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前提,规则是基础,评价是手段,吸引是关键——教师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几点建议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真正的有效乃至高效课堂,其整个教学进程,都是井然有序的——活而不乱,是所有教师对课堂教学秩序的毕生追求。但实际上,不少的课堂,低效甚至无效,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学秩序出了问题。
由于工作关系,三水三心每年会听很多的课,有些课堂,让人如沐春风,在老师的指挥下,学生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听课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有些课堂却不堪入目,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怪叫、做小动作等等,让听课的人感觉如坐针毡。
——没有秩序的课堂,就是没有效益的课堂;没有效益的课堂,就是在浪费生命!
那么,老师面对这样的情况,该采取哪些途径,去有效改进,维持好课堂教学学的秩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实现“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呢?
课堂教学,首先不是教育学,而是管理学。曾经有一句话,家喻户晓,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套用一下,“有人的地方就需要管理”。作为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学生,是几十个学生,是几十个个心智还不成熟、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还不强的正在成熟的学生!
所以,管理,尤其重要!
目前,我们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一个班级,少则20来人,多则50、60人(据说,还有超大班级存在),那么多人,在一个叫做教室的的屋子里,没有管理,我们很难想象,大家凭什么要听老师的!
所以,课堂教学秩序,来自与管理,作为教师,需要明白的是,教学秩序,首先不是来自于“知识本身的伟大魅力”,而是管理。
关于管理,作为教师,作为家长,都应该了解管理的艺术。《学校管理那些事》对于班级管理,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和实践操作指导。
或许有人会说,教师不是需要爱学生吗?管理,却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控制,这是否矛盾呢?
毫无疑问,作为老师,必须要爱学生。但爱,不是放纵,更深层的爱,是严肃的。美国国际农机商用公司的董事长西洛思梅考克就说“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
管理很重要,但管理自身,不产生效果,他是通过制度和规则,来起作用的。我们如果仔细地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有序的课堂,都是有规则的课堂;反之,无序的课堂,都是无规则或者不能执行规则的课堂。
那么,如何建立课堂的规则呢?
个人以为,入校的时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年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建立课堂规则。比如小学低端,老师往往用的是口令是的规则,如“1、2、3,请坐端”等类似顺口溜的语言,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到了高年级,特别是初中以上,就要和学生一起来,来制定课堂规则。
三水三心在接手新的班级的时候,就会和学生一起,先定规则,这就叫做“勿谓言之不预也”。比如,上课铃响之后,该怎么办;上课过程中该怎办,有问题怎么办,发生突发情况怎么办等等。
所有的规则,都必须有罚则,也就是违反了这个规则,要怎么办——只提要求,不对未按照要求的行为进行处罚,这些规则最终都会沦为形式。
管理学上有一句很经典的判断“要什么就评什么,评什么就有什么”。美国的管理专家米契尔·拉伯福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法则,叫做“拉伯福法则”(“拉伯福定律”或者“奖励定律”),这个法则,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所以,他说“奖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我们教育学上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也是这个道理。
要建立有序的课堂秩序,就必须采取评价的手段——对做得好的,进行奖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嘛。我们看小学的课堂,老师会发小红花,还有一种叫做“丝提可”的贴纸(英文不记得了,具体几个字怎么写也不清楚)。得到的很高兴,没有得到的很羡慕,目的是不是就达到了呢?
但到了小学高段特别是初中高中阶段,单纯的依靠奖励,就难以达到效果了。这个时候,“陟罚臧否”(奖善惩恶)就很重要了。
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三水三心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往往采用小组评价的方式,每堂课都会评选出优秀小组,予以适当的奖励。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式呢?发动学生去管学生啊!比如,某一个学生违纪,他们小组就得不到优秀,然后,其他学生就会要求、提醒,甚至是帮助。呵呵,这个方法很好的。
课堂教学秩序不好,我们不少的老师,都会把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我就经常听到有老师说,“现在的学生太难管了”之类的话。但事实上,作为老师,我们所能做的,才是改变的关键。
这里来一个对比举例:同样的一批学生,有的老师上课,秩序很好;有的老师上课,秩序很差。原因何在呢?
除去老师管理上的因素,比如规则和评价以及自身严格与不严格的因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是不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呢?
有的老师上课,内容安排和程序设计合理,组织形式多样,引导风趣幽默,学生喜欢,他哪里会捣乱?(当然,不排除极个别的哈)
反之,有些老师上课,照本宣科,深的太深,浅的太浅,再加上一堂课一个语调,学生岂不会厌烦?
曾经有个老师就问我,为什么学生上课睡觉。我去听了一会课之后,告诉他“我都想睡觉,何况学生”?
所以,要想课堂教学秩序井然,老师还得在课堂的吸引力上下功夫——如果你的课堂就像一个大磁场,紧紧地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还会有秩序不好的问题吗?
其实,判断一个老师的课堂是否具有吸引力,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看学生的眼睛——眼里有光,就是被知识的魅力所吸引;反之,那一双双恹恹欲睡的眼睛,背后,隐藏的是厌倦。
当然,前面所说的,其实都是外在的约束、控制与引领,真正的课堂秩序,还来自于学生自己。由于受社会风气外部环境多方面的影响,一些学生厌学成为习惯,甚至不排除有学生油盐不进。但我们看待问题,不应该看这些极端的个例,我们深信,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一颗向上的进取的心,然后,作为老师,在管理上重视,规则上要求,评价上引领,再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多花些功夫,让自己的课堂更有吸引力,很多问题,是可以迅速得到改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