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锁秦岭深处――老县城(1幸好知道它的存在)

2019-07-05   小憩亭候

周至县老县城村是距离西安最远的一个村落,总共只有38户人家。清朝道光五年(1825),割周至南及洋县东北地设佛坪厅,厅治设佛爷坪(今周至县厚畛子乡老县城村)。这里曾经也是繁盛一时,但因为地处三县交界处,有点“三不管”的味道,所以土匪猖獗,一度十分混乱,民国11年(1922)3月,郧天禄匪众袭县城佛爷坪,在财神岭杀死交接任的两位县知事车正轨、张治,致使县太爷都无法忍受,民国15年,佛坪县将县衙迁到了袁家庄(现在佛坪县县城)。

而原址留下的一些古老遗迹,也还是因为年代久远且未受到重视,而日渐消失在山群中。后因行政区划变迁,老县城回归周至县。

鳌山北南穿越后,去了秦岭深处的老县城,毕竟是2012年的事情了,记忆难免缺失。上一篇帖子里,写的未免太简单了一些,觉得有点偷懒了。翻阅了当年发的帖子,整理了一下,重新发文。

看了很多关于鳌太穿越的帖子,对几条经典的穿越线路有了点概念。其中难度最大的是从塘口上山,穿越到拔仙台后,往回返走四十里跑马梁,到万仙阵后经老庙子下到都督门,然后到老县城休整,再经厚畛子出山回周至。当听到老县城这个地名的时候,很感兴趣,百度了一下,没想到,原来早已名声在外了。多年前看过贾平凹的《怀念狼》,印象很是深刻,原来写的就是老县城。继续搜索,找到了叶广岑的《老县城》,她的小说我基本都看过了,这篇我却没有拜读过。临行匆匆,也没有时间细看了,只好到网上搜索了一些关于老县城的资料,看了一些图片,很是心向往之,梦想着有可能的话鳌太穿越成功后去一趟老县城。在谷歌地球上找到了老县城的坐标,特意输入到了GPS里,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毕竟和我们正常下山的汤峪隔着高耸入云的拔仙台呢,主要还是个有备无患的意思。

准备了将近半年的鳌太穿越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我们四个安全的下撤到了鳌山23公里登山口。

裤腿沾满了粘土,登山鞋也湿透了,所幸跳到湍急流淌的小溪里,洗了个痛快。

等待班车的时候,从太白县方向过来几个骑行的驴友,喜欢骑行的同伴很是兴奋,和他们很是开心的聊了起来。这几个驴友告诉我们,这条公路每天就一趟班车,大约3点半左右会到这里,我们可以坐班车到黄柏塬休息,或是从黄柏塬徒步到老县城,那里风光很美,不过去到老县城入口的地方还得包一段车。这下正合我意,征询他们三个的意见,都想去看看,这下就说定了,到黄柏塬后包车去老县城。在GPS里找到老县城的坐标,看了看距离,离这里还很远呢。班车到了,这车是从太白县到二郎坝的,中途经过黄柏塬,如果我们想回太白县的话,就得到黄柏塬休整一晚,明天一早乘坐这辆班车,往回走经过23公里鳌山登山口回到太白县。我坐在比较靠后的地方,两个同伴坐的靠前,和售票员聊得很热闹,问了不少关于老县城的问题。得到的基本情况是,从黄柏塬包车到老县城入口大约有20公里,从入口到老县城得走10公里左右的山路,那里有农家乐,可以提供吃饭和住宿,还提到那里有个大熊猫保护站。山路建在半山腰,一侧是高耸的山峰,另一侧是深不可测的沟谷,从山峰到谷底都笼罩在浓浓的云雾里,偶尔云雾盘旋,消散了一些,能看的真切点。盘山公路弯度很大,到黄柏塬是一路的下坡,需要从23公里的2300米海拔一直下降到黄柏塬的1200米海拔,相当于我们从药王庙到23公里好几个小时下撤的海拔高度了班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飞驰,让我们很快都有了晕车的迹象。虽然没呕吐,不过都不怎么好受。

笼罩在云雾里的秦岭腹地古镇黄柏源

到黄柏源下了车,得考虑是住宿还是包车去老县城的问题了。打听围拢过来的几个当地人,问他们到老县城怎么走。得到的回答和先前得到的情况一致,如果今天不去的话,就得明天一早包车去,或者是直接坐明早从二郎坝过来的班车回太白县。大伙研究了一会,终于做了个后来看是无比正确的决定:去老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