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报培训班,孩子不愿意去怎么办?家长该怎么给孩子报培训班?

2019-11-15     三水三心

三水三心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可以培养,如果培养之后无效,最好改变兴趣而不是强行要求,以免最后造成严重的后果——父母的钱花了,时间花了,但孩子厌学了。

这些年来,各种课外的培训班风起云涌,在大中城市,几乎是每个校区外面,都有各种培训机构。这几年,培训机构的触角,已经开始向四五线城市甚至乡村延伸,以至于年轻的父母见面,几乎都会聊起“你的孩子在那个培训机构?”“参加了哪些培训”的话题。

其实,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民的焦虑——前段时间,头条教育发起了“中国式父母焦虑”的探讨,这就是重要的焦虑内容。

如果我们对培训班进行一个大致的分类,就可以发现,林林总总的培训,其实就是三个类型:

一是学科辅导类,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等,这种培训,目的只有一个,提高成绩。

二是兴趣特长类,比如舞蹈、美术、跆拳道等等,这种培训,主要目的是是培养兴趣特长,不少的家长,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艺体特长生招生做准备(只是目前,各地都已经陆续取消了这一招生政策)。

三是托管类,为没有时间辅导作业、管理孩子的家长,解决一些后顾之忧。

那么,是不是给孩子报培训班,孩子都会很高兴的去参加呢?

很多时候,家长兴匆匆急忙忙把孩子送到辅导班,结果,孩子打死都不愿意去,又哭又闹。即使被强制在教室里,那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又费马达又费电。

遇到这种情况,作为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三水三心以为,最关键的,是家长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1.你所选择的,是孩子喜欢的吗?

我们都知道,干一行要爱一行,而要真正干好一行,那还得爱先上这一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不喜欢,随便你怎么努力,效果都是微乎其微的。前段时间,就发生了家长要孩子去参加培训班,孩子不去,结果把家长的心脏病气翻了!

2.你所选择的,是孩子适应的吗?

除了喜欢,我们还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整体的关照:孩子究竟适合什么?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天赋,因为,很多事情特别是兴趣特长,是有天赋的。比如,有的人天生对线条、色彩敏感,而有的人却非常缺乏这种能力。三水三心就缺乏对光线、色彩的敏感度,你送我去学画画,永远学不出来!

再比如体育运动,如果是抱着强身健体的目的,那没关系。但如果是将来的职业选择,就大不一样了。

3.你选择的时候,征求孩子的意见了吗?

我们有些家长,喜欢越俎代庖,自作主张,为孩子选择,丝毫不征求孩子的意见。这其实是把孩子当作一种物品,而不是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的落后的教育观。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还对你言听计从,稍大一些,自我意识逐渐凸显之后,就不会按照你的意愿办事了,那个时候,他就会想方设法逃离你的控制。

那么,如何给孩子选择培训班呢?个人以为,以下几点,需要高度关注:

一是尊重孩子的选择,适度引导。

三水三心的孩子上培训班的时候,我就带他到少年宫,让他自己去看,然后选他想要学的。林林总总的培训班,孩子眼花缭乱,但还得做出选择啊!

后来,他自己选了国际象棋、画画。其实,我是希望他选择主持和音乐的。但既然是孩子做出的选择,我就需要尊重啊。到现在,国际象棋已经丢下了,画画倒还不错,一直坚持着。

二是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调整。

在孩子参加培训班之后,要经常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询问孩子开不开心,好不好玩。特别是在低龄阶段,更要经常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一旦孩子表现出极度厌恶或者经调整后没有明显改变的话,就需要及时作出调整了。我一个朋友,孩子非常反感某个培训班,他因为花了钱,不愿意退出,结果,孩子提前逆反,教育的难度陡增。

三是不要太过于功利,调节心态。

送孩子去培训班,肯定要花钱,有的培训班,花钱还不少。所以,说毫无功利,就是自欺欺人了。但面对教育,确实不适合太过于急功近利,作为家长,一定要调节自己的心态——要知道,你的心态,随时都在暗示着孩子——积极的心态,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消极的心态,给孩子消极的暗示。

四是切记不要攀比,害人害己。

培训班不是越有名的越好,也不是越贵的越好。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攀比。三水三心有一个朋友,听说某个培训机构的钢琴,非常有名,是某个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开班的,于是,花了重金(每个小时800元)送孩子去。另外一个朋友,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听说之后,也要送孩子去。他的口头禅是“不送孩子去,将来孩子会抱怨”。结果,两年下来,花去了10多万——孩子倒还不错,老师说很有天赋(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呵呵),但家里的经济承受不住了。

总之,作为家长,在孩子上培训班的事情上,还是要量力而为,不要太过于急于求成。更不能把孩子当做一台机器,让孩子成天疲于奔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L2weG4BMH2_cNUgr8M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