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王丹 通讯员 马毓鋆/文 记者 张欢欢/图
30日,经过100多天的连续掘进作业,“牡丹11号”“牡丹12号”两台盾构机相继在洛阳市地铁2号线机场路站破土而出。至此,洛阳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圆满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除下穿洛河段外的其他区段均已实现“洞通”,即将转入铺轨等新的建设阶段。2号线隧洞掘进中有哪些故事,记者进行了采访。
【1】2号线区间隧道建设先后投入19台盾构机
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贯穿洛阳南北发展轴,覆盖城市北部、东南部主要客流走廊,衔接洛阳火车站、洛阳龙门站两大综合交通枢纽,串联国家牡丹园、中国国花园、洛阳博物馆、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体育中心、市民之家等多个客流集散点。
按照规划,2号线一期工程全为地下线,全长18.2公里,共设15座车站,平均站间距约1.24公里,在解放路站与正在施工的1号线换乘,在市民之家站与规划3号线换乘,在龙门大道站与规划4号线换乘,走向覆盖老城区、西工区和洛龙区。此外,2号线在线路东南部设置刘富村车辆基地1座。
今年1月15日,“牡丹1号”盾构机在完成地铁1号线掘进任务后,又作为2号线一期工程首台始发的盾构机,从龙门大道站出发,沿南线向洛阳龙门站综合交通枢纽掘进。随后,在近一年时间里,先后有19台盾构机投入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隧道施工中,除明挖和暗挖段外,累计完成24.5公里掘进和1.8万余环管片拼装。
经过系统检测,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隧洞掘进各项指标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以管片拼装误差检测数据为例,业内规范要求为“环内不超过5毫米、环间不超过6毫米”,2号线一期工程整体维持在“环内约3毫米、环间约4毫米”,与地铁1号线基本保持一致。
【2】“牡丹19号”盾构机已抵达洛河河床
同时,备受瞩目的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下穿洛河作业,日前传来最新进展:负责掘进的“牡丹19号”已顺利安全穿越洛河南岸大堤,进入洛河滩地区域。
作为全省市政建设领域首次使用的泥水平衡盾构机,“牡丹19号”、“牡丹20号”两台盾构机,针对该区间卵石地层的特性对设备进行几次适应性改造,并对整套泥浆循环系统进行了不断优化,先后克服了大粒径卵石滞排现象、大渗透系数地层保压困难等问题。
根据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施工方案,两台盾构机穿越洛河水面的长度为540米,同时需近距离侧穿牡丹桥,最近处仅6米。
如何确保盾构一次性穿河成功,同时减少对牡丹大桥的影响,是本次穿越洛河的关键,也是整个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的控制性节点。今年11月,两台盾构机抵达洛河南岸风井,先后进行检修和刀具更换等养护作业,随后又继续上路。目前,“牡丹19号”以平均每天掘进9米左右的速度,在稳步向前掘进。同时,“牡丹20号”盾构机目前距离洛河河床还有约180米距离。
【3】12天顺利安全下穿洛阳火车站
在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期间,除了下穿洛河外,另一个重点区段就是下穿洛阳火车站及陇海铁路正线。
市轨道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2号线一期工程机场路站至洛阳火车站区间穿越铁路段总长95米,先后下穿陇海铁路正线、洛阳火车站内12条股道和4个站台。
施工单位在建设期间提前制定预案,通过优化施工方案、调整盾构掘进参数、加强同步及二次注浆、铁路及地表沉降24小时自动化监测等措施,在与铁路部门的密切配合下,顺利、安全完成下穿铁路段任务。其中,“牡丹24号”盾构机仅用12天就完成了95米、63环的下穿施工,有效保障了陇海铁路的安全运行。
【4】“牡丹1号”有望转到外地继续建功立业
按照“洛阳地铁洛阳造”理念,我市企业已经先后建造了24台盾构机用于洛阳地铁建设。其中,我市地铁建设的“五朝元老”——“牡丹1号”盾构机最具有代表性。这台功勋盾构机先后在1号线完成了史家湾站至塔湾站区间南北2个隧洞,2号线龙门大道站至洛阳龙门站南侧隧洞、洛阳龙门站至关林大道站西侧隧洞、龙门大道站至刘富村车辆基地南线隧洞等5个隧洞的掘进任务,累计掘进达到4797米,共完成3345环盾构管片拼装,是目前洛阳地铁项目中完成最多建设任务的盾构机。
目前,“牡丹1号”已经圆满完成了这一阶段的洛阳地铁建设任务,正在返厂进行全面检修保养。下一步,这台盾构机有望转战西安,继续为当地地铁建设贡献力量。
(文中车站名称均为建设期暂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