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河北石家庄明珠花苑小区,一孩子因上网课不认真,家长训斥唠叨,竟一怒之下跳楼轻生!
据知情者透露,因为现在是疫情关键时刻,所有的孩子都在自己家里学习网课,跳楼的这位孩子平时上网课不太积极,所以当天其家长就责备了几句,却没想到如今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现在孩子的父母肠子都悔青了,但还无法知晓小孩是否能醒过来。
无独有偶,据《晶报》报道,2月14日,河北某地一小区发生一起跳楼事件,跳楼者14岁,饭后称去房间上学校布置的网课,没多久即告坠楼。
在2月29日上午,河南邓州初三年级的14岁女孩因家中贫困,没有钱买手机按时跟听学校网课,大量吞服母亲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自杀,目前已经脱离危险。该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多地发文要求深入调查每一个学生的上网条件,要按照“一人一策”的方式想尽各种办法解决,确保每个孩子能够上课。
这些消息,实在是让人心里发堵,毕竟,那些花季的年龄,那些原本应该活泼的生命,那些原本随时都应该展现的笑脸,竟然用这样的方式,来告别人世!
生命在他们心中,真就那么不值得重视?
我们不是当事人,我们不知道在孩子毅然做出自杀决定的之前,他究竟经历了什么,他究竟想了些什么。但从结果上来看,从常理来分析,父母的管教,在他看来,是无法承受的,所以,他才采取了这样极端的举动。
那么,为什么同样的方式,在不同的人眼里,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呢?
作为教育人(父母也是教育者),我们必须清楚明白的一点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这句话,每一个人都应铭记在心,时时咀嚼!
比如,有的孩子,打一顿,骂一顿,没事,他乐呵呵的。而有的孩子,你甚至不能瞪他一眼!
这些,我们的教育者(父母)思考过吗?关注过吗?
这几个例子,都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是每一个人都不能回避的话题:敏感、易怒,容易走向极端。
而如果我们对青春期一无所知的话,硬碰硬或者过于唠叨,极有可能就引发极端反应!
所以,家长,不是生孩子给他吃饭穿衣那么简单!
而对于那些孩子,特别是那些采取极端方式的孩子,我却感到的不是悲痛而是愤怒!
作为教育人,对于生命,我一直告诫自己,要保存敬畏,但对于自杀的人,我却很难产生这样的情绪情感——生命首先是自己的,你自己都不重视,都不珍惜,凭什么埋怨别人?
或许,对于孩子,特别是对于那些懵懵懂懂的孩子,这有些苛刻,但10来岁了,应该懂了!
或许,他所经历的,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至少在他看来是不能接受的——但客观来分析的话:家长要求上网课,好好上网课,又会多出格?家里没有钱买手机上网,又会多丢脸?即使真的很丢脸,但真的到了需要用生命去维护的地步?
但不论怎样,三起悲剧,个人从常理来分析,责任,主要都在自己!
所以,不要让网课背锅,网课不能成为这些悲剧的背锅侠!
但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深刻地去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寻找合适的交流方式!不然,类似的悲剧,必将还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