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罗湿兄
作者/罗哥
最近,药企的动作有点多
有小伙伴建议出个药企黑名单,只能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想着,还不如给大家梳理几点选择药企的实用小建议,估摸帮助更大些。
1现在又是疫情又是带量采购的,求稳是主旋律,但如果想多挣些钱,该看机会还是得看看,毕竟挣钱的岗位才是更稳的。
2在药企,不论你想要什么,往上发展,来钱是最快的,选择的机会也是更多的,地区是起步,越往上,手头的资源越多,对行业的认知也越开阔。
3想发展,从入行的时候就要做好准备,新手,选大药企就对了,一线外企>其他外企>国内创新型生物公司>大型国企>其他。
对于资深外企代表,看具体情况,稳着等机会或者跳去内资做管理都ok,看需求和可行性。
4流动性高的公司,晋升速度是最快的,像AZ,虽然公司激进,但发展机会远高于其他外企,很多人熬不住就走了,剩下的,能力还ok,都有发展机会。
一些稳定的公司,团队代表年龄普遍偏高,要不是出现什么变动,发展机会是真少。
同时,晋升周期越短越好,外企晋升周期一般是一年或一年半,一年一晋升比一年半强太多。
5在一家公司,想要长期发展,得看研发管线是否丰富,产品线单一的公司,往往研发能力也不怎么样强(除了像吉利德这样的公司),一遇到带量采购,没有新品可以补充,大概率裁员。
如果你准备去下家公司谋求管理机会,尤其还是负责普药,千万不要忽视公司的研发管线,面试的时候可以问问:你所在的产品线,公司未来5年会有多少新品上市?
新品越多,越安全,挣钱的机会越大,发展机会越多。
6想挣钱,年薪30-40w水平,选底薪高的外企,像吉利德,GSK的倍力腾等,还有各大外企的肿瘤新品,资深代表,底薪2w问题不大。
当然,底薪高的公司,事情贼多,就看你遭受得住不了。
现在大家选产品,都倾向于肿瘤药,但也要注意了,肿瘤药也快迎来带量采购了,像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阿达木单抗,利妥昔单抗是CDE重点关注对象了。
第一批带量采购25个品种,就有两个肿瘤产品在里边,但凡是处方量大的肿瘤产品,过了专利期,都是有风险的。
现在,就算是新品,国产上市跟进那么快,处方量一大,带量其实也是很快的事情,所以,不管是什么产品,公司后续是否能有新品上市,是作为选择的一个硬性指标。
当然,如果你只是想混混,就当我没说。
7想年薪40w+,最好的选择依旧是往管理发展,职位越高,薪资就越高,并且,在管理岗,你依旧可以兼职,能利用的资源还更多。
一些人习惯认为管理岗和兼职是冲突的,还是太年轻,还有人认为达成好的代表比地区经理还挣钱,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看法,代表和地区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其次,改变收入结构,年轻的代表,注重收入结构的改变,年入40w+不是多难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注重副业收入,我说的是那种具有复利效应的副业,找一家钱凑合,事不多的公司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你越早准备,收入增长越快。
工作3-5年,普通背景,主业加副业收入,年入50-100w的我也见过,虽然目前还不算多。
8外企的福利和是非,不要看得太重,差也差不到哪去,好也好不到哪去。
天天关注什么药企又发京东卡了,什么药企又让员工花钱买药了,都不是小孩了,最重要的永远是最终的收益。
9选药企这个事儿,除了衡量产品市场老板等因素,我们还需要回归到行业层面,行业发展放缓,选择什么样的药企,可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但在能力范围内,选最好的总是没错。
最后,多观察行业从业者的状态,透过他们,思考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什么,想清楚了,做决策也就简单了。
客官!在看一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