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与乡村割裂的瞬间,总有那么一批人,会带着无处安放的灵魂,游荡在面目全非的大街小巷,他们没有目的的行走,只是为了在即将荒废的故土上,找到自我的存在感。
一方面,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不知所措的人们被迫向前,另一方面,人们又不愿意放下自身对于熟悉一切的眷恋,于是,努力保持善良本性的同时,也在与格格不入的社会与冷漠无情的人中间,努力刷着自己的存在感。
上学期间,我曾拍摄过一组照片,名字叫做《无处安放的灵魂》,当我把镜头拉低,从下往上拍摄各种人脸的时候,每个人的眼神几乎出奇的一致,空洞茫然。
我仿佛从每一个我拍摄的人身上,都看到了一个电影人物的影子,树先生。
树先生这个角色算得上是王宝强的巅峰之作,抛开人们对于王宝强喜剧作品的固有印象,当王宝强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自己与树先生合二为一时,那颗无处安放的灵魂,瞬间便成为了整部电影不可或缺的主题,并且,它让很多人在树先生身上,看到了自己或是身边某个熟悉的人的影子。
努力的想要挤进别人的圈子而不可得,努力想要让所有人知道自己的存在,却往往最容易被忽略,当空虚的内心与伪装笑脸的外表彻底分开时,这片曾经被称为故土的地方,再也无法容纳下这颗四处游荡的灵魂,于是,随着人海大潮开始了茫无目的的逃离。
《Hello!树先生》上映于2011年,导演韩杰,而监制是贾樟柯,两人同为山西人,而且,韩杰之前还曾为贾樟柯的电影《世界》做过助理导演,所以,在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隐隐约约能够感觉到,里面似乎有点贾樟柯的味道,不过,这部电影的绝大部分,却还是韩杰个人的风格。
如果说,贾樟柯擅长写实,那么,韩杰则把贾樟柯的写实前面加了两个字,荒诞的写实。
当通过立足现实的边缘化小人物的刻画,然后,利用一种荒诞的表现手法,毫无保留的将人物放置于早已麻木了的生存状态时,那种憋屈,压抑,无力的感觉扑面而来,你以为他是在讲述故事,其实,他是在利用镜头的语言,在电影与观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然后,一步一步的把荧幕外的观众,悄无声息地拉到荧幕内。
所以,树先生只是一个符号,而我们绝大多数人,随时都可能或是已经成为了树先生。
《Hello!树先生》的故事是围绕树先生展开的,至于他的真名,周围的人早已不在乎,而他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衬托出周围人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伪善,无论是被叫去喝酒,还是见面时候满脸微笑的尊称一声“树哥”。
这些统统都不是因为树先生的重要性,而是因为,树先生本就可有可无,他只是一种人们无聊时候的陪客罢了。
假作真时真亦假,到底树先生是真疯还是假疯,这都不是重要的事情,而通过树先生游走在早已算不上乡村的破败大街时,一闪而过的矮小房屋,灰头土脸的人群,大肆开采的矿场,这些统统可以看作是导演对于乡村最后保留的一丝印象。
发展的城镇化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而带来的欲望追逐,让每个人不知所措却蜂拥而至,正如电影中,“太阳新城”的建设,人们开始举家迁徙,大片的耕地变成了私人工厂的地盘,这些乡村朝着城市发展带来的阵痛,除了树先生之外,所有人随波逐流。
树先生要面子,他想被人重视,而树先生这个人物在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
一直活在自我世界,与所有人格格不入,却想要得到所有人的重视,于是,当树先生摇摆着那只抽烟时永远张开的臂弯时,逢人便笑的背后,是一群人畸形的生存状态。
用一个人物的疯癫,衬托出所有人的疯癫,不得不佩服导演的编剧能力,他没有明确的给出树先生具体身份以及行为逻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他只是一直用镜头跟着树先生游荡,而树先生精神状态基于现实与梦幻之间,
前半部分,树先生半梦半醒,而他的意识,一直游离于梦境之中,如果说,早年家庭的不幸是造成树先生混乱的内在原因,那么,故土的没落以及周遭人麻木不仁的伪装笑脸,便是树先生彻底进入梦境的外在原因。
后半部分,树先生进入梦境,而他这种彻底释放自我的疯癫,居然让自己苦苦索求的重视,莫名其妙的得到了,村民把树先生当做神人,算卦开业剪彩,终于,树先生在疯癫之后,失去自我之后,在众人的眼中,实现了荒诞的跨越。
对于乡村文化,因为过于真实,甚至总是游走在社会边缘,所以,当把我们所熟知的这种土的掉渣的乡村搬上荧幕时,很多人是持有反对意见的。
而《Hello!树先生》这部电影,虽然其中的荒诞色彩稍微有些偏离真实的乡村,但是,通过树先生这么一个几乎是每个乡村都可以见到的人的眼睛,窥探着被剥离,被城市化进程碾压,被利益驱使,早已面目全非的乡村时,作为观众,或许内心多少都有些触动。
本该是淳朴的乡村文化,却在慢慢发展中,从真变成了虚,伪善的笑容下,从来都是相互排斥的心,大家觥筹交错,殊不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早就被拉得很远。
作为导演的韩杰,在《Hello!树先生》这部电影中夹杂着太多的情绪表现,无论是说的人,还是乡村,每一处都透露着无奈的叹息,当最后的镜头缓缓跟着手舞足蹈的树先生,忽近忽远时,我知道,这部电影终究没有在现实中完成树先生自我的回归。
《Hello!树先生》在结尾虽然让树先生在自我梦境中拉起怀孕小梅的手,然后高兴的往家里走着,可是,现实的镜头下,却是树先生自己对着空气使劲弯曲着手指。
树先生可能是过去淳朴乡村的最后坚守者,而这种坚守,被即将崩塌的社会一点一点的摧毁,他挣扎着保留着自己最后的尊严,努力的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可惜,早已没有内在的灵魂,只有死撑着面子的外表。
边缘化的人和被边缘化的乡村,人在乡村里面苦苦挣扎,乡村在社会里面苦苦坚守,多少有点自相矛盾的意思,可惜,最后,所有的一切都在边缘化中渐渐被遗忘。
《Hello!树先生》让我想起了贾樟柯的《小武》,不过,比起小武,树先生算是幸运的,因为,他在乡村文化崩塌之前早已疯掉,没有见到乡村文化的土崩瓦解算是好的,不用心痛,只需用一双半睁半闭的眼,冷冷的看着就好,如果可以,脸上稍微带点微笑。
作为植物,树是应该有根的,这样才能存活,作为人,树先生也应该是有根的,这样才能生存,可是,整部影片中所展示的树先生,他总是游离于他人之外,甚至是环境之外,这种无根的漂泊感很是讽刺。
本该是自己的故土,却始终在熟人之间漂泊。
反观我们自己,何尝不是树先生,总以为和社会,或是和自己所谓的圈子相处融洽,殊不知,早已在变化中,连自己最后一点价值观都不知所踪。
挣扎,徘徊,无力,孤独到无处安放的灵魂,谁知道,我们现在是活在梦境中,还是活在现实中。