,这样的课,有效果吗?

现在,有些地方,要求老师驻村扶贫,结果,可没人上,安全谁负责?课堂教学效果谁负责?

再次,教师利用周末时间驻村扶贫,家庭谁来照顾

或许有人会说,那为什么不利用周末时间去驻村扶贫呢?

其实,很多事情,想想是很美好的。教师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顾,有自己的孩子需要陪伴,也有父母需要赡养,上班时间在学校工作,周末时间驻村扶贫,难道,教师就是铁汉?

三水三心20来岁的时候,一人吃饱,全家不挨饿,有时间有精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现在,上有老下有小,我自己每天都疲于奔命,哪里有时间精力驻村扶贫呢?

或许还有人说,那么,有偿补课就有时间了?

是的,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但请问,全国2000多万老师,有多少有偿补课?再说,有偿补课本身就是违规的,一旦查处,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

最后,教师扶贫资源有限,参与直接扶贫基本没有效果

客观的说,现在教师的收入,还是有一定幅度的上升的,教育部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说2018年人均8.2万,基本上还是衣食无忧的。

但事实上,由于工作的原因,教师的社会交往面普遍比较窄,资源有限,很难为贫困户提供有效的脱贫致富策略。三水三心曾经多次参加扶贫工作,扶贫对象希望我们帮助将农产品卖出去,可我那里有资源呢?

最后,只好自己买了若干的鸡鸭、蔬菜——自己吃不了,只好到处送。一次可以,几次下来,自己就喝西北风了。

还有几次,扶贫对象希望我们帮他们参谋,地里种什么——可我一个语文老师,哪里知道呢?

事实上,现在的老师参加扶贫,大多数是写报告、填个种表——这到时人尽其才,可真的有用吗?

难道,真要我们的老师,背着各种书籍和试卷,去为贫困户补习语数外?

总之,作为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扶贫,是真正的扶贫,是事关秋千万代的扶贫!而让教师影响本职工作,参加各地组织的扶贫,完全是因小失大。

对于笔者的观点,大家的看法是这么样的?欢迎留言讨论!

(三水三心的文章,皆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FwyjWwBvvf6VcSZMGq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